江苏省丰县宋楼镇刘王楼初级中学 刘永胜
“学讲方式”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的探索
江苏省丰县宋楼镇刘王楼初级中学 刘永胜
为了改变“满堂灌”、学生被动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徐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学讲方式”。物理学科实验性、操作性比较强,运用“学讲方式”效果要更为突出。
学讲方式物理教学导学单
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已经有了十多年,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也已经有了十多年。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徐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学讲方式”。物理学科实验性、操作性比较强,运用“学讲方式”效果要更为突出。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探索。
“学讲方式”积极倡导学生“自学”,然后再“讲出来”。这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非常适合运用这种方式。如“杠杆平衡”知识,学生在小学时通过科学课中围绕怎样更省力,做过分组实验,实验操作的难度不大,实验结论基本懂得,只是结论的表述不够规范。对于杠杆的分类,学生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小学时他们没有设计过实验方案,到了初中时学习本节内容就要引导他们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真正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本质。为此,我们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学习情绪状态,即学生能否感兴趣地、兴奋地、主动地投入学习。本节课可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紧紧围绕怎样让学生动起来,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来设计活动。学生如果能够“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其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最好诠释。
要想落实好“学讲方式”,就要设计好课前的“导学单”(学案),这一环节是以下各个环节的基础和关键。如学习杠杆平衡这节内容,在导学单中要明确学习目标,尤其是重点和难点;要掌握学习本节内容最好运用的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节课内容所要用的教学资源,如箱子、木块、短尺、长尺;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指甲刀、杠杆平衡PPT;动画:人的前臂、起重机吊臂、红酒启瓶器,等等。
为了运用“学讲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情境引入。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怎样撬箱子最省力”,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引入“杠杆平衡”概念。由学生列举的省力办法,找到实验需要探究的物理量,即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2)实验方案。“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方案的设计完全放手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各组自己的方案。再通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不断完善。
(3)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实验结论得出后,立刻用得出的实验结论解决撬箱子的问题,呼应课前提出的情景,让学生感觉到探究结果的用途,并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提出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入杠杆的分类。
(4)当堂测试。坚持当堂巩固原则。在课堂上,适时复习,不断强化,并通过当堂检测诊断学习效果。测试题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检测课堂效果,更是为了拓展延伸,把需要补充的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偏差设计到检测题目里。本节课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才是决定杠杆是否平衡的关键之处,就巧妙地嵌入到题目当中去,拓展和加深了学生对杠杆原理的认识。
学习本节课内容,可以参照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中的课例。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课前先预习,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展示。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学生能够讲出来,能够教别人,说明自己学进去了,学习效果良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五步”:
(1)“让一步”: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提出实验探究的问题。
(2)“退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方案中出现的问题。“杠杆的分类”让学生自学,不上演“教师秀”,选取学生代表,为全班同学讲解,事实证明,学生完全可以替代教师对基本知识进行讲解。
(3)“停一步”: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不是在教室中盲目走动,而是寻找全班展示的典型案例。比如“在水平位置最利于测量力臂”,在学生最初设计方案时没有提出,让学生在设计方案时自己发现,有些小组发现了,而有些没有发现,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是为了让大家都发现这个问题;巡视中参与需要指导的小组讨论,协调各组进程,实施“一对一”教学。
(4)“慢一步”:在解决实验数据分析及总结提升等环节时,慢一步挑明,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讲出来”的空间。
(5)“缓一步”:老师不要急于“讲”,而是先让学生思考、感悟,尽可能地让学生“讲”。教师坚持五步,学生就会将自主学习的精彩呈现出来。
本节课是分组实验,课本上有具体的实验步骤,照本宣科,没有创新,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小组合作的层次较浅。事实表明,让学生组内研讨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们的表现非常突出,除了采用课本上的实验方案之外,还使用了其他自己设计的方案。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展示的小组合作的方案,达到了小组合作的预期目的。
“学讲方式”的要求,有一些是与老师原来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的。虽然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是理念是相同的,坚持了“教无定法”的教学原则,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实行“扬弃”,即保留有效的,摈弃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法。笔者的这节探索课,不仅在组织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讲解和物理原理的探究上,而且在教学预设和对课堂生成的处理等诸方面,都能与“学讲方式”的理念保持一致,达到了实践和理念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