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雅乐
(作者单位: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新闻部)
银幕背后的“花”样世界——影视幕后纪录片浅析
裴雅乐
(作者单位: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新闻部)
影视幕后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现象,既是对影视创作过程的真实记录,又是一次全新的创作行为,因其拍摄和叙事角度发生了转化,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及制作方、发行方的重视。本文以几部纪录片为例,来分析幕后纪录片的基本特点、运用手法及社会人文思考。
幕后纪录片;拍摄花絮;纪实性
1.1定义
花絮,最初在新闻业中比喻各种有趣的零碎新闻、花边新闻,多用作新闻报道的标题。在影视范畴中的“拍摄花絮”本来是指常出现在很多喜剧片结尾的、未曾出现在正片中的段落,如拍摄过程中的一些NG镜头、删减片段和搞笑场景等,这应该是最接近于“花絮”一词本意的影片类型,也可以说是狭义的“花絮片”。而从广义上讲,拍摄花絮不应仅限于此,“Behind the Sence”或者“Making of”视频拍摄,是指以电影拍摄过程为主要记录内容的纪录片。好莱坞很早就有为电影拍摄纪录片的传统,早期就已经有专门帮电影拍摄纪录片的公司,将电影幕后创作过程制作成时长约半个小时的纪录片,通过电视台播放或者随录像带、DVD同步发行,只要是正规的院线电影,或者大牌音乐公司做的MV,都会有配套相应的“幕后视频”[1]。
在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单纯为了搞笑的乌龙画面和展示影片拍摄过程的幕后纪录片,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这就要求“幕后纪录片”这个全新的片种还应具备独特的类型特征、传播特征和功能特征。
1.2类型分析
在百度搜索“幕后制作纪录片”可得到约3 6900 000条结果;在时光网、豆瓣网、M1905网、ACfun网和Bilibili网等影视类主题网站,有关幕后制作、幕后花絮、幕后特辑等内容也总是能激起网友的热烈讨论。这些幕后纪录片有着共同的类型特点。
首先,它以能够满足受众窥视心理的幕后故事为主要内容,包括导演评论、演员感受、场景搭建、特效制作、删减片段和失误镜头等,总之就是能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制作过程中有价值的东西。其次,叙事结构比较松散,缺乏故事性、逻辑性,大多为宣传影片本身而制作的“流水账”“超级链接”,除了影片主题外,鲜有另讲精彩故事的成功范例。最后,制作灵活,传播广泛,既可以依附于影片在影院放映,也可以在网络空间、电视台纪录片频道进行独立传播,满足不同宣传方式的需求。
1.3功能分析
优秀纪录片之所以广为流传,成为影视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于它们不仅能为观众带来电影本身之外的审美体验,更是电影叙事艺术中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从功能上看,幕后纪录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商业宣传的功能。从产生源头来说,影视幕后纪录片本身就是为了宣传电影母本而生的,如果没有电影母本,影视幕后纪录片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幕后纪录片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增加观众对电影母本的了解、喜爱和敬佩,从而扩大该片在观众心目中的知名度。
二是娱乐大众的功能。幕后纪录片常常为观众提供一些电影拍摄中的失败画面、口误NG镜头等,除了这些段落本身具有的喜剧效果,令观众释放情感,获得快乐之外,也拉近了观众和导演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观影趣味,使观众超越视觉幻象世界,将目光投射到电影本身上来。
三是移情功能。通过观看幕后纪录片,观众仿佛真正走进电影拍摄现场,了解幕后发生的故事,主动去思考该如何应对,《赤壁》的纪录片《路有多长》纪录了演员拍摄战争场面时意外受伤的片段,展现了电影拍摄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幕后纪录片会包含导演评论、幕后制作和删减片段等超出电影本身的内容,这无形中就为观众解读电影提供了更多的线索,观众不再是单一的接受方,而是通过幕后纪录片获得了一种俯瞰人间的“智者视角”。会更加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需要指出的是,拍摄花絮除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外,同时具有一些弊端,如可能会消解电影所建立起来的真实感和神圣感,还可能打乱电影正文文本的叙事结构,甚至消解了某些片段的叙事功能,所以一般较为严肃、话语力度较强的电影结尾都不会出现拍摄花絮[2]。
20世纪90年代,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为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拍摄了两部纪录长片《和平的代价》《直击战争》,至今仍为电影幕后纪录片制作的典范。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莱斯·布兰克被称为“最好的电影幕后纪录片导演”,他的代表作《电影梦》被广泛认为是影史上最好的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在影迷心中已经超越电影母本已经成为经典。雷德利·斯科特《银翼杀手》的纪录片《危险的日子》,其纪录式镜头的运用,准确展现了影片幕后创作的真实进程。
