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研沙龙与教师现场学习能力的提升

2016-03-02 20:57朱怀太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沙龙研讨教研

朱怀太

(甘肃省平凉市教育局,平凉 744000)

论教研沙龙与教师现场学习能力的提升

朱怀太

(甘肃省平凉市教育局,平凉 744000)

所谓教研沙龙,就是围绕教学与研究而进行的讨论活动.这种讨论活动比较自由和开放,参与人的层次也各有不同,因此能通过思维的碰撞启发日常的教学,从而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与教学水平.本文从教研沙龙的内涵、教研沙龙的基本程序介绍了教研沙龙的内容与形式,又进一步阐述了教研沙龙的收获与成效,同时提供了教学现场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

教师 教研 现场学习能力

李政涛教授认为,教师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现场学习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至少有四种类型的现场,分别是自己的教学现场、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各种培训和讲座现场.教师每天都置身于前三种现场中.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工作现场来加强自身的学习,促进自我的成长,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在近几年我市召开的分学段、分学科研讨会上,把培训和研讨紧密结合,组织了同课异构、观课议课、专家讲座和教研沙龙这几大活动板块,特别是教研沙龙进一步强化了参会教师的专注力、捕捉力和转化力,对提升教师现场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一、教研沙龙的内涵

教研沙龙活动,以教育思想碰撞和工作经验交流为特色,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为手段,开展集中研讨和交流活动,通过互受启发,达成对问题的共识,从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沙龙由主持人、嘉宾和参会代表组成,是一种更加开放和真实的研讨形式,采用现场答辩或通过讨论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发现新的思想和机遇,也有个人成功经验、案例和做法的分享.

沙龙有四个特点.第一,主题鲜明,在活动开始时,主持人讲明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根据学段、学科和目前教师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专家团队成员主要解答或相互补充形成共识.第二,民主平等,沙龙参与者不管是专家,还是教师,不管是主持人还是观众,都可以平等对话.可以讲困惑,也可以道经验;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旁敲侧击,大家身份平等,只有观点与认识的差异.第三,交流充分,嘉宾和参会者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把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第四,层面广泛,参与者大多是一线教师,还有专职教研员,也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有理论陈述,也有实践经验.

二、教研沙龙的基本程序

1.嘉宾组成

我们近几年在全市教研格局上形成了上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端引领,下到基层学校深入课堂,左右辐射周边学校形成教研共同体.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50多位特聘教研员,全市聘请了近100名兼职教研员.每次沙龙活动都有专家学者、本市名师和本学科骨干连同主持人7~9位组成.

2.研讨问题

沙龙成功与否,主题的确定是关键和核心,其来源有:一是学校管理层发现的一些亟待完善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三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小学语文教学围绕“课程改革”“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初中文综针对“课程标准”“小组合作”“教材利用”和“问题的价值”等;初中理综针对“导学案”“媒体技术”“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评价”等主题展开对话和研讨.

3.现场交流

在现场主持人与台上嘉宾、台下参会代表相互探讨,充分表达对沙龙主题的看法,由于探讨的话题都是发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所以大家都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之各自的教育背景、知识体系和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异,所以观点有冲突,话语有交锋.再通过主持人的激发,辩论更加激烈,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提高了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和分析能力.

4.归纳小结

每场沙龙最后主持人要对本次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充分肯定达成的共识和一次次智慧分享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验和专业成长.同时,每次活动中都建立了微信群、QQ群,活动之后对一些还需要继续讨论和交流的问题,可在群里继续研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形成了便捷流畅的交流平台.

三、教研沙龙的收获与成效

学会了倾听.如果不倾听或不善于倾听,沙龙活动就很难参与其中,日本学者佐藤学说:“在教室里,凡有不好好听别人发言的学生,肯定有不认真地倾听每个学生一言一词的教师.”倾听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促进沟通,增进理解.它又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倾听的内涵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有心里有学生、爱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倾听,而真正的倾听就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沙龙活动中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和教会学生倾听,这都是教师师德魅力的体现.

学会了着眼于研究自己的课堂.在教研沙龙活动中“同课异构”对课堂中“教什么?”“怎么教?”结合课程标准观课议课.如果教师能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课堂,把备课、上课、反思等都纳入自己的视野,自然就会更加关注同伴、同行的课堂示范和经验,然后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引起反思、比较,取长补短并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执教力.把阅读、实践、反思、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

学会了充分利用资源.对于教师而言,多听同事的课,积极参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都是比较好的学习实践途径.而教研沙龙是在较大的范围内开展,且都是同行同伴,还有专家在现场,这样的场面更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有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会豁然开朗,在参与中也能结识更多新朋友,扩大自己的人脉资源.

学会了抓住成长机遇.有学者提出“教师二次发展论”,认为教师在第一次发展后会迎来高原期,同时伴随“高原反应”——倦怠、思维定式、创新感到困难、假性饱和等,以后进入二次发展.两次成长有“质”的不同.第一次成长是自发的,主要是靠经验,在第二次成长中,理论学习至关重要.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则主要依靠专家的指导.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在思维方式和做人方面的重大变化.如果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次专业成长是不够的,这些变化可能是在受到较大挫折或受到外界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

学会了现场撰写教育博文.会学习的教师会在活动现场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分享在自己的博客或朋友圈里,这样能引起同行更多的关注和点赞,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社群朋友,也获得了更多的教育现场.通过写博文可以记录每天教育教学的精彩片段,可总结归纳外出培训讲座的内容,记录、转述、归纳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内化的过程,也是将教育现场进一步整合的过程.而读博文,可以了解同行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学习同行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同行的学习成果.可以说每一位博友都是潜在的教育现场.

总之,教师应扩大和丰富自己的教育社交圈,参与各种教研沙龙,不仅可以开阔教学思路,广交朋友,创造研讨和交流的环境;还能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成长,从而培育出更优秀的学生,为教育事业出谋划策.

(责任编辑:李 珺)

猜你喜欢
沙龙研讨教研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MS·CHIC美发沙龙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