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感悟

2016-03-02 02:37余晓芬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笔者文本阅读教学

余晓芬

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感悟

余晓芬

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载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态度,了解学生对阅读要求的多样性,掌握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让语文教学因阅读而精彩。

语文阅读;兴趣;方法;习惯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同时,如何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把阅读教学不仅仅看作是教学生读文章,还当作训练思维、发展语言、形成个性、生成能力的重要活动。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态度,了解学生对阅读要求的多样性,掌握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达到让语文因阅读而精彩的目的。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要注重习惯养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和自觉的阅读习惯,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1.进行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正确进行方法指导极其重要。笔者的做法是:课前预习到位,课中步骤合理。为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阅读预习效果,笔者主要运用审、读、查、画等方法引导学生预习。①“审”,要求学生预先审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以理解题目入手,破“窗”而入,能窥探文意之精华,给人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②“读”,即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记住主要情节、人物等;③“查”,就是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掌握生字、新词;④“画”,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圈点优美的句子和关键字词,对于高年级学生,还应要求其做读书笔记。由于这些环节到位,学生都能口脑并用,不仅提高了阅读的预习效果,而且还为课外阅读大量文学作品积累了方法。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为了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笔者主要运用悟、分、疑、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①“悟”,即引导学生潜下心来读书,集中精力思考,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价值;②“分”,即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进文本,分析层次结构,揣摩作者的思维方式,同时能够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达到读以致用的效果;③“疑”,即质疑问难,这是在阅读中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疑点,就有了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教师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要进行有计划的调控,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有针对性地点拨、诱导、暗示和释疑;④“答”,就是引导学生回答老师、同学及课后训练的问题。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这一阅读实践,并将之作为反馈信息的渠道。

课堂上的悟、分、疑、答都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是彼此交流的一种途径。只要采取的方法适当,指导得法,就一定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美妙,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自觉性。

二、阅读层次要循序渐进

小学阅读教学要根据各学段的特点,先重视朗读和默读,再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要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开始,循序渐进,通过多层面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其阅读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语言、形成语感、获取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笔者一直把阅读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在教学中,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

1.起始学段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习惯

一年级从每天一个生字开始,要求学生读标准音,并为每个汉字编注短音、中音和长音,让学生读出汉字的韵味。二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每天背一条成语,并把词汇的意思讲给他人听,同时,每周抄写一条名人名言,要求同桌之间互相读。

2.在第二学段的阅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此阶段,笔者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使之初步懂得什么叫默读。从三年级开始,笔者开始训练学生小声读、默读的技巧。除了要求学生继续每天背一条成语外,还要求他们开始学编成语微型故事,并讲给他人听。同时,每周背诵两条名言警句,尝试从阅读材料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语句写成小字条,在小组之间相互传阅。到四年级时,则要求学生除了继续每天背一条成语、每周背一条名言警句外,还培养他们阅读整篇文章和整本书的能力,鼓励他们将自己喜欢的篇章抄在笔记本上,尝试写读书笔记。在此过程中,学生复述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自觉地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的能力都得以大大提升,默读的效率也得以明显提高。

3.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兴趣

在此阶段的阅读教学中,笔者经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并把一些常见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展示给学生,看谁最先说出原作品的名称。此外,还开展关于作品梗概的写作比赛,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使之掌握阅读不同体裁作品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毕业时,多数学生不仅完成了100万字的阅读总量,而且还能背诵成语500条,名言警句300条和优秀古诗文20余篇,为其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阅读交流要注重思维培养

实践证明,通过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能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通过对话交流,不断拓展交流渠道,也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1.师生对话,满足期待

阅读期待是学生对作品产生的一种心理期待值,而满足这种期待,一般需要经过师生的相互对话,彼此心灵碰撞。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过程中,学生认为,小女孩临死前一定很悲惨,而作者为什么说“她嘴角挂着微笑,充满了幸福的感觉”?对此,笔者解释道:“人在极度渴望某种东西时,往往会出现一种精神幻觉,而这种幻觉正好让人获得一时满足。”学生通过反复读有关段落,终于明白了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小女孩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了可恶的现实,这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思想。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散文,笔者总是帮助学生构建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过设置悬念和创设意境,让他们找到文本的真谛,同时又不断产生新的期待,从而提升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2.与文本对话,诱发思维

人的思维需要在某种作用下才能产生,学生的阅读思维要通过挖掘文本的含义来诱发。所谓与文本对话,就是在文本中自行产生求知欲望,且通过文本内在的美妙自行满足这种欲望。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关于“趣论碰壁”中有这样的问题:“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这不仅是作者也是小读者共同的疑问。鲁迅先生风趣的回答使作者“恍然大悟”了,但小读者却不可能真正明白。作为学生与文本的中介,笔者点拨学生细读“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两个充满阴暗色彩的故事,使他们明白“碰壁”是一句寓意深刻的话,表现了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抨击黑暗统治的思想感情。

3.生生对话,张扬个性

学生的阅读个性表现在对文本的独立见解中,而合作学习则为发表见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田忌赛马》一文涉及3个人物:田忌、孙膑和齐威王。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搞清这3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特点,笔者以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让他们各自发表意见,大致归纳为3种:有喜欢孙膑的,认为他是足智多谋、聪明过人的军事家;有喜欢田忌的,认为他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采纳合理的建议,所以是个胜利者;有喜欢齐威王的,认为他很大度,被田忌战胜后,没有恼怒地杀掉田忌,这在当时的国王中是很难做到的。学生的这些经典评价,是很难通过教师的分析来完成的。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其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1]沈宇红.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积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2,(78).

[2]周莹兰.用心感悟 文韵芬芳——小学语文情感渲染与巧设情境教学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2).

(编辑:朱泽玲)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 “小学‘学科渗透,立体作文’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YQJK261)的研究成果。

G623.2

A

1671-0568(2016)24-0015-02

余晓芬,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笔者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老师,别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