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6-03-02/ 第01版面/要闻 /作者:●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本报特约记者 李俊峰 ●本报记者 张旺 林鹏飞
台湾“立法院”新一届“立委”会期才开不过一个月,还未进入法案审查期,掌握“立法院稳定多数”的民进党便已显示出迫不及待要大干一场的姿态。继前些天频频抛出“清算国民党”的法案,1日又通过媒体放风说,可能要将马英九执政8年间与大陆签订的20多项两岸协议,包括服贸、货贸协议等“全部重谈”,并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列入优先法案。对此,台湾淡江大学陆研所教授潘锡堂表示担忧,称恐怕等不到民进党5月20日上台,两岸关系“即已先掀起风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张文生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民进党把20多项两岸协议全部重审,等于是废停两岸谈判的成果,“大陆不可能答应”,而这些协议作废的话,当然对台湾影响更大。台湾东森新闻网1日有读者留言称,如果“立法院”同意重审两岸协议,对于在不利国际经济环境中急欲求生的岛内业者而言“几可称得上是天塌了。”
绿营叫嚣“跟大陆重谈”
据台湾“风传媒”1日报道,民进党正研拟党团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原本该条例立法是针对“监督条例立法后所有两岸协议之签订”,但民进党中央却预备把该条例的效力,延伸到“监督并修改以往已经签订的两岸协议”上,即“溯及既往”。负责整合民进党团意见的桃园市副市长邱太三对风传媒表示,针对监督协议效力的起始日民进党内确实出现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比照一般法律,维持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也有人认为监督至少要覆盖谈判尚未结束的两岸货贸协议,甚至有民进党“立委”认为“必须重新检视马政府任内全部20多项两岸协议。”
另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从“太阳花学运”崛起的绿营“台独”先锋“时代力量”党团1日召开记者会,表示4日将在“立法院”院会中提出该党版本的“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协议处理条例草案”。党主席、“立委”黄国昌称,提出该草案是因为2014年“太阳花学运”四大要求中“两岸协议监督法制化”、“先立法再审查”迄今均尚未真正落实,且“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之间的往来频繁却欠缺有效的监督机制”。据报道,该党团甚至准备提议“未经民意同意进行协商或签署协议,损害我国主权者,应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厦门大学教授张文生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风传媒是近年来在岛内比较活跃的媒体,它爆出这些信息应该不是空穴来风,以民进党为首的绿营这个时候研拟“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很明确针对的是服贸。如果把20多项协议全都审议,那等于废停两岸两会谈判的成果。这跟蔡英文维持现状等所有说辞是不相符的。
当绿营放出“要与大陆重谈20多项两岸协议”的风声时,在台湾行政机构中一向以保守、谨慎着称的“陆委会”官员,也忍不住跳出来表示反对。一名不具名的“陆委会”官员1日对风传媒说,“大陆未必愿意与台湾重谈服贸”,他表示不满称,若监督条例立法后,要求重新检视过去20多个协议,形同质疑过去协议执行的效力,“那过去每半年要求报告一次两岸协议执行成效又算什么?”“那现在的货贸协议还要不要继续谈下去”?
然而,民进党内对于这种忧虑似乎不以为然。民进党籍桃园市长郑文灿1日对台媒说,民进党即将全面执政,“两岸协议监督条例”重新修正交付审查,“当然要反映新政府的新思维”。他表示,货贸可降低大陆出口关税,对台湾有利,应加速推动,“但大陆也必须理解民进党新政府背负的民意压力,如果大陆能用比较正面的思考来跟我们互动,相信对两岸都有好处。”
台湾从两岸协议得利更多
“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是2014年3月“反服贸学运”的产物。当时一些反服贸人士以国民党当局与大陆协商服贸协议时“未公开相关资讯”、是“黑箱作业”为由,要求制定监督两岸协商过程及两岸协议的法案,并获得民进党全力支持,一时间在岛内掀起风浪。为尽快结束反服贸学生对“立法院”的占领,马英九当局不得不做出“先订立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再审查两岸服贸协议”的承诺。
