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中的桑丘
——浅析《堂吉诃德》中桑丘·潘沙性格的矛盾性

2016-03-02 14:33○李
现代语文 2016年19期
关键词:堂吉诃德塞万提斯矛盾性

○李 微

矛盾中的桑丘
——浅析《堂吉诃德》中桑丘·潘沙性格的矛盾性

○李 微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在研究《堂吉诃德》这部文学史巨作时,一直以主人公堂吉诃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桑丘·潘沙却很少提及,一般认为他只是一个逗乐的小侍从、小配角,因而把他当做堂吉诃德的陪衬一笔带过。事实上,尽管桑丘戏份不多,却和堂吉诃德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构成了整部小说完整的篇章。因而,桑丘在这部小说中的存在价值不容忽视,尤其他性格上的矛盾性更加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

《堂吉诃德》 桑丘·潘沙 矛盾性

长久以来,学术界对于《堂吉诃德》的人物研究往往倾向于主人公堂吉诃德,至于桑丘,则多侧重于他那无与伦比的喜剧性格,而其性格中的矛盾性却很少有人探究。笔者将主要从他对智慧的理解、生活的态度以及理想的追求三个方面,探究桑丘性格中的矛盾性特征,以期为读者还原一个更为全面而真实的桑丘·潘沙。

一、智慧的理解上:无知的侍从VS生活的“谚语家”

谈及桑丘,闪现在人们脑海里的第一个词语便是幽默。的确,《堂吉诃德》中的桑丘是一个很逗乐的形象,而且,这种逗乐首先是由他的无知传达给我们的,这一点,从他的出场就可以看出来:

假如穷苦人也可以称为“好人”,那么这人该说是个好人,不过他脑袋里没什么脑子。反正堂吉诃德说得天花乱坠,又是劝诱,又是许愿,这可怜的农夫就决心跟他出门,做他的侍从。堂吉诃德还叫他尽管放心跟自己出门,因为可能来个意外奇遇,一眨眼征服了个把海岛,就让他做岛上的总督。这农夫名叫桑丘·潘沙。他听了这话,又加许他的种种好处,就抛下老婆孩子去充当他街坊的侍从。[1]

虽然塞万提斯并未为桑丘的出场有过什么浓墨重彩的铺垫和描写,但却并不影响我们对他形象的初步了解——一个无知的侍从,无知到让人发笑,甚至有些同情。仅仅因为堂吉诃德给他胡乱描绘的一个虚幻的“海岛总督”的美梦,天真的桑丘就信以为真,并不惜抛妻弃子,甘心跟他浪迹天涯,开始所谓的“游侠济世”之路。这一点在常人看来,无疑是十分荒谬可笑的,但是,当时骑士小说盛行,甚至有像堂吉诃德这样梦想做骑士,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付诸实践的“奇情异士”出现,可见其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等许多方面,由此,更不必惊讶于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化教育、没读过几本书的、没有什么文化的桑丘会被堂吉诃德的“空头承诺”吸引而让自己显得无知而可笑了。其实,在这逗乐的开心主仆二人组的冒险历程中,桑丘也经常表现出他无知的一面,如他经常听错和说错话,比如堂吉诃德在和比斯盖人大战胜利后,对桑丘说游侠骑士可以“杀人累累”,但桑丘却听成了“杀人类”,曲解了他主人的意思;如他竟然白日做梦天真地以为骑士小说中的“大力士神油”的存在,并曾经一度想要从堂吉诃德那里获得配方,走上发财的道路;如在何必追根究底故事即将结束时,桑丘虽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但最终还是因为他主人和其他人的影响而毫无主见,继续懵懵懂懂地任由事情发展,这种缺乏主见的性格也是可怜的桑丘,作为“土包子”农夫无知的重要表现。

