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

2016-03-02 09:59王智星
现代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李沧区国培研修

■王智星



“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

■王智星

近年来,青岛市李沧区随着新城区再造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区域内常住人口已经是户籍人口的两倍还多,新市民子女入学压力日趋增大。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教、学有优教,我区连年加大教育投入,强力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硬件配备的同时,我们提出了“多彩教育”的理念,并本着“教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提升内涵水平为重点,着力探索“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曾指出:“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最重大问题,就是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着教育发展质量。抓住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关键,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教师的专业化是教书育人、保障课改深入高效开展、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把工作当作一种职业、事业还是专业,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我区各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并且已取得显著成绩。然而,针对我区外来学生多、个体差异大的情况,我区提出了“多彩教育”的理念,即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自主发展。这就对我区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开发和实施丰富多彩的课程,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我区依然存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通过加大学校内部潜力的挖掘,实现自我更新和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造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内涵及内容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常住人口数量显著增加,学生入学压力也剧增。为了能让每一个孩子学有所教,我区在连年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提出了多彩教育的理念。为了迎接这一教育理念向广大教师提出的新挑战,建设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所谓“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是指教师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自主发展”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让教师在遵循“尊重人”、“发展人”和“完善人”三原则的前提下,由新手教师队伍成长为熟手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转型成为专家型教师队伍。基于此,我区从三个方面对“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内容进行扩展,即通过国培、名师工作室和借力合作来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完善。首先,通过“国培计划”整体提升教师素养。构建国培项目上层建筑,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导教师确立研究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此过程中,最大程度上通盘筹划教师发展,为教师参与研修减负增效,并且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立课题引领区域教师发展模式,逐步探索科学的评价机制。其次,创立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充分发挥我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建立优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助力本土教师的成长。最后,借力合作,拓展教师培训资源。例如,依托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开展高起点培训;对接先进地区,推动实现高平台发展;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促进名师名校长的发展与成长。总之,通过以上举措的实施,我区的教师队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完善。

三、“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策略的积极探索

通过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和形成适应我区师资队伍建设的较为有效的方式方法。

(一)“国培计划”整体提升教师素养

教育部2013年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国培项目整个研修设计了理论学习、行动导向学习、参与体验学习三个板块的内容学习序列。即每一位学习者要在校本研修中亲历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过程,在群体协同的专业实践中学以致用。通过三个板块的学习,让每一位教师对混合式研修的课例研究经历一个先学后做的过程。三个板块组成的学习序列包含了理解学习、迁移学习和创建学习。为理解而学、为迁移而学、为创建而学,循着这个路子,使每个教师亲历一个从专业思考到专业行动的认识飞跃和行动提升过程。我区自2013年参加国培以来,已经连续3年作为省级试点区全程参与国培工作,并且连续3年研修成绩名列全省前茅。

1.构建国培项目顶层设计,确立研修目标。国培项目的开展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育部把终身学习列为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之一,组织实施远程研修,其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我区各中小学一把手在研修期间都亲自参与,全程跟踪,了解实际情况,不断地督促、调整。初中、小学分别建立“实验校”,并进行重点关注和推进。李沧区教体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领导和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领导带队,分赴局属各中小学实地调研国培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中肯的指导和建议。在每年试点工作结束后,基本实现学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固化成为一种学校的日常研修模式。

2.通盘筹划教师发展,为教师参与研修减负增效。自2013年开始,国培项目就在李沧区生根发芽。培训周期本身就是一种试点,这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的区域性全员培训,给我们带来的冲击是不小的。教师平日的工作比较繁忙,教师群体的成分复杂、水平不同、追求不同,思想难以统一,研修效果不好监测;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连续培训,避免不了工学矛盾。如何为教师参与此次国培研修减负增效,是一项比较大的课题,也是省项目办和市教育局领导十分关心的问题。经过不断摸索和探寻,已初步形成为教师参与研修减负增效的一些好做法。在管理层面,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施行“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研修内容整合运作模式;在实施层面,学校工作主线整合模式、主题教研模式等。对于这些好的做法,我们在第一年工作总结时,就已经明确提出并进行了现场展示,收到良好效果。

