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燕
集散识字:集中与分散的有效结合
○俞燕燕
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奠基作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融合,即集散识字,是科学识字教学的归宿所在。集散识字能否真正有效,还有赖于对“集”与“散”的合理调控,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说,要以生为本;从教师教学角度来说,要识写结合;从课程资源使用角度来说,要以趣激学。
集散识字 集中 分散 有效结合
如果说语文学科是一栋建筑,则识字教学便是地基。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识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不仅仅是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识字目标: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需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依此递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基于这个目标,笔者以为,集散识字法方为科学识字教学的归宿所在。
集散识字,顾名思义,即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融合。集中识字是辽宁黑山北关小学创造的一种先教授汉语拼音,再集中学习识字,后阅读课文练习的识字方法,主要运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注重汉字的构字规律,即重“形”,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迁移,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分散识字是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特征的识字方法,先教授汉语拼音,再随着课文的学习而学习,后按单元集中复习,注重字义的理解,即重“义”,有利于学生理解性的长期记忆。其实,将这两种识字方法做比较,不难发现,两种识字方法并非其名称所显示的那样纯粹,简言之,集中识字中的“阅读课文练习”实属分散,而分散识字中的“按单元集中复习”实属集中,两者是交叉的,不存在绝对的集中或者分散识字。众多的识字教学实践经验也表明,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有效结合,识字教学才更科学高效。那么,“集”与“散”该如何调控,集散识字才能真正有效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识字教学则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集”与“散”的实施须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特征的变化而变化。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四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象性,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具有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对应到识字教学之中,集中识字主要放在前运算阶段,即识字教学的初步阶段,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会读会认一定数量的文字,对理解不做过高要求,然后在阅读中反馈所学文字,让学生巩固字音字形、理解字义,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散识字则主要放在具体运算阶段,在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量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自己的思维习惯主动识字,增强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散识字实施时,教师应定期进行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合理地发散、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如在一个单元学完后,将该单元的同音字、多音字、同偏旁字、近义词、反义词等整理出来,帮学生理清、记对、理解对,避免学生混淆以及今后书写中大量错别字的产生。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是集中识字、分散识字,还是其它的识字方法,运用于具体的识字教学实践时,教师们似乎一直在追求识字的数量和质量,却忽略了大量输入后的输出——写字,尤其在低年级,写字的好坏是评判“集”“散”结合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集”“散”的有效结合既提高了识字效率,又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想要真正达到“四会”(会读、会理解、会写、会用)的目标,还需教授学生有关写字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反复书写的过程中,强化对文字的“形”的记忆。换句话说,写字训练能够弥补集散识字记忆方式单一、记忆保持时间短促的缺点,继而巩固识字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教学最终是为了促进阅读和写作。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都很重视在阅读中练或在阅读中学,在写作中强化识字往往不受重视,写作是对文字的“形”与“义”的训练,能在无形之中将重“形”的集中与重“义”的分散融为一体,将集散识字的目标定位从识字提升到用字的高度,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文字知识内化,转变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由此看来,识字与写字的结合、识字与写作的结合,方能促进“集”与“散”的有效结合、相辅相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中高年级学生,能够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识字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当然,在现实的识字教学中,并不乏激发学生兴趣的具体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儿歌、运用“六书”理论,等等,教师们缺乏的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是每一个教师具备的基本能力,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对大部分教师来说,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而语文这门学科恰恰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课堂上所具备的课堂资源总显得干瘪,缺乏生活气息,也难以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识字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学,在生活中分散练。在课堂上集中学要求教师遵循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在生活中分散练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识字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如喜欢书法的可以通过描字帖、临摹等方法来识字练字;喜欢读书的可以做摘抄;喜欢旅游的可以把地名、景点名等记录到自己的日记本上……只要留心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可能为增强识字效果锦上添花。
集散识字是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有效结合的一种识字方法,能否合理、巧妙地运用,主要还依赖于教师。再者,识字教学的对象终究是汉字,集散识字的有效性还要求教师对汉字本身有一定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学习,积累文字学知识。另外,在识字教学中运用集散识字时,“集”与“散”的使用是灵活的,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情、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做出科学的选择,切忌过于循规蹈矩,走上套路式的僵化模式。最后,教师要始终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识字的过程不单是数量累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生识字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识字,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真正做到识字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刘献彬.浅谈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4):96.
[4]牛秀红,刘铁夫.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的有机结合[J].吉林教育,2014,(32):77.
[5]斯霞.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1,(02):1-5.
[6]冯彦.集中,还是分散——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谈[J].基础教育参考,2006,(06):48-49.
[7]陈金明.识字教学与儿童认知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4):63-68.
[8]耿红卫.我国百年汉字识字教学改革述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0):33-36.
[9]张焱.触摸汉字的脉搏——《识字7》教学设计及解说[J].教育科学论坛,2012,(11):43-46.
(俞燕燕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