然而,在看到桑丘性格中无知的一面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生活的某些方面,他甚至是他主人的老师。他那脱口而出、使人发笑的西班牙民间谚语,即是这方面的代表。虽然海涅认为“桑丘讲起话来也像他自己那样,只跨着一头低贱的驴子”[2],乡村野夫之言,不登大雅之堂,但是,谚语的灵活运用,无疑彰显了“桑丘式”颇具地气的独特智慧,这既符合他的身份又富有趣味。通读全书,桑丘最常说的一句谚语就是:“许多人以为这儿挂着咸肉呢,其实连挂肉的钩子都没有。”[3]当然,他还说过很多各种各样的西班牙民间谚语,如“死人进坟墓吧,活人且吃面包”“寻找危险的人,危险里送命”“硬抢也能到手,何必向人乞求”“实心眼儿求人,不如一走脱身”“天空的老鹰,不如手里的麻雀”,等等。虽然塞万提斯笔下的桑丘没有过多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但是他懂得许多包含生活经验的哲理谚语,这又是书本知识所无法企及的。尽管很多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在了博学多识的骑士梦想家堂吉诃德身上,甚至觉得桑丘与他主人相比,很是渺小,但毋庸置疑,桑丘在谚语运用上的智慧是远远超于堂吉诃德的,尽管他偶尔也会有滥用谚语的时候。谚语是人类社会最初的一种智慧的结晶,精辟而含义丰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辛苦劳动中依靠自身发展经验而积累形成的,比乏味的书本更富有哲理韵味和灵活性。我想,这也是桑丘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其中,书中有一段桑丘用谚语说的十分经典的话:

“我既不这么说,也不这么想。随他们自食其果,随他们和面包一块儿吃下去。那王后和医生是不是情人,他们自己会向上帝交代。‘我从自己的葡萄园里出来,什么也不知道’;我不爱管别人的事。‘谁买了东西又抵赖,自己的钱包有数’。况且‘我光着身子出世,如今还是个光身,我没吃亏,也没沾便宜’。他们如果是情人,又与我什么相干呢?‘许多人以为这儿挂着咸肉呢,其实连挂肉的钩子都没有’。不过,‘谁能在旷野里安上大门呢’?再说吧,‘人家对上帝都会说闲话的’。”[4]

这段话看似是一段惹人发笑的废话,但是却阐释了许多道理。在感到有趣的同时,也让读者对这个生活的“谚语家”刮目相看。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他这样的智慧和口才,而正是生活与经验赋予了他这种加分的智慧。

二、生活的态度上:埋怨生活的悲观者VS困境中的乐天派

桑丘在同游侠骑士堂吉诃德的冒险中,经历了许多让人发笑的怪事,也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搏斗,当然,基本上都是疯癫的主人率先挑起战争的,而且每次大战之前,他总要鼓动桑丘一番。有几次这可怜的农夫因为胆小拒绝了主人的邀请,但在他主人“屡次”“莽撞”的勇敢的刺激下,他偶尔也会发奋上前去战斗。当然,其结果通常是不如人意的:主仆二人不仅受了伤且屡战屡败,桑丘更是毫无战斗力可言,所以,他总是伤痕累累,无辜“躺枪”。尽管“哭丧着脸的骑士”总是会在事后第一时间用骑士的伟大理想安慰桑丘,并沉溺于自己的伟大使命而忘记了身体上的疼痛,但作为凡人俗胎的桑丘却无法达到主人的高度,不断抱怨,叫苦不迭。在堂吉诃德同二十多个扬维斯人战斗(原因是主人的瘦马非礼了人家的母马而被打)过后,桑丘刚开始不肯起来,“喊了三十声‘哎呦’,叹了六十口气,把引他来这里来的人诅咒了一百二十遍,才从地上爬起来,像一张土耳其弓似的勾着腰站在当道,直不起身子来。”[5]每次他遇到这种情况都少不了说这样一句话:“我真是倒了祖宗十八代的霉”。尽管他甘心跟堂吉诃德冒险,却始终改不了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埋怨生活的悲观即是这样的一例。诚然,这是他发泄愤怒的一种方式,他无法理解主人“骑士梦”的伟大,也看不到未来的光明,一心只想要追名逐利,更承受不住痛苦。见仁见智之下,他悲观的生活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可是,桑丘对待生活又不仅仅是悲观消极的,他也有他乐观进取的一面,而这方面是很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虽然他是个农民,但却梦想着当上海岛总督,而不是像一般的农民那样只是靠着土地,守着老婆孩子生活。他肯追随堂吉诃德,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在生活态度上,桑丘有其进取的一面。至于他乐观的一面,文中写道,有一次他和他主人天黑时在草地上迷了路,他主人抱怨自己要哭着等待黎明,而桑丘则劝他主人不要哭,并用讲故事的方法成功地吸引了堂吉诃德的注意力,以至于两个人挨到天明,并最终走出了草地。虽然他讲的不过是一个他道听途说的、没有什么可听性的故事,而且每句话他都要重复两遍,更没有什么最后的结局。但他在这无形之中的小幽默却带给他主人很大的安慰和信心,值得夸赞。类似于这样的小事儿所体现出来的乐观和温情无疑是十分动人的,这也是我们现代许多人在面对困难时缺乏的一种乐观心态,而这难能可贵的品质在桑丘身上显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三、理想的追求上:贪婪的农民VS正直的总督