(1)“四位一体”管理模式见成效。李沧区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调度协调区域工作;局办公会、校长例会及时总结工作开展情况,部署推动工作扎实开展。研发中心作为区综合业务指导机构,积极发挥科研、教研、培训、信息装备四位一体职能整合的优势,紧密围绕国培做文章,充分聚合科室力量,摒弃重复性工作,提高教研、科研和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提升研修水平。

(2)研训内容整合运作模式显真章。研训内容整合运作,将学科课题研究与国培研修主题进行了整合;将国培计划与教研室的教研工作计划进行了整合;将国培精品课例的推选与教研室每学期公研课的选拔与评选进行了整合。以本年度教研室工作为例:教研室所有教研员都参与了国培研修。他们既是学科研究总规划、总调度员,又是各个研修组的指导教师。他们做好方案,带领教师进行学科设计、批改作业、组织线上线下研讨,以研修项目为主线,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学校工作整合模式出奇效。各学校牢记使命和职能,加强统筹协调,借助国培平台,探索教师研训新模式。

青岛浮山路小学实施“1321”模式。即“明确1个目标——提升我的研究力,实施3级管理——教师、研修组、分管领导,学校分管领导与研修组结对,浏览完1位教师作业、参与研修组线下活动达到100%,采取两项推动”举措(专家进校园、骨干做示范),有利地推进了研修工作的有序开展。

青岛铜川路小学将国培的目标定位在校本教研用研究性思维解决问题推动教师自主发展上。学校将课程表进行调整,为每个学部的教师安排半天的集中研讨时间,分管领导线上线下全面参与,辅以专家智慧引领,确保国培行动与学校校本研修的有效对接落地。

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立课题引领区域教师发展模式。经过三年的试点工作,目前李沧区初步总结了几项特色,建立健全了各项国培研修管理制度,确立了课题引领的研修思路,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范畴的网络研修社区,初步探索了科学的评价机制。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国培试点工作一开始分别由区、校两级层面制定完善了相应制度。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是整个项目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充分发挥中心的职能,有效促进学校网络下的校本研修工作开展,中心整合相关科室各种力量,建立了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各项制度,以制度保障各科室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服务于学校项目的开展,帮助教师获得必要的专业引领、帮助学校进行校际间合作研修的实施。同时,学校也建立了相应制度,依据制度定期检查反馈、总结评价,以保证学校研修工作有序、高效地落实。

(2)确立课题引领研修思路。李沧区在2011年就下发了《关于印发李沧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在这一制度约束下,确立了李沧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课题引领研修思路。课题引领管理推进的具体措施是逐级立项、跟进管理、阶段评价。

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课题“网络下的校本研修常态化实践研究”立项为山东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现已进入结题阶段。

主要研究的五大领域。中心课题:网络下的校本研修常态化实践研究;a.网络下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创新性研究;b.校本研修与本区教改教研培训多项工作整合的有效策略研究;c.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路径及研修模式研究;d.网络下的校本研修中多变式课例打磨与教师专业需求的适应性研究;e.网络下的校本研修评价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研究的领域。

部分学校、研修组课题。以中心课题作为龙头课题,根据项目需要提供部分选题,鼓励学校、学科研修组从中选题进行研究;或者学校、研修组以此为总体目标,针对各自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确定学校、研修组、个人研究主题。

(3)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李沧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间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差距大;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常驻人口子女基本1∶1。李沧区坚持将实现教育均衡放在第一位,国培项目的实施,为我们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契机。因此,项目开始,便制定了《网络研修社区建设与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制约、指导、鼓励学校协同研修,联手打造研修社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助力本土教师成长

