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伟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二〇二三台)
卫星接收天线地址的选定及防雷
陈 伟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二〇二三台)
摘 要:卫星的接收天线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地形、开阔程度与可能的干扰因素以及安装角度等问题。卫星接收天线通过接闪和分流、屏蔽和接地、消除电位差等防雷措施来预防破坏。
关键词:卫星;天线;选址;防雷
通讯卫星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标志,其信息传输容量大,可靠性强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而被各领域广泛应用。卫星接收天线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卫星地面接收站的接收质量,也会影响设备的日常维护。同时,卫星接收设备由于处在空旷、无遮挡物和较高的位置,很容易受到自然雷电的破坏,对电视、广播、电话和其他卫星通讯行业的正常工作与生产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卫星接收天线的位置选择上就要特别的注意
在选择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地址时,应该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例如,安装地的地理环境和有可能的电磁干扰问题。卫星接收天线由于接收信号的需要,一般都是在开阔无遮挡的露天地方放置,雨淋日晒,风霜侵蚀,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设备故障等问题。例如,接收到信号不稳定、电视图像出现卡顿和噪点,电视电话的声音也会时有时无,当故障严重时,会接收不到信号,导致通讯设施瘫痪[1],所以选择合适地址安装对日常设备的维护工作也非常重要。
卫星接收天线在安装位置的选择上要注意的要素很多。一般来说,无论卫星天线的类型、口径的大小,它们都应被置于当地较为开阔且最高的地方,高耸的树林、建筑物和山地等都会阻档卫星信号的正常接收。在干扰方面,如附近的雷达设施、航空通讯站和输电线路等。此外,卫星接收天线的基座尽可能靠近控制机房,因为联接二者的电缆太长同样也会使信号产生衰减现象。如果不是在建筑物上部安置基座,就要注意可能影响到信号质量的周围墙体、树林的遮档。此外,要尽量将卫星接收天线设施的地址选择在非工作人员很难触及到的地方,或者建设围栏等保护设施。
雷电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涉及到对通讯设施的防雷电破坏方面的措施,一般采取接闪和分流、屏蔽和接地、消除电位差等几个措施。
2.1接闪装置和分流措施
接闪装置是为了保护建筑或建筑物附近设施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使用安装在建筑物上面或独立安装在建筑物旁的与大地有良好电气连接的金属物,将雷电流引向自身并通过与大地的连接导体将雷电能量泄放人大地,从而使其保护范围内的建筑或设施免受雷击,接闪装置主要为避雷针。
避雷针的安置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卫星接收天线设置的高度一般为1.3m,如果使用避雷针的高度是3.5~4.0米时,卫星接收天线放在以避雷针为半径约3m的保护范围以内;如果卫星接收天线置于建筑物的楼顶层,通常将避雷针的引线与所在建筑物的防雷设施的线路联接在一起即可;如果卫星接收天线被安置于空荡的山头时,应该另做接地引线,并且应该埋于潮湿的地方;如果处于强雷电影响区,应该再设置一条接地线作为保护,将接收设施的室内设备外壳与之连接起来。需要注意的是,这条保护接地线的接地极必须远离避雷针送在的接地极。
分流是将接闪装置接收的雷电能量泄放入大地的通道,可以将电能以最短的路线和最快的速度导向接地体。采用接闪装置与大地的连接要尽可能多通道分配能量,使每一个通道通过的雷电能量减小化,这样就能在通过雷电流的同时保证防雷装置的安全。具体措施是,分流多是采用单独敷设的引下线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中的主钢筋等上下贯通的金属物,两端分别与接闪装置及接地装置以焊接的方式连接。
2.2屏蔽雷电和接地引流措施
用于雷电的屏蔽,从类型上可以分为建筑物整体屏蔽、建筑物内部屏蔽和建筑物之间的线路屏蔽。不同的屏蔽措施应按建筑所处位置、特点、发生大电流雷击的可能性来确定。在实际的使用上,采用综合使用多种措施达到屏蔽电磁脉冲的影响。
接地引流措施,是雷电能量泄放通道最后环节和屏蔽措施的感应电荷释放通道。一般来说,类型不同的雷电流在波形和不同的土壤环境中有很大差别。简单地讲,因为在强烈的冲击电流作用下会使土壤发生局部击穿的情况,因此接受冲击的接地电阻阻值需要小于设备工频接地电阻的常规阻值,这个标准也为评测和判断冲击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接地装置的要求提供了理论基础。
卫星接收天线在安装选址时必须避开附近高山、高耸的树木和建筑、金属质的塔楼、雷达设施、信号通讯站、输电线路等的阻档和干扰。直接雷击、感应雷击、电磁脉冲雷是对卫星接收天线造成危害的几种主要的形式。通常采取的防雷措施有接闪和分流、屏蔽和接地、消除电位差等措施来降低其危害程度。
参考文献:
[1]万学军.雷击对广播电视系统的危害及防雷避雷措施和方法[J].硅谷,2011(52).
作者简介:陈伟(1986-),男,海南海口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广播影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