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的实践

2016-03-02 04:12张巧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笔者

张巧爱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的实践

张巧爱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依托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在教学中选择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认知品质、积极情绪品质和积极意志品质的教学内容,希望对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有所帮助,同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实践经验。

大学生 积极品质 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注重人的积极品质的培养,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培养积极品质的大学生为重点,这不仅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来探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关于积极品质培养的内容,并做了有效的尝试,希望在其他学科的教拓展积极品质培养的内容,或为后续高校教学中建立积极品质内容的通识课程体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关于大学生积极品质

大学生积极品质特指大学生群体具有的优良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家将积极心理品质定义为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而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人格特质,也叫性格优点(Character Strengths)[1]。另外也把积极心理品质(positive mental characters)称为是“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包括高兴、兴趣、自豪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如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2]

对于积极品质的测量,笔者有必要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孟万金教授编制的中国大学生积极品质量表,包括六大维度涉及15项品质[3]。这种分法也延续了塞利格曼以六大美德力量为基础的围绕24项品格优势制定的24个分量表[4]。本文依托上面的理论,结合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将大学生的积极品质界定三方面[5]:

一是积极的认知品质。包括对自我积极的认知,对他人的积极认知和对社会的积极认知。自我积极认知包括多角度地认识自己,自尊和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对他人的认知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良好的人际交往等。

二是积极的情绪品质。积极情绪就是正向价值的情绪。如能接纳和愉悦自己,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三是积极的意志品质。包含坚强的意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实践

基于上面对积极品质的三个层面的理解,笔者试着在高校的课堂上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了有目的编排,为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品质。

1.积极的认知品质

一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为重点,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认知自己。在《心理学与生活》这门选修课中,比如在讲《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时,我会在课上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写“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优点”,“十年后的我”,每个人在小组内谈,接下来每组的组长代表本小组在课堂上谈。这个过程中学生个体会明显体验到自己对自己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在谈到自己的优点时更为明显,一开始就有一种思维定式,要谈自己的不足,这是“明显的习得性无助”,为此教师给学生讲了成败归因理论,并布置了课后的练习题目并让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反馈给老师。接下来学生很正式地谈自己的优点,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我,肯定自我,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命运的主宰者是自己”的观念,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是帮助大学生规划大学的生活,科学地认识他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在讲《追求远大理想和坚定崇高信念》时,笔者会提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会问学生个人理想是什么,接着会问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人物是谁?最后师生总结不同时期的榜样人物的理想都是当时的社会理想的引导与实现,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并制定合理的大学规划。这里笔者就运用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观察-模仿学习的理论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品质。

在《心理学与生活》中,讲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这一专题时,笔者先让学生回答问题,“你最好的朋友的优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作总结,并讲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应该具备的交往品质,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人交往中应遵循尊重别人、善于倾听、学会赞美别人、关心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的技巧等。课后布置一个“赞美别人”的小视频练习。让学生“赞美别人,欣赏别人优点”的习惯养成,有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

三是科学地认知社会。笔者强调学生在对国家政策方针了解的前提下,加强对社会道德的认知,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中,在讲《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这一专题时,笔者会着重讲社会公德,尤其是社会生活中的公德,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并举出学生生活中听到的最美的例子,如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例子,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托举吴菊萍等的例子,也会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些最丑的例子,最后布置课后题目“生活中最美的例子”、“校园生活中最美的一刻”,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才会获得较高的道德感。

2.积极的情绪品质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情绪品质主要包括乐观和主观幸福感。在讲《大学生的情绪》时,我会在课堂让学生观看情绪的万花筒,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喜、怒、哀、乐、惧几种情绪,再过渡到大学生情绪的有效调节上,重点介绍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告诉学生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并且举了学生熟悉的“忧愁老奶奶变为笑呵呵老奶奶”的故事,进而强调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自己负起心理治疗的责任。

再讲积极心理学的引入时,引导学生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学生的幸福涉及到家人的身体健康,家人的生活无忧,自己未来有事业,有个和谐的小家庭,生活富裕等,进而得出“未来的幸福就是今天自己表现的结果”,进而倡议出高职生需要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出发,生活中养成好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上课时认真听讲主动发言,不看手机,与人交往时本着“平等真诚”的原则……整个交流讨论热烈又兴奋,把幸福直接落实到当下的行为。

3.积极的意志品质

一是大学生应该具备坚强的意志。在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笔者在讲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时,会给学生讲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在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到达陕北后,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想法,1937年开始的八年抗战,全国内战,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总结一句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启发学生联系到个人,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是有的,大家应该学会主动克服,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做打不倒的学生,想到上天在考验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磨炼自己,经历风雨后必有彩虹。

二是培养大学生应对挫折压力的能力。在讲《大学生挫折与压力的应对》时,笔者用开放式问卷测出学生的压力来源主要有人际交往和学业,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应对压力的办法有哪些,如学生们提到去听歌,去唱歌,到操场跑步,和同学谈心,逛街,抽烟,喝点酒……最后同学们总结出哪些是大家公认的积极的应对办法,哪些是中性的应对办法,以及消极的应对办法。笔者最后再次做补充,指出大学生压力管理策略,如“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压力免疫认识,让学生构建自己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统,如家人、亲友、同学、师长的帮助,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经常进行放松训练等。最后达到学生能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成为“压弹节节高”的应对者。

三、结论与思考

本着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的想法,在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这里的结论是来源于笔者在课堂上的感受。

1.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这体现了人的个性心理中最重要的积极品质的成长。教师在教学中播撒“感恩和爱的种子”,传递给学生正能量,营造了友好温馨的师生关系,学生下课主动会对老师表示感谢,希望老师成为他的人生导师。

2.有利于促进学生内在动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也符合积极心理学中积极品质的培养中动机的激发理论。具体表现有个别学生无故旷课,教师会让同宿舍同学捎纸条给他,希望他不要耽误自己。发展到后来原先旷课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在课堂上一样能认真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与大胆发言,课下的小组实践作业报告如期完成,对于教师提出的学科要求内容很好地完成,这中间学生的后续行动很好地诠释了教师的良苦用心,也说明了学生对学习从内心开始接受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3.每当心理学课程结束时,笔者会让学生最后一节课进行自我总结,在“谈对本门课的理解与收获”时,学生们肯定了课堂问答、讨论交流方式的教学方法,也认可了理论转换成现实生活中的有效性。“谈在本门课收获”时,学生微笑地谈到在课堂中结识到更多的朋友,下学期选修课中还选类似的心理学课。自我总结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赢得了满堂的喝彩和掌声。

4.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不仅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可以结合实现,笔者想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进而高校可以尝试构建一个“塑造积极品质的通识课程体系”,通过“通识课程体系”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容扩大到在校的每一位学生,达到在课程中渗透积极品质培养的目的,为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实现幸福人生创设有利的条件。

以上就是学生们上课时笔者的感受,也是笔者在教学中教授积极品质内容的一些成长。作为指导者,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只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去教学,学生会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这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与激发有着重大的作用。

[1]张宁,张雨青.性格优点:创造美好生活的心理资本[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161-1167.

[2]钱同舟.论人文关怀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9).

[3]官群,孟万金.中国大学生积极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08)71-77.

[4]Park N,Peterson C,Seligman M E.Strengths of character and well-being [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4,(23).

[5]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张巧爱,1976年生,女,汉族,教育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笔者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