李沧区近年来着力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上具有引领性,教育科研上具有创新性,在教育系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小学名师队伍。主要以区内名师为依托,以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为载体,重点进行学科培养。截至2016年4月,已经建立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5个区级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68个校级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通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了市、区、校三级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纵向三级联动,横向形成校与校、学科与学科、区片与区片互动。通过对区、校工作室进行年度评估、月工作现场会等工作方式,有效促进工作室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不断提升工作室成员综合素养,从而带动全区学科教师成长。自2013年以来,为5个区级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拨付活动经费200万元,工作室建设经费30余万元,设施设备配备经费25余万元,校级工作室活动经费500余万元,基本建成硬件先进、软件一流的学科教师培养主阵地。同时,涌现出了像“宋道晔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这样的龙头工作室。宋道晔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由40人组成。在这一学年的活动中,工作室主持人充分发挥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指导作用,引领工作室成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保证了工作室工作扎实而又开创性地开展。并通过课题引领、项目驱动、校际联合、同伴协作四项举措,推动工作室高效运转,助力团队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室还定期举办周末沙龙、同课异构、读书会、备课会等活动。

(三)借力合作,拓展教师培训资源

1.依托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开展高起点培训。近年来,先后与北京大学、华东师大、北京师大、浙大、东北师大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合作,组织各级各类专题培训50余期,培训3000余人次;支持部分学校与东北师大、山东师大、山东科大、杭州教科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教师培训;成立“八校联盟”,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小协同开展教学研究,创新教研范式,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与东北师大合作启动“15所学校改进项目”,从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架构、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诊断、改进。先后与北京师大、南京师大、山东师大合作,连续举办了3期小学名师班、1期中学名师班、1期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培养各级各类教育教学骨干400余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成长为自己学校或者岗位上的骨干。

2.对接先进地区,推动实现高平台发展。与上海静安区等教育发达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联合教研、课题研究、跟岗培训等形式,加强学校管理、师训干训、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互动与交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不断提升干部教师综合素养。支持王埠片区的学校加盟上海愉快教育基地,引入“愉快教育”、“游戏教育”、成长评价等先进理念与实施策略,学校办学品质实现较快提升。目前,全区共有29所中小学与上海、杭州、北京等先进地区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占总数的72.5%。

3.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为抓手,促进名师名校长成长。与山东师大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李沧区名师量身打造培养计划,采取“双导师”模式。由山东师大为学员分别配备教育学和学科教学两名导师,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三方面的培训。同时,山东师大研究生教育与实践基地目前在我区沧口学校挂牌建立,将实现基础教育改革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双向互动,共同发展。成立以齐鲁名校长郭振虎为主持人的“优秀校长发展联盟”,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治校方略、现代理念等各种专题论坛,由14个联盟成员轮流主讲,搭建校长相互切磋、合力攻坚、共同提升的发展平台。2011年以来,对50位名师、10位名校长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同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政府出资并借助社区、企业力量,筹措资金300余万元,为引进的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安排住房、提供住房补贴或租房补贴等,并妥善解决好随迁家属安置、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近3年来,共引进全国优秀校长、齐鲁名校长4人,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及市级以上教学能手50余人。

近年来,通过国培、名师工作室以及借力合作等方式,我区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已具雏形并不断完善、成熟。在这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引导下,形成了特色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越来越高,其综合素质有显著提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区将继续加大对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探索,建设更加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切实提高学教育教学质量。我区教师先后上市级以上观摩课、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达150多节。涌现出37位全国、省、市优秀教师,6位省、市级特级教师,117位省、市级教学能手。区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专业人才等各类骨干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2014年上半年,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的“语文课程视野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实践研究”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山东省一等奖,被推荐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其子课题“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研究”荣获山东省三等奖。李沧区教体局坚持从骨干教师培养入手,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了目标明确、导向清晰、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培训模式,骨干教师队伍迅速成长。

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山东青岛 266100)(责任编辑:高 原 赵燕朋)

猜你喜欢
李沧区国培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青岛开放大学李沧老年教育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青岛市李沧区老年大学召开优秀教师表彰会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重返童年—青岛李沧区老年大学校歌
扬州大学国培计划阶段成果剪影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远程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