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经典阅读略论

2016-03-02 08:25彭天发生
新课程(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师

彭天发生

(广东省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语文教学中的经典阅读略论

彭天发生

(广东省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经典是最具文化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典范性著作,经典阅读在提高整体文化素质和构建民族人文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经典阅读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阅读,要求教师主动广泛阅读经典,也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还要创设环境,培养经典阅读氛围。

经典阅读;语文教学;阅读方法;阅读氛围

近些年,人们对经典阅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更多的关注、思考和讨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繁重的课业负担,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可供娱乐消遣的媒介层出不穷,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都有所下降。而且经典由于其文化内涵的高度和深度,使人们对其适读性产生了疑虑,这对语文教学中的经典阅读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是,经典作为永恒的价值存在,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乃至人文精神构建中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一、何为经典

《现代汉语词典》对经典的解释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其中特别强调了“传统”和“权威性”,是根据长期以来对“经典”的固有认识而下的一个比较保守的定义,在时间上限定得相对较严,但在范围上却未作具体的框定。

我国传统的经典,主要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分为经、史、子、集四类传统典籍。新文化运动之后,经典的权威性受到新学的冲击和挑战,却也因此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对传统经典的保护和整理,很多学人以“国学”(或“国粹”)来与“新学”(或“西学”)对举,在肯定新学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整理国故”,推动“国学”研究。此后,传统的经典之学,虽多遭打击,但对它的学习研究却一直在进行,斯文不坠。

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的重视,社会上掀起一股“国学热”,《论语》、唐诗宋词、《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甚至《道德经》《金刚经》等都受到了热捧,这对童蒙养正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人们对这些传统典籍并未作认真的审视和研究,也没去想过是否符合时代和学子的实际要求。

结合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经典应指最具文化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典范性著作,就语文教育而言,则侧重于典范性的文学作品,它应涵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相对而言,人们对古代经典有比较清晰的概念,但对近现代的经典却未必有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中国的经典的认识要比对国外经典的了解、重视多一些。

二、经典阅读的意义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青少年阅读量有所减少,阅读品味也在下降,阅读的功利目的性越发突出。学习确实应该有一定的目的,但过于急功近利有碍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经典作为民族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阅读训练,就是提高整体文化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经典阅读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里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当代学者钱理群先生也认为:“阅读经典,实际上就是一种文明的传递,是和大师进行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自己在人生起步时,就占据精神的高地。”

经典阅读的目的不在于获得某种实用性的技能或技巧,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况。但是从长远来看,通过经典阅读来寻找生命的意义,占据精神高地,对于个人和民族却有重大意义,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这也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无用之用”,他在《读<经典常谈>》里从旅游的意义来作喻:“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推广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无用之用。”

三、如何开展经典阅读

经典由于超越了时代和空间的限制而体现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具有永恒的价值,对于人们精神品质的提升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文学经典还由于具有精炼、精妙和典范的语言特质,可供人们进行涵泳品味和学习模仿,给人们的写作提供借鉴,这也是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语文教学中的经典阅读该如何开展呢?

(一)教师要广泛涉猎经典作品,主动进行研究性阅读

教育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不应该是死水,而应该是活水。教师不应该只靠固有的知识储备来进行教学,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架构,丰富知识内容,汲取教学养料,以一定的教学智慧与艺术,带领学生走进经典,亲近大师名家。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师自身的阅读强调和要求得不多,教师往往也容易忽略日常性的主动阅读,尤其是中小学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很多还担任班主任工作或其他事务性工作,自身充电的时间被挤压,学校组织的教师再教育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某种考核任务。而教师不多的闲暇时间常常被家庭生活和物质娱乐消费所占据。真正能主动充电,自觉阅读的教师还不算多。因此可以说,教师本身的主动阅读,再怎么提倡和鼓吹都不为过。

当然,教师的阅读相比起普通读者的阅读,还应更重视研究性和为教学服务。在经典阅读方面,既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广泛汲取不同时代对经典的解读意见,更应注意对这些见解进行分析总结,并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它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解读上起到方法论上的作用。

(二)注重经典阅读方法指导,养成阅读习惯

要进入和深入经典,并非易事,因此在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方法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诵读法是一种比较可行却又比较容易忽视的经典阅读方法。不仅古典诗歌可以诵读,现代小说也一样可以进行诵读教学。经典通常都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典范,不能架空语言文字这个基本形式来阅读经典,不能脱离文本语言来讲经典。这也是叶圣陶先生曾告诫过的“不要抽出而讲之”。钱理群先生在《与鲁迅相遇》一书中说,他在研究鲁迅的过程中发现:“他的作品的那种韵味,那种浓烈而又千旋万转的情感,里面那些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都要通过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著名语文教师陈日亮先生以具体的教学实践谈到:“我教《记念刘和珍君》就几乎全用朗读教学的方法……而很少进行语句分析与内容概括。”除了诵读法,陈老师总结的“三以法”,即“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传言”的阅读方法,以及著名教育学者孙绍振先生总结的“比较还原法”,这些教育学者的各种阅读方法,都在指导经典阅读方面可资借鉴。而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慢慢培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三)创设环境,营造经典阅读氛围

要让学生亲近经典,养成经典阅读习惯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和娱乐成风的环境下,经典因其时间的久远和内容的深度,容易使人产生距离感。故此,创设环境,营造经典阅读氛围就显得特别重要。

1.语文教学要选取原创性、源泉性的作家作品。经典作品之所以流传千古而经久不衰,根本在于其原创性和源泉性。后世的作品大多都汲取了经典的养分,在其根基上蘖生而出,经典是源头、是根基,人们在阅读经典之后,得到启示,获得灵感,找到途径,获得精神和方法支撑。钱理群先生说,《论语》《庄子》、唐诗、《红楼梦》、鲁迅作品是源泉性的经典。当然我们还可以再扩大一点,楚辞,宋词,《儒林外史》,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史铁生等人的作品,另外,国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也都属于经典的范畴。通过阅读这些经典,可以以点带面,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真正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影视、网络、多媒体、图书馆等资源为解读经典所用,但又不能让这些资源喧宾夺主,妨害经典文本阅读这个原初之义。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语文教学无法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中故步自封,而且各种教学资源在辅助经典解读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作用,比如很多经典文本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像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骆驼祥子》,经过改编之后,对于人们理解经典文本很有帮助。但是,这些资源和手段,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文本阅读。而且在经典阅读中,需要反思这些资源和手段对经典的反噬。阅读经典,最重要的是进行经典文本阅读,需要师生沉潜下去,品味语言,品鉴意义,品读思想,是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经典内涵。

3.组成学习小组、研究小组,以经典阅读心得报告的形式进行阅读考核,开展研究式学习。经典阅读固然重在个性化阅读,但由于中学生是阅历较少的初级读者,他们无法在经典阅读中深入下去,甚至对某些经典连入门都有困难。这种情况下,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主导地位就体现出来了。在教师的引领下,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经典阅读,对经典文本进行合作式研究,通过研究小组合作研读,最终提交独立的研修报告,开展研究心得交流报告会,定期在一定范围内举办教学成果进行展示,一定能收到更明显的效果,对经典的理解也会真正深入人心。

经典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个人和民族精神支撑的根据所在。因此,经典阅读不仅应成为教学行为,更应成为“人生行为,生命行为”。

[1]孙绍振.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日亮.我即语文[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漓江出版社,2012.

[4]朱自清.经典常谈[M].中华书局,2014.

[5]黄荔涵.莫让文化经典在教学中“流浪”[J].教育艺术,2015(01).

·编辑董慧红

彭天发生,1977年出生,男,江西会昌人,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现为广东省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