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的国家战略

2016-03-01 12:10陶文昭
人民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安全感变革

陶文昭

【摘要】信息化与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时代,从安全角度看,互联网是既重要又脆弱。网络治理必须确保政治军事安全和维护国内和谐稳定,因此,我们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思考网络安全与成本、发展、开放和权利的关系,并结合中国特殊国情,才能够把握网络治理规律,展现网络治理艺术。

【关键词】信息传播技术 变革 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关于网络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命题,中国发展互联网的基本方略是,“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网络安全既然被上升到“国家安全”、“确保安全”的高度,我们就不能仅仅从一般的技术和管理的角度看问题,而应该以战略思维从国家发展的大势、从相互联系中更高、更深、更全地理解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的国情考量

在国家治理的目标中,安全是底线,属于“一票否决”的事务。无论是内政或外交,一旦国家安全出了大问题,那么国家治理从根本上就是失败的。当政者在安全问题上,必须有底线思维。

中国对网络安全的重视非同寻常。国家最高领导人出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设立高规格的专门主管网络信息的办事机构,公安部门设立管理网络的职能部门,还在互联网的国际接口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这些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为什么中国如此重视网络安全?这要从网络时代与中国国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信息化与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时代,同样,信息化与互联网也使国家安全面临新形势:一方面,互联网产生了安全的聚集效应。由于信息网络成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使得网络安全对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经中枢;另一方面,互联网本身相对脆弱,比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互联网是新事物,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上,网络安全都有许多需要改进和磨合的地方。从安全角度看,互联网是既重要又脆弱。对于互联网产生的这种新的非传统安全,国家给予特别的关注,体现了国家治理谨慎的、负责任的态度。

中国是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其基本特性:一是发展水平上的发展中国家,二是制度模式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处理国内外重大事务的基础,也是处理互联网安全问题的立足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经济技术方面总体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劣势。在国际事务中,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安全方略就不同。一般来说,弱势的一方,总有面临强势一方的可能和现实的威胁,因而更重视安全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与当今西方主流制度模式不一样。在“美强中弱、资强社弱”的情况下,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方,必须时刻保持对西方更多的警惕。此外,中国独有的文明模式与自誉为主流的西方传统不一样,也要求我们考虑文明安全的底线。从某种意义上,正是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强势地位,以及他们在安全问题上咄咄逼人的态势,才使我们要时刻绷紧包括网络安全在内的神经。

网络安全的重大关切

网络安全关涉极广,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不同事务对网络安全的关切重点和关切程度各不一样。诸如,网民关心网络账号不被盗窃、个人隐私不被外泄、电脑手机不染病毒、网络活动正常运行,等等。对于国家而言,这些当然是重要的,也是安全治理应当覆盖的,但这些远不是核心层次的。国家最大的关切是政权安全,即在国际上的主权,不为外部势力支配;在国内的治权,不能动摇制度的根基。

其一,网络治理必须确保政治军事安全。国家机关工作依赖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军队作战指挥系统也依赖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于这些核心和敏感的安全,国家的防范等级非常高,防范措施非常严密。国家采取一定的网络措施包括内外网隔离措施,以从根本上防止最核心机密被网络窃取的可能性。国家还致力于自主开发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以从根本上防止因使用国外信息产品而存在的“后门”风险。国家一再强调要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这样,就打不赢网络时代的战争,捍卫不了网络时代的主权。

在国际上,中国主张网络治理的主权原则。这既是中国一贯外交原则的延展,也是着眼于互联网世界的客观实际。互联网具有国际性,信息流动具有自由性,自由是互联网内生的重要原则,这些都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要看到,自由原则看似公正,但实际上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极不一样。放任的自由原则,有利于强国而不利于弱国,经济全球化是这样,信息全球化也是这样。

其二,网络治理必须维护国内和谐稳定。执政要稳定,这是不言而喻的。稳定包括系统性的要素,其中社会舆论是重要的方面。中国传统媒体都有体制性的管控手段,互联网则成为舆论场上的最大变量。近年来,新的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主要舆论途径,对有知识的年轻人影响尤为巨大,而他们恰恰是社会中活跃的人群。互联网已经产生了两个相互差异乃至分裂、对立的舆论场,传统舆论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国家要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不可能对互联网这个新的舆论场放任不管。政府既要不断适应新兴舆论场的要求,又要对它在机制上保持最终的控制力。

在国内,中国强调依法治网。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络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下,互联网管理也要实现法治。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的可管可控。当然,加强管理不是管死,而要把握好活力和有序的辩证关系,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暗流汹涌也不行。

网络安全的科学思维

网络治理,安全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不能走极端。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科学处理网络安全的一些重要关系。

一是安全与成本的关系。在网络安全上,要有底线。但是,网络安全又是相对的,不存在所谓的绝对安全。绝对安全在技术上或做不到,或不能做。比如,如果为了追求绝对安全,那只能进行全面断网。但没了网络,又何谈网络安全。网络安全要考虑成本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成本。工程设计上也有安全系数考虑。一般而言,安全系数越高,成本就越高。因此,并不总是安全系数越高越好,而是在安全与效益、效率之间进行合适的取舍,即所谓适度的安全。当然,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安全,要采取具体的、区分的对待。核心的领域,安全系数高一些;一般的领域,要求可以低一些。

二是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安全与发展,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在发展水平低的时候,安全比较脆弱,尤其需要注意安全。但是,正是因为发展水平低,又从根本上限制了安全能力。发展是硬道理,对信息化和互联网也是如此。只有真正发展了,才会更有能力去实现安全。“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三是安全与开放的关系。在战略上,开放是五大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技术上,开放契合互联网的本质。然而,一些安全措施不可避免地限制了网络开放程度。中国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这里既强调“安全”,又强调“开放”。从大趋势上看,要根据形势和实力对比,不断扩大网络的开放程度。展望未来,互联网促进世界变成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四是安全与权利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公民权利是不断扩大的。互联网归根到底是进步的力量,已经成为促进公民权利的重要渠道。中国依法治理网络空间,从根本上是要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在现阶段,要兼顾网络安全与公民权利,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又要依法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

总之,对于网络安全问题,要把握好度,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体现网络治理规律,展现网络治理艺术。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人民日报》,2014年05月18日05版。

责编/高骊 申唯佳(见习)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安全感变革
卷首语
德育中的变与不变
浅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出“安全感”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经理人变革指南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