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爱军
(甘肃省永昌县幼儿园)
“三力”:建设创新型幼儿园的“撑杆跳”
庄爱军
(甘肃省永昌县幼儿园)
常常激动于这样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彼此关心和信任的涓涓细流在流淌,窗里窗外是手拉手,是心与心的融合、沟通和欣赏;课内课外是实验场、创造场、生命栖居室,一种适宜的温度氤氲于其间……这样的风景其实就是创新型幼儿园的基本风貌。那么,如何建设创新型幼儿园呢?其核心因素又是什么呢?
1.着力塑造师表形象
幼儿园领导首先要树立“想干工作是前提,能干工作是资本,干好工作是标准,干成工作是目的”的工作标准,并在加班加点不计工作量方面做出表率。针对个别教师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充实教职工个人《师德记录袋》,定期对师德进行考核评价、归档,使师德记录档案趋于制度化、规范化,人人都在制度下,事事都在规范中,切实提高教师“热心爱教、优质施教、文明执教、廉洁从教”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大力加强业务培训
园长一定要引领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实验田里收获沉甸甸的馥郁和花果,比如:有对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研究,也有对“幼儿园动手能力”的研究;有对宏观背景之下家园共育的整体把握,也有对“小巧玲珑”式幼儿课堂的点滴感悟;有对全体幼儿心理健康的透析,也有对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注……从简单“扫描”到深度研究,并非只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其间有诸多辗转、波折和回旋,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于成长中的幼师来说,教育科研的意义就在于:它所打开的精神版图越开阔,教师愈多拥有自悟提升的时间和机会,越有可能意识到研究所暗含的多重意蕴。
3.积极实施“名师工程”
园长和幼儿园要通过压担子、挑大梁,在评优评先方面予以倾斜等方式,引领教师在教学中互相开放、分享、支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引导教师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不同作用,自觉地与自我对话、与同行对话、与专家对话,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园长和教师要从教育生活的原生态中,从课改的最前线唤醒沉睡的生命,书写属于师生自己的故事、经典和生命传奇,使其弥散出“真教育”的芬芳、馨香和温度。当教师以一种“务实”和“在路上”的姿态,氤氲出师生间、课堂间、教学历程中、生命叙事中的适宜气氛,那么师生虽行走于“当下”,但必将活在坚实的“未来”;虽低头看路,但也必将“仰望”到星空的璀璨。
好的课堂是有温度的,是有张力的,其“骨架”和“轮廓”是坚实的,并具有无限延伸发展的可能。这样的课堂才是创新型幼儿园最显著的特点。那么,如何创造有张力的课堂呢?
张力之一:“磁力场”不可或缺
所谓磁力,即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注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幼儿问题意识的激发、注重幼儿自主探究、注重小而实用课件的应用,上课、听评课和说课形成一个立体化的互动协调研究系统,切实达到“一人开课,群体得益”的效果。相信,在这样的“磁力场”中,幼儿必将有所感悟,有所创新。
张力之二:“发现场”不可或缺
“我的孩子今天被别的孩子打了,老师你为什么不惩罚那个孩子?”“老师,我家孩子在家挺好的,怎么入园半月就学会说脏话了?”“老师,必须给我家孩子调整座位,和那个乡下孩子坐一起会学坏的。”……园长和教师要善于发现此类现象,并在家园共育活动中特别留意:(1)单独批评,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2)先报喜,后报忧;(3)用协商式的态度和口气提出看法;(4)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
张力之三:“家园场”不可或缺
传统的“家园互动栏”往往是“本周计划”“健康快车”“家教指南”“营养食谱”等,这样的“互动”其实是“单项灌注”,家长只是看客。不妨设计“请您关注”“家园手牵手”“爸爸妈妈看过来”“家园连心桥”等栏目,让家长充当观众的同时充当导演,鼓励和支持家长做栏目的主人,将家庭教育中的好经验、幼儿在家中的探究活动与大家共同分享。
创新型幼儿园的评价体系必须走出量化的“误区”。在注重评价的反馈、引领与激励等功能的前提下,从细节改进入手,在评价中融入更多真情。
曾发一个征稿帖:校长如何面对教师的“非教学业绩”?结果一位教师来信说,他在教育教学之余不辍笔耕,经常有各种文章在报刊发表。当他高兴地去向校长“报喜”时,却得到校长“要务正业”的告诫。其实,正是这些不务正业的“虚活动”造就了极具个性和魅力的教师。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课余时间喜欢拉京胡、唱京戏、练书法、研丹青、弄诗文。他曾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说,我对教材的理解比较深,教学设计比较新,教学的情感比较充沛,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那么,应该说,是得益于艺术对我的熏陶,尤其是音乐对我的熏陶。”
可见,园长要善待和珍视幼师职业生涯中的“不务正业”,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特体验,追求多维度的个性爱好,构建开放自由的教学业务培训机制。如此,在正确梳理和引导教师健康心理的同时,也在幼儿教育的万花园中收获沉甸甸的花朵和果实。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