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虹歌咏团与香港地区抗日救亡运动

2016-03-02 19:55邵明众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歌咏红红抗日

邵明众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州510550)

虹虹歌咏团与香港地区抗日救亡运动

邵明众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州510550)

虹虹歌咏团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成立的抗日救亡团体,她通过文艺活动唤醒国人,成为了抗战时期,香港青年爱国运动的中坚力量,团结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走上抗日战场,为华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历史贡献。她的历史真实反映了香港地区爱国进步青年运动的历史传统,她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虹虹歌咏团;抗日救亡;青年运动;香港青年

抗日战争时期,一群爱国青年在香港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唤醒国人,团结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从此走向革命道路,走上抗日战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自己的历史贡献。虹虹歌咏团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虹虹”代表当时华南地区爱国青年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要求,得到快速的发展、壮大,成为了当时有影响的、进步的救亡团体,当地青年运动的中坚力量,是华南地区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

一、虹虹歌咏团的创建

1937年日寇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灾难。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国共两党放下分歧,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界群众广泛发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成为当时最有感召力的战斗口号。

由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大片国土沦陷,但凡有血性的爱国青年莫不扼腕兴叹,深感沉痛。这激发起了青年们追求进步,积极挽救国家挽救民族的真挚感情。青年们一方面积极参军参战,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祖国母亲。另一方面,为广泛发动群众,青年们积极组织各种文艺救亡团体,通过文艺演出振奋民族精神,唤醒国人。

在这一时期,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用雄壮高昂的歌声激发起中国人的爱国热情。1938年的武汉一度出现数十万人共同高唱壮歌,蔚为壮观的抗日救亡运动场面。以武汉为中心的文艺抗日救亡运动,很快赢得了每一个爱国同胞的热烈共鸣。

1938年冬天,武汉合唱团前往香港举行文艺演出,他们雄壮的歌声,激发了观众们最热烈的爱国情感。尤其是流亡香港的内地青年被深深打动。他们怀揣着最朴素的爱国感情,自发地组织起来,共同学习,追求进步,用歌声唤起群众,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历史使命中去。他们组织了一个歌咏小组,取名“红红”。定期的在九龙油麻地水塘山谷练习抗战歌曲。

红红歌咏小组的成立为虹虹歌咏团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她代表了青年们追求进步,追求向上的方向,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拥有20多人的红红歌咏队。卢动任队长,余季柱任指挥。活动地点在广州大学附中的教室。

红红歌咏队一方面积极练习抗战歌曲,宣传抗战。另一方面,努力学习革命理论,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他们成立了读书会,学习阅读《大众哲学》《西行漫记》《群众》《解放》等书刊。通过读书学习,队员们在思想上得到了启蒙。他们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包括“集中精神,服从决议,遵守时间,统一指挥。”还设计了自己的团徽,组织各种活动,锻炼队伍。

红红歌咏队引起了香港地下中国共产党的关注,党组织派出党员加以领导。他们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为榜样,树立了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崇高革命理想。红红的活动很快吸引了广州大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的一大批爱国优秀青年。这其中就包括了后来成长为革命家的吕坪。

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红红歌咏队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组织了核心的力量“红红团”,通过红红团领导工作队进行革命运动。另一方面,红红积极地走出去,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如举办夏令营、举办工人夜校、举行8·13纪念大会、积极进行反迫害斗争,红红歌咏队在宣传抗日救国的道路上,取得了更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红红歌咏队在“长虹”“秋风”“银联”等兄弟团体的支持下参加“港九歌咏协进会”,取得了合法地位,增加了人员。在此基础之上,红红歌咏队改为红红歌咏团,卢动为团长,朱治平为副团长,余季柱任指挥,成立了理事会。

1940年冬,随着形势的发展,红红发展到近百人。为了便于领导,进行了一些组织调整。之后,红红歌咏团更名为虹虹歌咏团,朱治平担任团长,以便于更加广泛地团结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二、虹虹歌咏团的抗日救亡活动

当时的香港环境非常复杂,既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势力又有港英当局的反动殖民统治。日本帝国主义虽然暂时没有侵略香港,但还通过驻香港机关插手香港事务。为了自身利益,港英当局严禁抗日宣传,香港地区的报刊媒体甚至不允许使用“抗敌”二字。相对而言,虹虹力量十分微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了深入地宣传党的抗日路线,宣传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主张,虹虹歌咏团还是在艰苦的环境下组织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和兄弟抗日团体一起在香港掀起了一场巨大的爱国救亡声浪。

