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花
微时代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初探
◆王代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与普及,我国已初步进入微时代。西藏高校是为国家和西藏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基地。微时代的到来,给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正确利用微时代的机遇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对于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微时代;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WIFI;微信公众号
“微”时代,顾名思义就是以体征微小精炼、传播迅速为象征的各种微载体的网络信息时代。例如我们身边所耳闻能详的微信、微商、微书房、微APP、微电影、微视频、微商城等微载体。“微”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融入高校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层面,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存在。在微时代的强势登场下,各种微载体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日益增长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作为载体提供了客观条件和要求,这也意味着我们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机遇与“危”挑战也接踵而至。
(一)教育方式的潮流化
微时代的到来,不仅丰富了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更加重要的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潮流化的改变。所谓教育方式的潮流化是指教育模式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当前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并能以此为基础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大部分仅仅只是上思想政治课,或者部分地贯穿在其他课程里面,收效甚微。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特别强的阶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会让教育主体感受自己在被动地接受灌输,往往忽视了其主观能动性,以致于形成逆反心理。当然,西藏高校跟内地高校也有着同样的共性,但是却也有着我们必须要直视的“个性”:西藏高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于藏区,也有部分内地学生。因此,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跟内地高校有着鲜明的区别。在这种“校情”的局势下,微时代正是我们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与突破口。
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绝大部分都非常热衷于微时代的各种载体,西藏高校大学生亦是如此。在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我们应抓住“新”机遇,巧用微时代,使之优点为我们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
(二)教育内容的丰富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存在着条条框框太多,过于单调的弊端,学生学习过程中过于生硬和无味。而微时代不同,微时代的各种载体都以短小精炼、传播迅速为特征,而且其内容都广为大家之所爱。例如微电影、微视频、微商城等,都是高校大学生所热衷的“场所”。西藏高校大部分都是半封闭式学校,因此,大多数的学生都热衷于集网络各种载体于一身的“微时代”:在微淘、微商城上购物;在微课堂上学习;看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等来娱乐;做微商来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并赚取生活费……
因此,我们可以顺应潮流,既然大学生都非常热衷于各类微载体,可见,把各种微载体或者开发属于符合区情、校情的微载体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可以丰富教育的内容,又能得到高校大学生的喜爱,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育力量的吸引性
微时代下的各种微载体都具有超强的吸引力。而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单调、枯燥、乏味。久而久之造成学生们的无意识的心理排斥。因此在新形势下,怎样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分为外在吸引力和内在吸引力。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就是真理的力量,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发生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对于人们来说,它具有内在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作为本质力量,指导着人们人生实践活动的提升和丰富,具有方向性的引导力。外在吸引力则是真理的传导的必要方式。[1]
而在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因区情和校情的不同,其方法也不尽相同。首先要从载体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吸引力,从而才能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内在吸引力,即内容、方法、环境等,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空间的广延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广延性是指教师的劳动具有广延性,教师的劳动空间一般来说是在教室、办公室以及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各种环境,以便形成教育合力,但是这相比微时代下的“微”广延性缺少一种走心式的教育。“微”广延性是指在微时代下,教育者的劳动空间不只是在教室、办公室以及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各种环境,更重要的是还通过各种微载体走入学生的内心,这就是所谓的“走心”教育。
特别是在西藏高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需要这种微时代下的“走心”教育。由于语言、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西藏高校大学生更需要这种贴心式的教育模式,往往在传统模式中无法做到的事情,放到微时代模式中却能轻而易举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五)教育时间的主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管是在教室、办公室还是课内外、学校内外各种场合所进行的,其绝大多数都是以单项灌输为主来进行的,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造成了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无意识的排斥心理。
