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溪潭中学 王 漂
试论初中化学的融合式教学
福建省福安市溪潭中学王漂
改革开放以后,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我国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建设力度,教育领域的改革工作得到了良好的贯彻与执行,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到2016年,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了全民普及,人们的受教育权益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感召下,当前我国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势头也一片大好。本文从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程的概述谈起,对当前我国初中化学中的融合式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学工作者以参考启示,促进我国初中化学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化学的课程标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乐学活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化学课程作为我国初中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更多地发挥出化学学科的潜在优势,以化学为纽带,拉近学生与社会科学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以科学实验为媒介,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科学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化学世界进行探索,注重对学生个性特征的挖掘,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体验、实验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国的各个基础教育机构也积极地响应新课标的号召,主动地进行了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尝试。化学实验的引入,兴趣教学的发展,白板设备的配置等都给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成效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其发展进入到了把多种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组合的融合式教学的新阶段。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对各种教学因素的优化组合,让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方式,通过新的组合与搭配,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成效。
1.初中化学融合式教学的定义。
融合式教学本身是一个舶来的概念,它起源于外国的“Blended learning”,其本质是一种混合式的学习方法。上海师大的教授黎加厚先生在长期的教研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修正与调整,将其发展成了一种新型的融合式的教学方法。融合式教学即在融合式学习的内涵指导下,对现存的所有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的选择与重组,在顺利完成教学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境界与层次。
2.初中化学融合式教学的内容。
初中化学的融合式教学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理念的融合,教学资源的融合,教学环境的融合,教学方式的融合,以及师生关系的融合。其中师生关系的融合是融合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其主要的落脚点所在。融合式教学就像是一个多种要素组成的化学反应一样,不同教学要素的碰撞,会发挥出截然不同的化学效果。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和体会。
1.教学流程。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已经对相应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把握,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知识的实际运用与内化发展相对不足,笔者将从性质、计算、实验三个方面,展开这一单元知识内容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以学促长,真正实现对化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1)碳的性质。
在碳的性质的讲解中,初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导学、展交、训练”的教学模式,有计划、分层次地推进化学的课程教学工作。导学方面,初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中国优秀传世书画作品的方式,让学生对字画的亘古流传,进行思考,为什么字画中的墨迹,经过时间的洗礼,能够保持原来的样式传承下来?然后从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黑中,得出碳元素在常温下具有化学稳定性的结论,然后有延续性的展开本堂课程中有关碳的性质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交方面,首先,初中教师可以通过公共空间木炭取火的故事,推出碳的可燃性,这种属于碳的完全燃烧,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其公式为C+O2=CO2(O2充足);通过封闭空间煤炉烧水忘记关火,造成煤气中毒的故事,得出碳的不完全燃烧公式,2C+O2=2CO(O2不充足),让学生对碳与氧气结合的两种反应进行思考,同时让学生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陈述,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交流,从而深入理解含碳元素物质燃烧的内外因。训练方面,初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效,来进行课程训练的安排,让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课程训练的内容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对课程重难点知识的考查,题量适中、质量适宜,真正起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对于学习成果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化学视频“微课”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在课后自主的进行化学“微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2)碳的相关计算。
碳的相关计算是对于碳的性质,这一基本概念教学的深入。需要学生掌握具体的化学运算方法,形成严谨的化学计算精神,能够熟练地使用化学思想方法来进行化学课程知识的学习。首先,初中化学教师要对基本的碳的氧化还原性质对学生进行一个整体的疏导,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对氧化铁与碳加热后生成氧化亚铁与一氧化碳或者生成氧化亚铁与二氧化碳的不同情况进行思考,从配平、反应条件、气标这三个不同的方面对碳的反应方程式进行系统的讲解。其次,依照相应的反应方程式,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程例题训练,让学生在课题训练中加深对碳的相关计算的认识,同时初中化学教师要总结出学生普遍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课程内容的查漏补缺。
(3)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教学内容,属于相对具有化学综合性的知识点。在进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采用实验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时,首先,通过交互式白板的运用对“铁的氧化物”实验过程进行一个动态画面的演示,创立情景学习模式,让学生对基本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同时布置相应的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对实验前后,固体物质质量的变化,求出铁的氧化物质量,让学生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其次,通过教师现场演示实验与学生参与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求真求实、勇于探索的实验精神得到相应的培养。再次,实验结束后,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派代表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对于“铁的氧化物”实验进行深入的小组讨论。例如让学生对实验玻璃管中的化学反应情况进行描述,对实验的生成物进行讨论,通过澄清石灰水的存在,反推出二氧化碳的存在等。
2.案例总结。
在进行注重初中化学的融合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的事宜:首先,要注重依据课程的时间安排,按照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律进行融合式教学的课程安排;其次,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匹配度,依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碳的性质”的教学中,因为理论概念的枯燥性,要加强对课程趣味性的挖掘,多进行生活实例的分析;“碳的相关计算”强调对学生化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较多地穿插课程案例与课程训练的内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一氧化碳性质的化学研究,因此要积极地引进化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加深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了解,让学生的化学实验精神得到切实的锻炼。
我国初中化学融合式教学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相关的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坚持努力。笔者相信只要相关的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能够切实地落实好新课标的要求,调整旧的教学方式,完善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我国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1]苏日娜.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
[2]张铁墩.试论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J].学周刊.2016(27)
[3]曲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4]张明磊.初中化学教学探讨[J].才智.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