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教学运用课例分析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2016-03-02 01:13:28王丽燕
新课程(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林黛玉进贾府贾府林黛玉

王丽燕

(江西省上饶中学)

课程篇

配图教学运用课例分析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王丽燕

(江西省上饶中学)

在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个被忽略了的教学资源——课本配图。在执教《林黛玉进贾府》中尤其感到课文配图这一资源的重要作用。在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对改琦与戴敦邦所绘的课文配图的分析鉴赏中可以得出“非身份无以入贾府,非见识无以识贾府,非细腻无以明贾府”这一重要结论。这说明配图不仅在审美层面对学生有导向作用,在文本阅读方面配图也至关重要。

配图教学;教学资源;文本阅读

人教版必修三的开篇《林黛玉进贾府》选用了改琦的两幅画作——《林黛玉画像》和《贾宝玉画像》。

改琦,字伯蕴,号香白,又号玉壶外史等,擅长画仕女,亦能画山水、花草。所画仕女,形象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创造了清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貌。他绘制的《红楼梦图咏》木刻本,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深得时人好评。所作人物、肖像十分简洁生动。清代的中国传统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广为流传,作为众多红楼梦插图中的一员,改琦的《红楼梦图咏》被称为“生平杰作”,自有其过人之处,“所画仕女,形象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创造了清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貌。”人物造型趋向于温婉自然,服饰精细秀丽,展现出简洁流畅的风貌,体现出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人物画沿革的呼应关系。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自有着伟大的艺术魅力,也为历代画家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而画家所绘的精美的红楼画反过来也为《红楼梦》提供了最为生动的解读和诠释。说不尽的红楼梦,画不完的红楼画。

相较于改琦的“仕女风格”,戴敦邦的画则鲜艳许多,课本节选的是《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画面颜色明亮,可谓是浓墨重彩,而众人于这简单的一方天之间也形态各异,黛玉的柔弱、熙凤的善于逢迎、贾母的雍容华贵都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而《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为小说单元,这个单元要求学生从更高层次去欣赏小说,解读人物、情节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必须注意的是,这篇小说不是一篇孤立的短篇小说,它是名著《红楼梦》的节选片段,而且这个片段在《红楼梦》中在第三回。众所周知,《红楼梦》的前五回对于全书意义重大,属于全书的纲目,其中第三回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对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做了全局性的解读。

那么,我们如何将小说三要素之二的典型环境和人物进行有机结合,更为平滑地抛给学生呢?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个问题:通读原文,再结合课本配图,试说明为何是林黛玉带领读者游览贾府?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本的三幅配图进行研究,以戴敦邦先生的《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为首幅分析对象,观察要求:找出画中色彩、道具(摆设)、人物的特点。经过对课本内容的解读和课本配图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戴敦邦所绘的《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虽是以贾母接外孙女黛玉为主线,但是,戴敦邦用色的大胆、绚烂、画中摆设的富丽堂皇、人物穿着的珠光宝气无一不表现贾府的大气象。再顺势结合文本概括出贾府的最大特色就是“排场大、礼节多、规矩严”,因为它不是一般人家,而是“诗礼簪缨之族”,这就要让学生明白贾府的“礼”展现在哪些方面。首先通过黛玉的游踪发现问题。学生讨论后不难发现,黛玉进门不入正门,黛玉探亲绕路(先贾赦后贾政)等等,这些都是有“礼”的影子——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亲疏有道。从而明白了贾府所谓的规矩就是一种侯门之“礼”。

与此同时,我们再结合配图探讨为何是黛玉,而非湘云、刘姥姥、雪雁等带领大家游贾府。改琦所绘的《林黛玉画像》中的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的敏感、细心、聪明、多愁善感可谓于改琦的画中和曹雪芹的诗中表露无遗。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曹雪芹安排黛玉带大家游贾府呢?可不可以是其他人呢?通过对比思考,我们不难概括出是因为黛玉的性格、黛玉的身份、黛玉的见识——“非身份无以入贾府,非见识无以识贾府,非细腻无以明贾府。”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

笔者执教完之后,在收集学生的评价反馈时,很多学生都表示本来欣赏不了甚至看不太懂的改琦画作经过与文本内容的结合解读之后,发现改琦画得实在是形神兼备,寥寥几笔就绘出黛玉的特点。我想,这至少说明配图不仅仅在审美层面能引领学生欣赏优秀画作,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也能对文本解读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甚至能成为学生阅读、理解文本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个意义上,重视配图的作用极大地帮助我们达成语文的教学目标。这也是笔者由执教《林黛玉进贾府》而生发出的极大感触,希望课本上优秀的配图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1]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2009-01:24-27.

[2]陆云达.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编辑李琴芳

猜你喜欢
林黛玉进贾府贾府林黛玉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从《林黛玉进贾府》品《红楼梦》“其中味”
步步谨慎,处处藏玄机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心理探究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出场的艺术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4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20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小说月刊(2014年6期)2014-04-18 13:15:12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