和堂吉诃德的奇情妙想相比,桑丘身上无疑更多了一份现实性,而这份现实性,则突出地表现在他对物质的追求上。一方面,他是贪吃的,就像纳博科夫说的那样,“猪猡肚子白鹤腿”[6],摆脱不了游民的天性。堂吉诃德可以只吃野菜来维持生命,像真正的游侠骑士那样生存,但是桑丘却坦言自己不是骑士,他就给自己另外采办些鸡鸭之类和经饱的东西。他看到好吃的腌羊肉正在沸滚,香味四溢,就恨不得马上尝尝锅里的东西熟了没有,即使站着吃,心里也是开心的。另一方面,他又是贪财的。在他主人同别人战斗时,他会顺手牵羊去抢夺人家的随便什么东西,并声称这是他主人的战利品,颇具无赖意识;他也会随时随地打好小算盘,无论什么时候堂吉诃德问他账目,他都能对答如流,尤其是他的工资,从来只会多,不会少,尽管他那发了疯的主人并不懂那些帐目,也从不在乎实际的情况。可以说,桑丘作为一个无知的农民,终究无法摆脱自己身上自私、贪财的劣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和“伟大的”堂吉诃德形成更为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不过,可爱的桑丘也有交“好运”的时候,尽管这“好运”实际上并未出于善意,但桑丘却凭借着这“好运”实现了他当海岛总督的梦想,并且还做了一个正直公正的总督,为人们所爱戴和崇敬。在海岛上,他凭着自己的直觉和智慧公正地处理了三个棘手的案子,以至于大家把他比喻为以色列历史上著名的智慧国王“所罗门”。他视察海岛,凡所言皆谨慎,以民为本,以至于跟随他的总管说:“总督大人,您讲的很有道理。我知道您是毫无学问的,想不到您满肚子良言宝训。公爵大人和我们这些人都没有料到您这副本领。”[7]从这里可以看出桑丘区别于普通农民的非凡品质:平凡不平庸,正直不虚伪。虽然桑丘最终失去了总督的职位,但他在职期间做到的公正贤明却是十分让人钦佩的,尽管他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相比较而言,现代的很多贪官尽管很有学问,但是办事能力却不一定及得上桑丘,更没有像他那样的正直和责任心。这一点或许正是我们现代政治需要自我反思的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桑丘·潘沙这个小人物,我们不应该把他单纯地当做堂吉诃德的陪衬来看,只关注他的缺点而忽略他的优点。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桑丘也有他的发光点,我们更应当把他放在一个矛盾的对立面来看。当然,综上所述的三个方面,只是笔者对桑丘矛盾性格的浅析,他的性格中还有很多矛盾的对立面值得我们探究,而这种矛盾性格的研究也必将有助于我们对桑丘形象有一个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注释:

[1]杨绛译,[西]塞万提斯著:《堂吉诃德》(上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51页。

[2]钱钟书译:《精印本〈堂吉诃德〉引言》,见《海涅文集·批评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33页。

[3]杨绛译,[西]塞万提斯著:《堂吉诃德》(上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198页。

[4]杨绛译,[西]塞万提斯著:《堂吉诃德》(上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198页。

[5]杨绛译,[西]塞万提斯著:《堂吉诃德》(上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110页。

[6]陈众议著:《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65页。

[7]杨绛译,[西]塞万提斯著:《堂吉诃德》(下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346页。

[1]杨绛译,[西]塞万提斯著.堂吉诃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杨绛.杨绛译文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

[3]钱钟书译,海涅.海涅文集·批评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陈众议著.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5]董强译,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6]李倩,赵雨萌.《堂吉诃德》人物桑丘形象新解[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7]魏贤梅.同在戏剧背景下演绎悲剧人生——桑丘和刘姥姥形象比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02).

(李微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300387)

猜你喜欢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矛盾性
《大大方方的输家》:一部先锋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小说
塞万提斯:与“风车”作战,至死方休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浅析《当代英雄》中毕巧林的形象
波特小说中矛盾的宗教观
堂吉诃德之性格内蕴析论
中企走出去不妨学一学“堂吉诃德”(观察家)
试论于连的形象及其矛盾性格
塞万提斯:悲喜人生胜过堂吉诃德
西班牙找到塞万提斯遗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