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念” 增色语文

2016-03-02 12:13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学苑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悬念本领蜗牛

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吉 利

巧设“悬念” 增色语文

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吉 利

质疑是思考的开端,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的猎奇心理,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儿童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巧设“悬念” 语文教学语文课程

一、课始巧设悬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紧紧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能否在上课之初设置好“悬念”,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重要一环,做好这一项,课堂教学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教师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设立一个疑点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迅速进入新课。例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时,我先问学生风和太阳各有什么样的本领,接着又问:“他们谁的本领大呢?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我又问:“怎样才能知道谁的本领大呢?”学生说:“比一比不就知道了。”“是呀,到底谁的本领大,比一比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的本领大》,讲的就是风和太阳比本领,它们比什么,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这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着学生由疑而思,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所以,语文老师应该独具慧眼,善于发现课文中的相关故事题材,或与课文题目相关、或与作品的主人公有关、或与课文中介绍的某一山川景物有关的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堂导入”先行讲述,讲述时,在语言上应注意做到形象生动,做到声情并茂,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因此,所讲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而且还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于一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故事的魅力。例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我先讲述森林里举行飞行比赛的故事,结果是蜗牛得了冠军。学生问:“蜗牛怎么可能得冠军呢?它连翅膀都没有呀?”就在学生满脑疑问的时候说:“当你学了《蜗牛的奖杯》一课后,你就会找到答案。”学生连忙打开书本认真地读了起来。

二、课中巧布悬念

教学实践证明,平铺直叙式的讲解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设疑过频又会使学生过分紧张。因此,课堂设疑不宜过滥,应在学生认识矛盾的焦点上设疑。教材的重点、难点往往是教学的重心和焦点所在,此处设疑,可以有效拓宽学生思路。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每一节课不需要多,一两个好的问题就会激起千层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黑板”跑了》读完课题,学生会问“黑板”怎么会跑了?“是呀,黑板怎么会跑?看看谁最先找到答案”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立马来了精神,认真读课文。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克服思维定式。在教学生字时,我会把容易写错的字故意写错,立马就会有学生发现喊了起来“老师,你写错了。”而我满脸疑惑地问“哪里写错了?”学生就会指出我的错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记住了这个字。在特定的场合下,教师人为地设置一些思维“陷阱”,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叫板,追求真理的品质。

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良好的竞技状态。

三、课尾巧留悬念

一堂语文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恰恰相反,它应是学习活动的延伸。如果说好的导入语有先声夺人功能的话,那么精妙的结束语就应有“余音绕梁”之功效,催人思索之作用。学完《母亲的恩情》一文时,学生还沉浸在母亲的爱中,我趁热打铁,问“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你该如何回报这份母爱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又问“这些你都做过吗?”有的做过,有的没有,回家后按你说的做一做。一般教完一篇课文时,我都会留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去寻找答案。有什么不懂的记录下来,我们一起来帮你。“学贵存疑”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而“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

猜你喜欢
悬念本领蜗牛
小透明,大本领
巧在开篇设悬念
谁的本领最大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谁的本领大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蜗牛说
小蜗牛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蜗牛(共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