在微时代下,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微时代被广大高校大学生所热爱的这一大背景,以高校大学生喜爱微时代的各种载体为侧重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寓与各种微载体之中,充分发挥广大高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微时代的教育“无压力”,其教育在“无形”中所进行,使之各种“微”载体发挥它特有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
(六)教育主体间的互动性
所谓互动性是指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微载体作为思想交流互动的平台的作用,通过与广大受教育者的思想交流互动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政治觉悟的目的。[2]
微时代下,通过各种微载体平台的搭建与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强了教育主体间的互动性。例如QQ群、微信群、游戏群、交流群、学习群等以微载体为基础而建立起来地各种群组织,使教育主体之间交流方便快捷,
(一)教育内容的碎片化与杂乱化
首先,微时代教育内容虽然丰富多样,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其内容大多是以片段、碎片的形式呈现给受众。这种模式的信息量虽大,但是片段不完整,难以整合。往往形成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片面性认识。
其次,微时代给我们带来种种益处的同时,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垃圾信息。例如微载体中微视频、微小说存在很多情色信息;微商朋友圈、QQ空间等载体中的黄赌毒交易。例如朋友圈里微商卖神油一事,你卖就卖吧,还爆出很多裸露淫魔的文字甚至是图片视频。据有关报道,警方成功侦破一起涉及省内外多个地区的利用网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案。此人就是利用各种微载体来为自己寻求不正当的生意利益。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口口声声说美国对中国的十条禁令是怎样的可耻、会怎样泯灭我们的国人,那么如今的部分微商在追逐自身利益时所作的不正当行为或者是犯罪行为,对我们自己的手足同胞又做下了怎样的泯灭行为?
(二)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失衡化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中,教育主客体的关系分为三种:一是在教育内容上来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被看做是授受关系,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二是在人格上来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被看做是平等关系;三是在社会道德上来看,师生关系被看做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而在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达到完全平等,个人主观性太强,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与行动的主导者,完全脱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的指导与促进作用,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在例如微信朋友圈、QQ空间、个性签名、微社区等各种微载体宣泄自己的不快与烦恼、憎恨与虚荣等负能量,以至于形成无意识的吐槽恶性循环教育……这样的环境模式往往会造就出大学生的极端个人主义。特别是在西藏高校中这个问题尤其要得到我们的重视,西藏高校一直致力于民族团结,并在为此不断地努力着。大学生还处于价值观模糊的阶段,在微时代的强势登场下,我们不能并且必须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亦不能完全吸收微时代模式,应传统与潮流相结合,使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向良好态势。
(三)教育方式的功利化
随着微时代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做起了微商。在西藏高校大学生这个群体里也有非常多的人加入了微商大家庭。虽在微时代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微商是一种机遇与趋势,但同时也是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不否认微商确实是给部分人带来了社会实践和巨额利润,但是我们却也不能否认微商给广大高校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做微商耗费时间很大。虽然说微商投资小,门槛低等优点,但是据笔者实际调查了解得知,微商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工作,绝大多数的微商晚上十二点之前是不可能睡觉的。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利用微信来上课培训,就是他们所谓的“爬楼”。这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先抛开经济上的回报来说,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把专业知识学好,毕业后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微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微商是必然趋势,为解决高校大学生微商耗费时间而耽误学业这一问题,各高校应在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里增加微商这一当下时兴“课程”,使学业与实践两不误。
其次,大学生微商的货物质量不能保证。高校大学生微商的进货渠道一般都是来自于网络代理,而他们自身或许从未见过真实中的货物与产品。因此在对于货物的质量上来说,大学生微商的话语权明显非常薄弱。大学生又是处于价值观模糊不确定的状态,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他们的无诚信度的微商经营乃至过于功利主义。
最后,大学生微商刷屏影响人际关系。很多大学生做微商的手段非常的单浅,仅仅就是暴力地在空间、朋友圈里疯狂地刷屏。这些行为给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的绝不仅仅只是益处。据调查,绝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都非常地抵触那些在QQ空间以及朋友圈内刷屏的微商朋友。随即网络上出现了“做微商、没朋友”的言论等。因此,微时代下,高校将微商课程纳入专业课程是必然,使高校大学生走上正规地经营轨道。
(四)教育对象的现实、虚拟两极化
在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把网络与现实完全对立起来。我们应在“虚拟”与现实”中找寻其共通点,以期在微时代下促进虚拟与现实的完美整合,最终达到微时代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赢。
