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春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
我的“名师”观
李宏春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
名师,顾名思义,乃“有名之师”也。名师首先应当是优秀教师,除此之外,还要有其独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那么,如何才能成长为名师呢?
没有梦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这个名师梦,不是追求一夜成名的白日梦,而是立志一辈子献身教育的专家梦。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是我们施展教育才华的舞台。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都是从课堂上来,然后再回到课堂上去。我们所有的教育梦想最终是通过课堂来实现。
叶澜教授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进一步发展,是他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的东西。
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我们何必再上这节课呢?
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2)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3.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
两种情况,一种是备课不充分,一种是准备过度。备课不充分是教学事故,绝对不允许;但是准备过度也不可取。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东西就会有缺憾。
公开课、观摩课要是上的没一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会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平时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我们在课堂之外,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工于写作。通过教学日志、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著书立说等,使我们的经验得以升华,经验上升到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实践。
特级教师钟志农在报告“教育科研—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中指出:要树立8种科研意识,锻炼8种科研能力,养成8种科研作风,具有4种精神准备。
1.树立8种科研意识
(1)树立“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意识;(2)树立“教育是科学,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推动力”的意识;(3)树立“科研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意识;(4)树立“科研需要创新”的意识;(5)树立“科研需要合作”的意识;(6)树立“科研需要量力而行”的意识;(7)树立“科研要出精品”的意识;(8)树立“科研要讲计划、讲效率”的意识。
2.锻炼8种科研能力
(1)锻炼选题的能力;(2)锻炼阅读文献的能力;(3)锻炼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4)锻炼论证课题方案的能力;(5)锻炼操作课题研究过程的能力;(6)锻炼搜集、积累、整理资料的能力;(7)锻炼表述研究成果的能力;(8)锻炼接受鉴定、答疑辩证的能力。
3.养成8种科研作风
(1)养成“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学问的“学者之风”;(2)养成独立思考、大胆假设、敢于创新的“勇者之风”;(3)养成博采众长、从善如流、不固执己见的“仁者之风”;(4)养成一丝不苟、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智者之风”;(5)养成吃苦耐劳、多思勤记、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之风”;(6)养成实事求是、不浮不夸、忠于数据和事实的“求实之风”;(7)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研教结合、不图虚名的“务实之风”;(8)养成尊重他人科研成果、讲究科研道德、不剽窃、不抄袭、不取巧的“诚实之风”。
4.搞科研要有4种精神准备
(1)准备进入研究的“高原期”;(2)准备克服研究中期的“厌战情绪”;(3)准备研究可能遇到的挫折与失败;(4)准备研究成果得不到认可、评不上奖或者评不上应有的奖级。
总之,“名师”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位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峰体验,它与追逐名利的功利主义有天壤之别。
·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