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的基础上,研究、整合、优化以往中医糖尿病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际,推出了《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诊疗标准》,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时的特色与优势。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是一类以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集簇存在为标志的临床综合征。可参考中医“肥胖”“脾瘅”“腹满”“胸痹”“眩晕”等病证进行治疗。
肥胖(obesity)
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以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结合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在糖耐量异常或高血糖基础上的腹型肥胖,或合并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
基础干预
1.控制饮食
控制饮食是控制代谢综合征(MS)的基础和一线治疗。合理饮食方案包括合理摄入糖类、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达到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和血压、维持标准体重的目的。食疗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定时定量。根据“五味”,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三类,在MS的不同时期,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及临床症状选用不同的食材;另要注意因时施膳。
2.合理运动(见附录)
增强运动和锻炼能减少脂肪组织,改善脂类和糖类代谢,维持能量平衡等,从而有效地防治MS,减少心血管损害。MS的运动治疗原则为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包括四方面:适当的运动方式;适当的运动强度;适当的运动时问;适当的运动目标。MS的运动治疗建议少量多次、规律运动、持之以恒。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站桩、六字诀等。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
3.心理调摄
情志失调是MS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MS的不同阶段,由于脾失健运、肝气郁滞、心火亢盛、气血瘀滞等,患者可产生各种心理危机,继而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悲伤等心理障碍。因此,心理调摄是治疗MS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和对待MS,减轻心理负担,树立信心;另可采用运动、音乐等干预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调畅情志。
辨证论治
MS的发病过程“肥胖-MS-血管并发症”与《内经》描述的“肥胖-脾瘅-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有类似特征,因此MS的治疗可归属脾瘅辨证论治范畴,其基本病机为“中满内热”。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是MS形成的首要原因,肥则碍胃、甘则滞脾,脾胃功能受损、气机失调、升降失常,食滞于中、滓液失布,痰(浊)湿(瘀)内生,进而化热。在代谢综合征中,“中满”指中焦脾胃功能受损;“内热”主要指胃肠实热和肝胆湿热。可见脾瘅病位在脾、胃(肠)、肝、胆,病性多实或虚实夹杂。病久则脏腑功能虚损、气血逆乱或衰败,阴阳失调。因此,临床治疗MS应早期干预、积极治疗。
1.肝胃郁热证
症状: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开郁清热。
方药: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
加减:痰湿加化橘红、陈皮、茯苓;膏脂秽浊蓄积加五谷虫、红曲、生山楂;瘀血内阻加水蛭粉、桃仁。
2.肝胆湿热证
症状:胁肋满闷,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通草、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
加减:肝胆实火较盛,去通草、车前子,加黄连;湿盛热轻,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
3.脾虚痰浊证
症状:腹胀痞满、肢体乏力、食少便溏、呕逆,舌苔腻或脉滑。
治法:健(运)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减。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炙甘草。
加减:呕吐、不思饮食加生姜、砂仁、木香;胸腹胀满加苍术、厚朴。
4.气滞湿阻证
症状:胸胁脘腹胀闷,肢体困重,形体肥胖、多食、易疲劳,舌苔厚腻,脉象弦或略滑。或患者无明显不适。
治法:行气化湿。
方药:四逆散(《伤寒论》)合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柴胡、陈皮、赤芍、半夏、茯苓、厚朴、枳实、苍术、泽泻、荷叶、神曲。
加减:胃脘灼痛加生石膏、黄连;两胁灼热、胀痛加决明子、夏枯草;便秘加生大黄;兼有瘀血加丹参、郁金。
5.痰瘀互结证
症状:局部肿块刺痛,胸脘腹胀,头身困重,或四肢倦怠,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或沉涩。
治法:祛痰化瘀。
方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陈皮、半夏、茯苓、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
加减:眩晕加天麻、白术;胸闷加瓜蒌;大便黏滞加槟榔;胸中烦热、痞满胀痛,加黄连、半夏、瓜蒌。
6.气阴两(亏)虚证
症状:神疲乏力,气短,咽干口燥,多饮,自汗,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加减。太
子参、麦冬、五味子、黄精、山萸肉、黄芪、汉防己、白术、茯苓。
加减:纳差加陈皮、焦山楂、炒神曲;胃脘胀闷加苍术、厚朴;口干多饮加天花粉、知母。若见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口渴,大便干结等者
可用知柏地黄汤(《症因脉治》)加减。
7.脾肾气虚证
症状:神疲气短,乏力,腰酸,夜尿频多,或下肢水肿,尿浊如脂,阳痿,头昏耳鸣,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或嫩,脉沉细或细弱无力。
治法:补脾益肾。
方药: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山药、山萸肉、熟地、菟丝子、枸杞、肉桂。
加减:腰膝酸痛加炒杜仲、补骨脂;下肢水肿加茯苓皮、大腹皮;畏寒肢冷加桂枝、生姜。
西医治疗原则
1.识别和诊断处于危险中的患者。
2.一级干预: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中等程度的能量限制(在第一年内使体重降低5%~10%);中等程度增加运动量;改变饮食结构。
3.二级干预:对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不显著和处在心血管疾病高危状态的个体,则可能需要采用药物进行干预,针对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组分进行分别治疗,通过降低与它们每一个相关的危险来全面降低它们对心血管和糖尿病危险性总的影响,如应用降压药物、调脂药物、降糖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附录1 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防治模式
附录2 健康状况与运动方式选择
10.3969/j.issn.1672-7851.2016.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