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鑫(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普利策社论奖的写作特点分析
金 鑫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普利策新闻奖的发展进程、分类以及其价值影响;其次着重研究普利策新闻奖中的社论写作奖,通过分析总结出社论奖早期及近期的发展,以社论奖获奖作品为切入点和论证材料,由表及里地对社论获奖作品进行剖析;最后对社论奖获奖作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改变社会现状发挥的作用进行解读,进一步分析出普利策社论奖呈现出的写作特点。
关键词:普利策;普利策社论奖;写作特点
1917年,按照约瑟夫·普利策的遗嘱,普利策新闻奖正式创立,2016年恰好是普利策新闻奖的百年华诞。纵观普利策奖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获得参评资格的媒介主要是报纸和通讯社。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这样的广播电视机构和《时代》周刊这样的国家新闻杂志,即使在新闻传播报道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却依然无法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参评资格。
普利策新闻奖有“新闻界奥斯卡”之称,旨在奖励新闻界的卓越人士,奖励卓尔不凡的新闻佳作。从新闻行业的角度看,普利策新闻奖象征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每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新闻人都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为目标,普利策新闻奖的评选俨然成为美国新闻界意义非凡的盛事;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目前的普利策新闻奖受各国瞩目,经常被各国媒体当做学习的典范,透过普利策新闻奖的评选情况,还可以高屋建瓴地观测美国新闻业的发展变化。所以,目前普利策新闻奖的国际影响力不言而喻。
普利策新闻奖主要分为两大类:新闻类和文学创作类。新闻类奖项包括公共利益服务奖,国际事务报道奖,特稿奖,评论奖,社论奖,漫画奖,新闻摄影奖,特写摄影奖;文学创作类奖项包括:小说奖,戏剧奖,诗歌奖,美国历史作品奖,传记奖,音乐作曲奖。本文重点研究的是普利策新闻奖中的社论写作奖,重点分析社论奖获奖作品呈现出来的写作特点。
社论被称作报纸的灵魂,普利策新闻奖对社论写作及社论的素材历来相当重视,普利策本人亲自命名并创立了普利策社论写作奖。在普利策新闻奖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社论写作奖是少数一直设立并存在的奖项。时至今日,普利策社论奖在新闻界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普利策社论奖的发展历程,获奖作品体现出的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与国家政事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20世纪30年代以前,受世界政局动荡的影响,普利策社论写作聚焦于讨论国家现状,代表作《败者该遭殃》、《我们的汤姆》均与当时的国家战争密切相关。
30年代至70年代,普利策社论奖的写作在注重热点政事的同时,开始关注社会时弊,社论作者们不但将政治写成历史,而且开始将社会突发事件写成焦点报道。社论的题材开始从“单篇评论”转移到某个主题的“系列评论”,社论的获奖主体也开始从单个社论作者转移到制造系列主题类社论的媒介团体,如报社、通讯社等。《美国军团的政治家风度》、《和平代价何其高》《弗吉尼亚关闭中学的一年》、《华盛顿邮报》是脍炙人口的代表。
80年代至今,媒介融合的洪流滚滚而来,日新月异的媒介平台发展迅速,社论写作的深入性和直观生动性显得愈发重要,社论写作需要表达的社会现实意义愈发重要。提出解决现实问题、改变现状的主题性系列社论,显示出了主流的趋向。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针对经济崩盘带来的社会问题,《达拉斯晨报》在2010年的系列评论集中反映了美国城市的南北发展问题,从侧面表达了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具有极强的社会感召力,从而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社论奖。
关注民生,发出参与社会决策的呼声,提出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办法,成为普利策社论奖作者们写作的另一大集中特点。
自90年代以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图表等多种融合的新闻报道形式不断涌现,社会上重大事件的曝光度越来越大,民生问题也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社论作者通过多种媒介形式,集中反映焦点社会矛盾,关注民众,发挥公众意见领袖的作用,显示出强烈的参与社会决策、为民众代言的意识。
2011年,《华尔街日报》的作者约瑟夫·拉戈发表的社论批判了总统奥巴马倡导医疗改革的方案,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性意见,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不出意外地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社论奖。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论写作开始不仅仅注重揭露社会民生问题,还要求社论作者们通过积极思考,探究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
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是社论作者的灵感来源。
很多社论奖作者的社论素材来源于亲身实践,好的社论家必定是好的践行家。社论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采访,发现社论需要的素材,提出写作关注的问题,实践得出的真知也有助于其在写作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014年,《俄勒冈人报》的社论工作者对政府隐瞒真相、掩饰公民知情权的舆论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在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后,对真正引发矛盾冲突的问题,即增加公民退休金的问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报道解释,最终使政府和民众达成了共识,从而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社论奖。除此之外,从普利策社论奖作品中常用的句式(如“大胆地揭露了……”、“深入地调查了……”、“真实地报道了……”)可以看出,社论作者的写作重视调查探索,重视寻找写作素材,重视发掘解决冲突问题的办法。
坚持独立的价值取向,坚定统一的公共立场,不为强权所制约。
普利策社论奖作品突出新闻本位的理念,社论题材聚焦于政事、民生、社会等问题,坚持独立自主的思考,在正确的方向上发挥舆论作用。众多致力于推动公平公正的具有积极作用的社论题材屡屡获奖,本身就表明普利策新闻奖追求自由意志和社会责任感。社论作者的写作不仅要切中时弊,还需要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发扬人文关怀等价值追求。
综上诉述,普利策社论奖的写作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不断进步,彰显美国新闻业的动态变化、美国新闻业的主流价值取向,值得各国新闻界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 方毅华,贾新.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叙事策略研究[J] .现代传播,2012(10):5-6.
[2] 毛家武.多维视野下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研究[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35.
作者简介:金鑫(1993—),男,山东青州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