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凉城县麦胡图镇中心校 王改兰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内蒙古凉城县麦胡图镇中心校 王改兰
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是否充分注意到并发挥了历史教育的功能?本文不可能全面地讨论这一问题,仅就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深化 改革 提高 开展
在历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呢?
第一,深化课程教材的改革。单一的必修课程结构的突破,有助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增强。从调查资料所显示的情况看,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历史知识面的拓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将历史与现代进行联结。活动课则更为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的提高及自我教育意识的增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综合型“社会”课的开设,将历史、人文地理和社会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了解人类与环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我国社会历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同时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科学方法论教育”。这对历史意识的培养极有好处。另外,历史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研究不同,有些内容,作为史学研究来说是必要的,或者是允许的,因为它有助于历史学的发展,但是作为历史教育的内容却并不重要,或未必合适。为使中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历史意识,教材内容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与作用。
第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学校历史教学肩负着三项基本任务,即基础知识的落实、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教育。要全面地认识和处理好三者的地位与关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历史知识是基础,如果对历史一无所知,如那些对“南京大屠杀”全然不知的日本高中生,怎能具有检讨过去、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意识呢?但是,学习历史,绝不能停留在记住一些年代、人名、地名和事件上,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渠道。
第三,深入开展专题调查和研究。既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在历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深入开展调查与研究应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遗憾的是,在历史教育刊物或历史教育读物中,关于历史考试方面的极多(不是不要,但不少是重复劳动),而对其他方面的研究却极少。特别是对全面实现历史教育目标、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方面,还需大力提倡和花更大力气。开展中学生历史意识的调查,对于改进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育质量是极有帮助的。
总之,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培植学生的历史意识,使下一代成为面向未来、放眼世界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