从拍摄手法上看,幕后纪录片有着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宗旨明确的拍摄要点。在幕后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首先是在占有大量拍摄素材的基础上,把有价值、有趣味的情节、过程整理提炼出来,围绕整个拍摄过程,寻找和挖掘剧组内外与电影主题有关联、有深度,能形成故事元素的动人情节和事件,2016年的《神探夏洛克圣诞特辑:恶毒的新娘》在正片播放前即播放了5分钟的幕后制作纪录片,导演亲自一一介绍拍摄现场中还原原著的细节,在令在福尔摩斯迷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该片的主要脉络和“亮点”“兴奋点”以及“记忆点”,反响热烈。
二是趋近真实的旁观拍摄。为了原汁原味地展示电影幕后进程,体现纪录片的真实视角,这类纪录片都坚持不干涉拍摄对象、不干涉现场的原则。纪录片的创作完全融入剧组的拍摄和生活进程,只有在被采访者、剧组导演和纪录片主创间形成默契和融洽自然的氛围,才能真正置身于现场“直接”拍摄,《英雄》的纪录片《缘起》,主创人员耗费四年追踪《英雄》的拍摄过程,积累了400小时的素材,从中提炼细节、情节乃至故事,同步取材,保证了这种真实的取“材”和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是注重现场的即兴拍摄。在纪录片拍摄中,经常会遇到偶发事件,如果摄像师没能及时开机,或者不认为是应该纪录的内容,就会失去一次很好的情节纪录,但如果记录下来就可能成为宝贵的视觉素材。德国大导演沃纳·赫尔佐格在拍摄《陆上行舟》时没有保留他认为没有用的底片,但此后当他想把其中的一些胶片用在他的另一部电影《我的魔鬼:克劳斯·金斯基》时,只好求助于幕后纪录片导演莱斯·布兰克,因为在纪录片《幻想曲》里还保留了三段赫尔佐格想要的胶片。可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爱好志趣出发,从可以见到的视听信息中,即兴分析判断,机智而敏捷、不失时机地拍摄到事件主体,把“好看”的故事收入到镜头之中,这对幕后纪录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注重细节的画面捕捉。纪录片不一定有情节,但一定有细节,细节可以使主题深化且更生动形象,2014年的《冰雪奇缘幕后制作花絮》,花费大量的镜头,向观众阐明了一部3D动画如何从草稿到成型,对许多关键步骤、人物动作进行了详细地细节刻画,令人们在对迪士尼成熟的专业化制作流程有了总体认识的基础上,更对其精美的细节记忆犹新[3]。
在中国,2002年,张艺谋电影《英雄》的幕后纪录片《缘起》成功实现了商业运作,把这一类型的纪录片从幕后带到了台前,并逐渐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随后,《白鹿原》有《将令》,《赛德克·巴莱》有《未尽之路》,《金陵十三钗》有《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这些幕后纪录片的蓬勃发展,不仅是电影营销的需要,更是电影社会人文价值的新的展现渠道。《集结号》的纪录片《牺牲》就寻访了当年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通过回忆与现实交叉,紧密围绕“牺牲”,令观众对和平与战争有了更深层的思考,升华了《集结号》的主题[4]。
在幕后纪录片里,人们可以看到大导演张艺谋坐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思索的背影,可以看到章子怡素面朝天地坐在练功房的地板上,可以看到成龙一次次NG重拍……人们看到了那么多著名或者不著名的面孔在为一部电影或快乐或哀愁,这部电影在观众心中已不仅仅是追求大场面大制作,也不仅仅是大型电影宣传和营销,更多的是那一幅幅更加丰满生动的电影画面和幕后平凡却感人的电影人形象。
但幕后纪录片应该尽力避免沦落为另一种形式的宣传片——如《太极》《将令》等纪录片中,大部分片段都是主创人员在互相恭维或不痛不痒地评介,呈现一部电影的诞生如何艰辛,而这种纪录片最终也仅止步于宣传,留不下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如《南京!南京!》的纪录片《地狱之旅》压箱三年之后上映,更多地呈现了剧组腐败、内地制片不专业等情况,可以说是华语电影幕后纪录片揭露最狠的一部。这部纪录片选择的素材最终成品的主要功能,初步展现了电影人的困惑、努力和奋斗信念,也初显了其社会舆论监督和导向的价值[5]。
[1]Alan Steadman.拍摄商业影像:幕后花絮纪录短片的6个小窍门[EB/OL]. (2013-09-12)[2016-09-02]http://107cine. com/stream/24964/
[2]马强才.电影末尾拍摄花絮的审美娱乐功能——以成龙主演的电影为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9(6).
[3]王爽.电影幕后花絮类纪录片的拍摄[J].记者摇篮,2015(2)
[4]屈高翔.新纪录片类型:电影幕后纪录片研究[J].电影新作,2012(6).
[5]电影纪录片:不该沦为纯粹的宣传片[EB/OL].(2012-10-16)[2016-09-02]https://movie.douban.com/ review/5619234/
裴雅乐(1977-),女,四川雅安,在职研究生,主任播音员,研究方向:对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