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荣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00)
电视“真人秀”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何启迪与借鉴
杨伟荣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00)
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其特色吸引观众的眼球,其“实”“动”“活”三大特点也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一些启示和借鉴。而在这种借鉴中,我们也应有清醒的头脑,由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真人秀”节目截然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应有自身的坚守和对“实”“动”“活”的整体性的考量与把握,才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真人秀”;“实”;“动”;“活”;坚守;整体性
近几年,遍地开花收视率频创好成绩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带着爹妈去旅行》《旋风孝子》《女婿上门了》《变形记》《了不起的挑战》,更早之前其实还有《饭没了秀》《生存大挑战》等。这些很“火”的节目对于企求取得较好效果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否有借鉴、启迪之处?对此肯定有不少的人会表示怀疑,基本上作为文化建设这一端的电视节目,作为其中的这一档“真人秀”的娱乐节目与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难道有关系吗?假如有的话,那有什么联系呢?说真的,乍一看,这两者真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究之下其实个中还是有一些似曾相识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启迪的地方。笔者在此试着捋一捋。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实”。真人实景实事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首先,上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是生活化的人,加上或多或少总有一些“星”味儿,因此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其次,电视“真人秀”节目背靠现实生活的场景;再次,电视“真人秀”节目涉及一些人们现实生活的事例,贴近生活也贴近大众。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一大特色在于“动”。动的人,动的景,还有处于运动变化的事儿,一切都是在“动”的状态下进行的。由于一切都在“动”,其变化多样性以及不确定性就体现出来了,无形中增添了想象和运动发展的空间,使节目更引人入胜,更具有吸引力。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第三大特色在于“活”。活生生的人和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事,更有生动灵活的展现方式。
总的来说,电视“真人秀”节目主要是一种体验式的节目。在这种节目模式中,参加“真人秀”的人有较大程度的亲身去面对所设定的问题、有相对独立自由的认识并基于这种认识以相对自由、相对灵活,但又相对可控的方式和做法予以表现。在此当中,“真人实景实事”“动态”而非僵硬不变的运动变化发展轨迹、“生动灵活的方式形式”都是这种体验式的特点。
从思政教育这方面来讲,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上述特色和特点对思政教育多多少少有些启迪和借鉴之处。作为一档体验式的娱乐节目,对于其寓教于乐的部分,我们可以他山之石待之。确实,一档节目具有很多吸引观众的特点,不过所有的这些特点都是有限制、有限度的,这源于它就是一档娱乐节目而不是真正的生活实践,它不是通过现实生活实践的方式让我们有所感悟和收获。但这类体验式实践对于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作用,而这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也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第一,基于“真人秀”节目“实”的特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重视理论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育,做到“虚”“实”并举,相互促进。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实践教育不太重视;而在对待怎样进行实践教育时,又往往局限于某一些固定的形式乃至于走形式,这是我们需要注意和努力克服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实”字做文章、下功夫,既着眼于“实”又不拘泥于“实”,以开拓的视野把“实”字落实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包括在课堂上发现和挖掘“实”的元素,使我们的思政课堂与实际生活、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不是虚妄的、关联性不强的、自说自话的空洞说教。
第二,基于“真人秀”节目“动”的特色所带来的良好传播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也可以使课堂“动”起来。首先,从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来讲,教师自己要多“动”。一是应该“动脑”。无论课前与课中,教师都应该绞尽脑汁想一想怎样去组织教学,怎么才能上好课。要讲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要怎样讲才能讲得通透,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所有这一切,教师都应该有自己清晰的思路。二是包括“动嘴”在内的其他方式,充分地使一些身体机能动起来,如各种表情和各种肢体语言等。其次,从教育教学内容来讲,虽然由于教材的规定和限定,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较为呆板,但在实际展开教育教学工作时,也应该有“动”,做到动静结合,富于动感。其动感来自于实际、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学生,来自于它们的丰富多彩与变化发展。最后,从教育教学的另一端,也要让学生尽量动起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是端坐在教室里,不应该只是被动地坐在那里用耳朵去倾听而已,还应该“动脑”“动嘴”乃至用其他“动”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学得更好。
第三,基于“真人秀”节目“活”的特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方式、手段。我们看到,在当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实践中,有更多的人进行了更多的探索,使我们的课堂活泛起来,取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何更加恰当地把握与运用这些“活”的模式、方式、手段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第一,电视“真人秀”节目具有“实”的特色,但其不是真正意义的“实境实事”,充其量只是“真人”而已。这些“真人”所面对的只是与实际有相当联系或联接
的一些比较真实的场景和情景及事情,虽有诸多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但更多的是预设的剧本化的东西,其本质上是一档大众化娱乐性的电视节目。在借鉴时,对于其中所蕴含的具有思想道德教育的部分、成分、元素,如一些为人处世的知识、能力、人生感悟和理解,如自立、独立、亲情、孝道、竞争与合作、意识和意志的培养等内容,我们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我们要清楚,这些不是透过真正意义的实践模式来实现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看到的、他们面对的其实都不是完全真实的环境,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出于剧情设置的需要。而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重视的实践教育教学,其实也有与此相似的形式。例如,校外的教育教学模式,这当中有较常见的爱国主义基地教育、模拟的道德法庭等。这样的一些模式和形式所面对的人物、事件、地点等诸多元素,大多与实际有出入和差异,同样不是真正意义的实践教育教学,而只是“泛实践”意义的。
第二,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另两大特色在于其“活”和“动”,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改进中力求有较大突破但仍未很好实现的方面。“活”和“动”两者与“效”不能划等号,不是说课堂“活”了、“动”了,课堂热闹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出来了、就好了。过于追求形式与急功近利与我们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和教育效果还是存在一些矛盾,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解决好。
第三,“真人秀”节目所蕴含的“真实”,也不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方面的范例,更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方面的常例与常态。因为其从形式上是不常见的,从总体上是不可能的,全面推进是不现实的。同时,越接近真正意义的实践,其难度越高,各种投入越大。相应的,在总体时间已经限定的情况下其可能采取的次数就越少。
第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电视“真人秀”节目定位不同,内容及对象有别,应有自己的坚守和整体性的把握。
电视“真人秀”节目是电视娱乐节目,虽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但通过各种方式去取得轰动效应从而追求高收视率是其主要目的。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和重要渠道,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有必须坚守的底线以及要坚持的信念,不能娱乐化,更不能庸俗化和低俗化。不能以为了满足学生这个“消费者”和“顾客”为借口,像对待“上帝”那样刻意逢迎,或者为了时下很多学校实际已经走偏了的学生评教的那样如潮“好评”而刻意迎合和迁就学生,自动缴械放弃了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坚守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
电视“真人秀”节目可以通过选人与选题以及选择合适的地点乃至设计戏剧性的场景去提高收视率,提升知名度;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选人(选择学生)也不能选题(选择上课的内容),同时地点和场所也是不可选择的,其教育的主地点和主场所就是课堂(除了一些社会实践教育外),相对可以灵活变化的就是课堂的具体设计和组织了,因此我们可以在这部分多下功夫,从切入的角度、学生关注的相关实例、贴近实际生活的相关案例去吸引、调动、感化、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相关的意识、观念,形成相关的价值观。
对整体性的考量和把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可以适当借鉴电视“真人秀”节目所具有的三大特色,即“实”“动”“活”,但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待,在实践上、在借鉴中更不能顾此失彼,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无视整体性之视点,不可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真正效果。
G641
A
1674-8883(2016)15-0023-01
本论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大学生课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与协同性研究”成果之一(GD13XMK12)
杨伟荣(1964—),男,广东潮州人,副教授,就职于韩山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