首先,积极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阴谋。皖南事变爆发后,“红红团”内部组织会议,介绍皖南事变的过程,宣传党中央的精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反共阴谋,宣传共产党坚持抗战的主张。会后,成员们积极到歌咏团、学校以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号召广大群众积极抗日,反对投降,用实际行动支持抗日。这项工作使党在香港地区扩大了影响,很多青年由此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真实面目,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向往着延安,并把共产党看作是民族抗战的希望[2]。

其次,组织义演,为抗日战士募捐寒衣。以前红红歌咏团也组织了一些文艺演出,宣传抗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影响最大,效果最突出的当属于虹虹歌咏团1941年3月在香港孔圣堂组织的《黄河大合唱》募捐演出[2]。

这次演出倾注了虹虹团员的大量心血。当时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唱刚刚两年,团员们都没听过,一个平均年龄18岁左右的业余合唱团要完成这项任务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这次演出,每个团员都以极大的热情,坚强的毅力,巨大的牺牲精神投入其中。他们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个个准点准时辛苦排练。没有灯光就自己做,没有经费就自己出,没有汽车就肩扛手抬道具。负责钢琴伴奏的同学患有重病,为了演出还拖着病体参加排练,这些后生仔发自肺腑的行为和歌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中国人,人们都深深地被这一群爱国青年们的赤子忠心打动,纷纷慷慨解囊,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当时的参加者艾斯回忆道:

1941年3月,一个春寒料峭、细雨蒙蒙的晚上,香港孔圣堂里回荡着壮怀激烈的歌声:“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这是虹虹歌咏团在香港首次演出《黄河大合唱》。这振聋发聩的声音在当时有“文化沙漠”之称的香港掀起一声巨响,为香港文化艺术史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虽然以后香港多次演出过《黄河大合唱》,可是人们不会忘记,在这块土地上首开“黄河”先声的是1939年诞生在香港的虹虹歌咏团[1]。

香港地区的报纸《大公报》《星岛日报》在显著的位置对这次演出进行了高度评价,还刊登了照片,轰动了整个香港。当时的演出采用无定价售票,自愿捐赠,结果得到的款项远远超过了预计的数目,并由朱治平亲自交给了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

再次,响应“一碗饭运动”,捐款支持抗战。1941年,时任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和中国工会国际委员会名誉主席的宋庆龄,在香港发起和领导了这场轰动全港的“一碗饭运动”。她认为在香港发起这样的运动,对激发150余万香港同胞的爱国救亡热情,募集救灾救难的经费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委员会决定发售餐券1万张,每张港元2元,餐券的价值本可享受几道菜肴,但认购者只能持券到提供赞助的餐馆吃炒饭一碗。该运动收到全港各界同胞的热烈支持,这一天,香港民众纷纷上街购买饭券,大家都以能够为资助抗战、救济祖国同胞为荣。各餐室的老板、店员都视参加“一碗饭运动”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2]。

虹虹的团员们大都是没有经济收入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都纷纷拿出自己仅有的零用钱支持一碗饭运动,还动员社会各界人士购买。虹虹团员卢佩坚回忆道:

每天放学后结伴到石塘咀各大酒楼,旅馆进行募捐,一些具有爱国心的妓女,甚至也被我们发动起来帮忙售票……[1]

团员们将所得的款项全部交给“保卫中国同盟”,后转交八路军、新四军支持抗战。经过这些运动的洗礼,虹虹逐步成为了当时香港青年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最后,奔赴抗日前线,直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虹虹歌咏团除了积极地进行文化救亡运动、组织捐款捐物,很多团员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冒着随时牺牲的风险,抗击日本帝国主义。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接着进攻香港,香港沦陷,虹虹不得不停止公开活动。她培养的青年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日战场。他们有的前方百计地从香港偷渡前往抗日前线,直接参加武装斗争。有的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有的参加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在香港抗击日寇。有的回到大陆继续进行抗日文化救亡运动。有的因此深陷囹圄,受尽酷刑。有的默默无闻地长埋在了祖国大地上。黄炽铭回忆道:

“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的信念在我们这一群救亡青年心中坚定不移。我们……到大后方去,继续我们挽救国家危亡地意愿[1]。

这群抱着挽救国家危亡意愿的“香港仔”“香港姐”“番书仔”(即上洋学堂接受西化教育的学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的爱国壮歌。其中部分同志为:

