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6-03-02/ 第06版面/关注中国
美国《新共和》杂志2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对“古怪“建筑的禁令是一场全球实力游戏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大胆乃至古怪建筑的聚集地。这些吸引眼球的庞大建筑最早出现时,是作为中国宣示成为世界舞台上大玩家的一种方式。但如今,北京已改变路线,要求停建“古怪”建筑。这种转变不仅清晰表明中国对自身的新定义,还彰显对本国未来的雄心。
近来中国下发文件,禁止建造“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传承堪忧”的建筑,号召建造“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媒体称此举旨在解决日益紧迫的城市化窘境,包括拥堵和雾霾等。但出台该政令的意图似乎并不仅限于此,还与北京近来提倡厉行节约和重振传统价值观等密切相关,在中国持续反腐并担心经济放缓之际,这些任务正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
中共向来能敏锐意识到建筑的宣传价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认为新的意识形态需要新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一度被苏联风格的公寓楼和庄严礼堂所取代。几十年后,随着各级政府批准建造“明星建筑师”们设计的昂贵显眼建筑,北京奥运会——中国成为全球领军者的初次派对——前后是该国“古怪”建筑的繁荣期,这些建筑还“兼任”展现中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丰碑。同时,地方官员们将政府大楼建成令人联想起实力和声望的标志性建筑:白宫、凡尔赛宫……尽管这些山寨建筑遭到嘲笑,但它们是中国后改革时代特定时期的写照。
如今,北京的要务再次发生改变,“致富光荣”被“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取代。禁建“奇形怪状”建筑的新决策表明,中国正切实强化反对奢华浪费的战斗。但政府推出改变城市天际线的新政,并非只是试图赞美文化传承或改进城市建筑美学外观。相反,这代表着中国正在改变本国与其他超级大国之间相对地位的观念。就如何看待本国发展而言,北京有关建筑理念的逆转似乎蕴含着更大信息:这个国家已走过需要外国“输入”的阶段,比外人更熟谙如何处理本国事务。中国将成为领军者,而非追随者。▲(作者比安卡·博斯克着有《原始副本——当代中国的建筑模仿》等书,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