事实上,两岸间大多数已经生效的协议都给两岸带来了看得见的利益。自2008年6月以来,两岸两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先后举行了11次会谈,签署了23项协议,内容覆盖两岸经贸、通航、共同打击犯罪、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多个领域。去年8月,海协会会长陈德铭曾举例说,两岸空运客运航班数每周已经达到890班,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总人数已经超过1200万人次,有力地拉动了台湾的内需市场,给岛内众多行业带来发展机会和经济效益。两岸警方合作打击电信诈骗案件累计1万余起。截至2015年6月底,大陆累计从台湾进口、享受ECFA关税优惠的货物达到411.7亿美元,减免关税153.7亿元人民币。其中不乏台湾中小企业和民众直接受益的产品,比如生鲜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品、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内衣、箱包等。
有学者指出,无论从大陆的经济体量还是协议实质内容而言,两岸签署的几乎每一项协议对大陆而言都是“重大让利”,对台而言则是“重大获利”。以去年签署的“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为例,台“财政部”内部评估,签署两岸租税协议可为台商减轻税负39亿元新台币,并使台湾税收净增81亿元至133亿元新台币。至于两岸正在商签的“货贸协议”,按照台湾“经济部”委托智库所作的研究分析,双方签署货贸协议后,台湾经济成长率将提高1.63个百分点,增加就业约25.2万人。马英九当局最后一任“行政院长”张善政不久前接受媒体专访时强调,从货贸谈判“上半场”来看,“台方拿得多,特别是在面板部分,谈得比韩国与大陆签订的FTA还好”,他表示希望维持住这个“香火”,不要一切归零。
“相反,台湾那点经济对我们并不那么重要”,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立宪对《环球时报》说,这么多年,年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上千亿人民币,去年台湾的GDP增长不到1%,如果没有这个顺差,没有大陆支持,它的经济肯定是负增长了。所以在签署两岸合作协议方面,“我们当然没有它们迫切”。
“不能因意识形态让企业受损”
事实上,岛内舆论对于两岸协议对台的正面帮助向来十分清醒,对于两岸经贸交流受阻的负面影响更是警言不断。《中国时报》上月曾刊发社论指出,以大陆为首的东亚经济整合正逐渐发酵,继东南亚之后,中韩与中澳自由贸易协议(FTA)陆续洽签完成,中日FTA谈判亦已端上台面,区域贸易的比较优势已经冲击到台湾,偏偏台湾因为政治纷扰,服贸、货贸两大协定的审查面临高度不确定,已经启动的亚投行根本没台湾玩的份,讲得直白一些,目前东亚正在紧密进行的几波经济整合赛局,台湾全都被排除在外。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兆隆日前对媒体表示,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40%,时间跟空间都不站在台湾这边,“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个议题。”台湾资深媒体人黎建南曾在做客“中视”电视节目时指出,面对陆韩FTA冲击,台湾如果再不振作,犹如“盖头鳗不知死活”,将失去国际竞争力。
去年两岸货贸协议“形同中断”,特别是台湾选举后“看守内阁”宣布两岸货品贸易谈判全面暂停后,岛内要求尽快加速签署的声音持续升高,近百位岛内企业界人士密集放话,呼吁民进党“不能因意识形态让企业受损”。台湾工具机产业公会理事长、上银科技董事长卓永财等大佬直陈,长期来看,货贸协议“是一定要通过”。前“陆委会”副主委张显耀也表示,此刻货贸暂停对台湾经济只有雪上加霜,民进党千万不能把它进行政治化操作,否则会扼杀台湾未来的经济命脉。
“大陆不可能答应重谈”
“大陆不可能答应民进党重审两岸协议”,张文生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因为谈判已经经过了双方讨价还价的艰苦过程。如果重启谈判,本来的协议要推倒重来,两岸两会协议的权威性、有效性都会受到冲击,将来两岸两会恐怕很难再签署协议了。而协议作废的话,当然对台湾影响更大。台湾服务业等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急需大陆市场。如果服贸协议一直不过,那么等于台湾某些服务业放弃大陆市场,对它们非常不利。
台湾政治评论员孙明礼对媒体分析称,民进党若是推动“重谈两岸各项协议”,很明显,大陆方面根本不会予以理会,若只是不理会还好,那只是使得两岸服贸协议、货贸协议就此在绿营执政时永远无法通过,让以外贸为发展导向的台湾经济从此日益沉沦。孙明礼说,最让人忧心的是,如果大陆方面趁机“要重谈就重谈”,索性把过去23个两岸协议中让利给台湾的部分,全部“取消让利”,那造成的结果将是台湾经济与信心马上崩溃。蔡英文上任后不仅会马上出现过去吕秀莲警告过的那种“雪崩式的断交情形”,甚至经济、社会也都将雪崩,那绝对是拿石头砸自己的脚。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立宪对《环球时报》说,民进党要重新检视过去的条例和法律,这是蔡英文在当选就放出过的话。现在民进党上台,不排除民进党是走走形式,也为了向选民交待。但杨立宪强调,两岸签署的协议是很严肃的,民进党想怎么玩,怎么做是它自己的事,但大陆能不能接受是另一回事。协议是具有严肃性的,不能说国民党做的决定就没有民意支持,如果没有民意,上届政府又是哪里来的?过去8年,马政府就是整个地区的代表,它签的协议就是整个地区民意的选择。这种事情不可能随随便便说变就变,那就是把协议当儿戏了,何况事后立法追及既往也是不符合法治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