余季柱,虹虹歌咏团领唱团成员,1942年回到东江抗日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抗击日寇,任彭沃大队文化教员。身染重病,不肯脱离队伍回港治疗,不幸牺牲。临死之前,用微弱的声音唱着:“我们在太行山上……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黎庭良,虹虹歌咏团成员,东江抗战中在为东江纵队搜集敌人情报过程中,为了及时通知部队撤离,不幸壮烈牺牲。

王莺,女,虹虹课文会读书小组成员。相貌清秀,唱歌极好。从香港偷渡回大陆参加抗战,做卫生员。当时的同志认为她有些娇滴滴的,不知道能不能挨得住。1942年4月在掩护伤病员撤离途中,不幸在宝安龙华被逮捕。在敌人严刑拷打和种种利诱下,始终坚贞不屈。气急败坏的敌人将她游街示众,一路上被用枪托打到鲜血直流,她始终和莫福娣同志(女)一起高呼抗日口号,在晒布岭英勇就义。

胡宽、陆艾明、陆文等7位虹虹歌咏团成员,1943年因宣传抗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入狱。陆文侥幸逃脱,参加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军。胡宽在监狱中病逝,其他人经营救后出狱,继续进行抗战活动。

何卓云,虹虹歌咏团读书小组成员,1921年出生于香港荃湾,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东江纵队,潜伏在香港进行抗日活动,参与营救香港文化界人士。这次大营救,为中华民族、为新中国保存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后成长为我国著名外交家,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和翻译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11年2月18日于北京去世[1]。

三、虹虹歌咏团的历史启示

虹虹歌咏团是当时香港青年抗日文化救亡运动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团体。她无论从思想水平、爱国热情还是艺术水平上来看都是很高的。经过虹虹教育的青年,大部分被输送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东江纵队教导营和青年文工团。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后党又抽调他们中的部分人组织青干班、学干班、组建华南团校,大规模培训青干人才。由他们开启了华南地区的青干教育之先河,为华南地区的团组织建设和青年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历经沧桑,却始终保持着虹虹时期的优良作风。有理想、有朝气、守纪律,成长为各个革命工作岗位上的骨干人才[3]。面对现实,我们能从虹虹的历史中感悟到更多的启示。

第一,虹虹的成功源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不但是依靠党指导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更重要的是教育青年自觉地养成优良作风。养成了优良作风的青年,经过抗日斗争的锻炼逐步成长为骨干分子。他们成为了虹虹组织的中坚力量,能够团结广大青年,共同围绕着党的指导进行工作。

第二,虹虹的成功在于旗帜鲜明地追求爱国进步。虹虹歌咏团虽然是一个艺术团体,但是她始终不仅仅追求艺术,更旗帜鲜明地高呼抗日口号、追求爱国进步,所以能团结各个阶层的进步青年。广大青年不论家庭出身都很快能够被虹虹追求爱国进步的气氛所吸引,被积极的、进步的、健康的文化所熏陶,走上革命的道路。

第三,虹虹的成功还在于能够符合青年的特点。虹虹歌咏团以歌咏活动为主,把青年爱好文艺、爱好运动的特点充分地利用起来,培养高尚的情操,使思想教育融汇于文艺活动中去,所以能够吸引青年,团结青年。在当时形势极其复杂、各种反动势力异常强大,党的力量相对微弱的情况下,她在纸醉金迷的香港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声浪,她以爱国之音抵制靡靡之音,以读书活动代替腐朽生活方式,在团结香港青年和促进华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在今天,这些团结港澳青年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认识、学习、借鉴。

[1]虹虹歌咏团.虹虹颂45年的怀念与回顾[A].1984.

[2]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青年运动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研究室.青春进行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董应龙)

The Honghong Choir and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Hong Kong

SHAO Ming-zhong
(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Guangzhou 510550,China)

The Honghong Choir was founded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It helped to awaken and mobilize millions of young people in Hong Kong by cultural activities,making immense contribution to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South China.Its history reflects the youth of Hong Kong have a profound sense of patriotic belief and its historical experience is worth thinking.

Honghong Choir;Anti-Japanese;the Youth Movement;youth in Hong Kong

K265.9

A

1673-1883(2016)04-0064-04

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4.015

2016-09-01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省级重点项目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创新强校工程”粤港澳青年信息服务中心研究成果(2014cq0202)。

邵明众(1990─),男,河南唐河人,历史学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青年运动史。

猜你喜欢
歌咏红红抗日
高理红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红红在快乐的假期里
夏日有派对
张全枝
抗日英烈马威龙
爷爷的抗日
等你来上色
「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