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黄 燕
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以《木兰诗》一课为例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黄 燕
四言诗经,五言古风,无数辉煌的诗篇对正处于身心重要发展时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莫大的帮助。本文以《木兰诗》一课为例,从反复诵读、字斟句酌、含英咀华三个策略出发探讨了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精粹,增长见识、熏陶思想。
初中语文 古典诗词 鉴赏教学
四言诗经,五言古风,唐诗宋词,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精练的语言、丰富的词藻和真挚的情感,使得古诗词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精粹,在鉴赏古诗词之中思考生活的真谛,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构筑诗意的精神栖居家园。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木兰诗》一课为例,就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略谈几点浅见,以供同行参考。
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用韵,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使得语言简练的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正如同一支巧妙和谐的乐曲一般,吟诵起来韵味无穷。因此,学习古诗词时朗读可谓是一项基本功,诵读时,注意用韵节奏变化,体现诗词的抑扬顿挫。通过反复诵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声情并茂地读出诗词的韵味和气势,并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在诵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独特的韵律之美。
例如七年级《木兰诗》一文,开头两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就运用了摹声的手法,木兰朴实的农家女孩形象一下子跃入眼帘。同样,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磨刀霍霍向猪羊”等处同样也使用了摹声的修辞手法,这正是体现诗词韵律之美的一个重要体现。从韵脚上说,《木兰诗》每两句一韵,先后换了7个韵,即:①织、息、忆、忆;②兵、名、兄、征;③鞯、鞭、边、溅;④头、啾;⑤飞、衣、归;⑥堂、强、郎、乡、将、妆、羊、床、裳、黄、惶、郎;⑦离、雌。这7个韵就像7支曲子,在多次切换间使得韵律更加和谐,表达空间更加广阔,共同奏响了《木兰诗》这一流传千古的乐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语言优美隽永,读起来优美动听,值得学生反复朗读和品味。以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诗的抑扬顿挫,揣摩字里行间渗透的思想感情,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也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任何内在美感的表现都离不开辞采、结构等外在形式,在外在形式上,诗歌的结构方式(章法)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或草蛇灰线,或回互周旋,或起结开阖,凭借美的组织形式彰显词意之美、诗人志趣,独具特色的声韵搭配有机组合的诗体结构,才能体现古典文学之美,激发出读者的审美感受。
在《木兰诗》一文中,全诗以332个字组成了62个句子,其中有2个9字句,7个7字句,其余的53个都是5字句,7字句和9字句都不是随意设置的,诗人将它们与5字句互相配合、交错使用,在吟咏诗句上费尽了心思,使得诗歌的节奏读起来明快流畅,语言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我国古诗词鲜明而和谐的韵律美,如“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诗人在句式的铺排上十分讲究对应关系,将这8个句子分成两组,再以5、5、7、9的句式在二组中依次勾连排列,先急后缓、急缓相容的节奏感跃然纸上,塑造了木兰急于奔赴战场的英勇形象,以及眷恋亲人的难舍心情。
可见,通过对《木兰诗》全文做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其语言结构的巧妙和情节结构的合情合理,通观全诗,驰骋想象的巨大空间无疑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女子因代父从军而从一个少女逐渐成长为一个巾帼英雄的故事。
中国的古典诗词多为篇幅短小的抒情诗,借助客观物象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和表现主观情感形象,这就需要读者在鉴赏古诗词时要通过文本中所描写的客观物象,抓住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念和感情,即“意象”,才是真正地鉴赏诗词作品。
在《木兰诗》一文中,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以排比的句式不仅使诗句形式整齐,也充分表现出木兰为出征做准备时的急迫紧张的情态;同样,在“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阿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样的排比句形象地描绘出爷娘、阿姊、阿弟迎接亲人的欢乐和热情。再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复沓的修辞手法很有特色。如果说排比的句式造成了一种行云流水、一泻千里的气势,那么运用复沓的诗句则给人以幽咽泉流、一步三回头的感觉。精心咀嚼文字,不仅仅是表面的音节琅琅,更能读出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听到国家征兵的命令,一个闺中少女陷入复杂激烈的思想斗争中,用复沓的手法讴歌木兰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是十分恰当的。
可见,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掌握鉴赏技巧,就应该透过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和结构美,进一步挖掘其背后所包含的起伏的感情,从而在吟诵中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诗言志、歌咏言,无数辉煌的诗篇对正处于身心重要发展时期的中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莫大的帮助。教师应高度重视古诗词教学,以生本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鉴赏中培养学生优雅的人格,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1]王芳.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析[J].语文天地.2012.8:44-45
[2]郝民.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科教导刊.2011.2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