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张敏亚
构建品德相长的活动化课堂
——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为祖先而骄傲》教学设计例谈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张敏亚
有生长的课堂才是有生机活力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要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构建品德相长的活动化课堂。
平等互尊 自主合作 创新意识 品德相长
我市教育局邵建华局长在《建设美丽学校:一种教育的理解与实践》一文中提出:课堂要体现学生有效学习的生成之美。任何课堂教学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知识能力内化而带来的成长,有生长的课堂才是有生机活力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文以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为例,浅析如何构建品德相长的活动化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能力与方法”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往往偏向单向交往,喜欢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喜欢用命令的语气强迫学生学习,这时的学生与老师哪来的平等交流,更别提是互相尊重了。若长此以往,学生将会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因此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四大发明”是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中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若仅凭教师有限的知识实现课堂四十分钟的灌输肯定不行,于是教者事前跟学生约定,在这节课上将以朋友的身份跟他们来合作探讨学习。朋友之间是需要互相帮助的,若是有老师不懂的问题,他们得帮忙解决。学生一听老师还有不会的问题,一个个非常感兴趣,可若想难住老师这个朋友,他们首先得对“四大发明”的知识非常了解,因此,一个个卯足了劲提前预习,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平等互尊,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总结,特别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基于“四大发明”的相关内容比较繁多,可让学生采取分组学习的方法,由组长抽取研究板块,然后按照要求分组学习;最后再汇报交流。小组围坐的形式,课桌上的“研究示意牌”加上下发的研究任务,迫使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
分享学习心得时,一开始采取了两组争夺答题权的方式,考虑到一成不变的交流方法会让学生疲惫,在交流造纸术、印刷术后变换成了问答、抢答式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欲望。
在进行全课小结时,网络课题“你同意给‘四大发明’按作用大小排序吗?为什么?”引发学生思索、讨论,最终促使全班学生形成统一认识:四大发明独一无二,每一项都有其不同意义,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不能进行排序,从而提升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进一步认识。
课前准备、教案设计仅仅是课前预设,课堂上发生的真实的情况才能检验出一个老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先有老师的“美丽”,后有学生的“动人”!
对于《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这课的教学,首先,课前要阅读关于四大发明的大量资料作准备,刷选出合乎课文及五年级学生的相关内容,将之组织成文字、图片资料让学生预习、探究。
其次,反复从学生角度设计他们能够完成分享的问题或任务,对于学生懂得但是估计无法用确切的语言来表达的内容时,用PPT制作最简洁、最通俗的话语或者更直接地使用视频或图片来协助他们。
此外,奖励的书签《名人卡》也是有意义的:一是对于课堂表现出色的奖励,使学生懂得合作获胜的光荣;二是书签是给喜欢看书的孩子最好的礼物,促使他们主动去阅读;三是书签上有古代名人的介绍,可留作纪念,还可学着自己去制作。
陶知行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呵护、引导,尤其是鼓励。
在《我们为祖先而骄傲》的课堂中,面对教师提问“你同意给‘四大发明’按作用大小排排顺序吗?为什么?”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我不同意!我觉得‘四大发明’的贡献是一样大的,是分不出大小的!”“我也不同意!‘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可以排列大小呢?”……我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份创造的信心,多给一丝成功的体验,定会给学生一个开展思维创新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这个空间内探索、创造。
通过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尽力追求真实完美的课堂效果,呵护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建构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让品德课回归生活,品德课一定会焕发出更多生命的活力,留下一个个更加精彩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