马克思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工具是人的延伸。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没有造出任何机器,没有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自动走锭精仿机等等。它们是人的产业劳动的产物,是转化为人的意志驾驭自然界的器官或说在自然界实现人的意志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的手创造出来的人脑的器官;是对象化的知识力量。”微时代下的各种微载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工具,那么它就是人的延伸。微载体得以运行的基本前提是网络的存在,由此可以推论:网络是现实的人的延伸。[3]
卡斯特曾经指出:“互联网只是现实社会的一个反照,它不是同这个现实社会相隔绝的,并不真是所谓的虚拟世界,这就是为什么现实社会中有黄色图片,所以互联网上也有这些东西。互联网,就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本身。”[4]
西藏高校与内地高校有着有目共睹的共性,但是也有着自身不可复制的一些“个性”。由于西藏特殊的区情和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区内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国其他省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不太相同。[5]因此,在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中,与微时代载体相契合时不应完全照搬内地模式,应理智地参考与借鉴,但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既泯灭了微时代的教育潜力,又忽视了西藏高校的“个性”。
(一)学习与借鉴内地高校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西藏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来说都比较落后的一个地区,在很多学科理论建设上都尚处于空白或落后状态。虽然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全国其他省区兄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差距,但是其发展、变化完全是顺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吻合的。[6]
微时代下,西藏高校应保持高度积极状态来学习党中央方针政策以及参考借鉴内地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模式,结合区情和校情探索出带有西藏特色的、不同于其他省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二)开辟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地—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微时代下,手机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必需品。低头族日益增多,间隔时间内“滑屏频率”大的惊人。在这种局势下,我们除了教育学生合理控制手机使用时间之外,更多的侧重点是利用这些滑屏频率来有效地引导高校大学生朝向我们所期待的方向驶去。
1.合理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建立以自己学校名称来命名的微信公众号,以高校大学生添加本学校微信公众号作为关注对象,集学习、娱乐、考试与一体的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怎样合理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所要考虑和探讨的问题。
当前西藏高校微信公众号相对来说都比较薄弱。西藏民族大学是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一个,有民大青年微信公众号、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西藏民族大学校园网(试行)微信公众号、西藏民族学院百度贴吧微信公众号等公众号。相对于西藏民族大学来说,西藏大学和西藏藏医学院就更略显单薄了:截止到目前,西藏大学只有西藏大学微信公众号一个;西藏藏医学院有西藏藏医学院微信公众号、西藏藏医学院藏医系公众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在西藏高校中还没有完全把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完全利用起来。从学校、图书馆、各个系、班、团委、党委等等机构都有必要建立微信公众号,可以涉猎学习、娱乐、各种类型的考试、心灵鸡汤、心理咨询等各种领域。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毋庸置疑定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与贡献!
2.建立覆盖全校的WIFI网络环境
WIFI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潮流。在高校内大面积覆盖WIFI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亦是如此。
西藏高校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一大优势。西藏高校大部分都是半封闭式管理教学,这为西藏高校区内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奠定了循序渐进的客观条件,也大大增强了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微时代下,我们应把这一优势与微时代载体相契合,发挥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一般的风采。
在西藏高校内建立覆盖全校面积的WIFI网络环境具有两大方面的要求:一是控制时段。任何事物都有其基本的两面性。首先,在西藏高校内全面积覆盖WIFI既可以有效地组织和策划适合区情校情的微载体,以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对于尚在成长中的西藏高校大学生来说,对于网络的把控性不强,因此在西藏高校全面积覆盖WIFI网络环境的前提下,必须设定严格的管理控制时段,以期达到扬长避短的原则。二是过滤网站。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够完全正确地判断真伪,价值观还处于模糊阶段,再加之网络的主观性太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性太强,不容易把控方向。由于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的肆意破坏,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一点显现的尤为突出。
[1]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6.
[2]张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2.
[4]张卫华.卡斯特访谈录[EB/OL]http://www.cc.org.cn/newcc/ browwenzhang.php Articleid= 2468
[5][6]陈敦山.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韩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