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读完《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这部长篇励志文学,我脑中一直回荡着诗人苏轼的那句“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蔡金华先生有才有志,诚如他的好友在文中开篇引子里说的:“蔡金华,有苏东坡的豪气!”
彼时,蔡金华先生正承受着一只眼睛失明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之痛,而故友心照不宣的担忧,在见到精气神与之前无异的蔡金华先生后,悄悄释然了。这样一个内心强大、充满正能量的成功者,让人叹服至极,而他的故事,在两位作者朴实平淡却张力十足的叙述中,一生的坎坷与荣耀于纸上徐徐展开,给人以励志的启迪。
“除了奋斗,我们别无选择。”这句话始终贯穿着蔡金华先生的人生奋斗历程,相信亦震撼着每一位读者,提醒着大家勿忘奋斗!
“一个男孩,牵着双目失明的母亲的手,母子相依而行。来到小河边,小男孩用勾担钩住水桶……”这个场景,总是浮现于我的脑际,让我久久无法疏淡心中的那份酸胀。都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是换做别人,肯定会怨天尤人,而面对命运如此残酷的不公,蔡金华先生却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更加印证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为一个90后的读者与蔡金华先生这样的70后,其实离我并不遥远,而纵观蔡金华先生的整个童年,让我感到一种无奈,更多的是感动和惊叹。
作为90后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物质繁盛的年代,从小被生活优渥相待,而根本无法想象那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年代里,他们是怎样度过相同的光阴,经受怎样的磨砺。将心比心,更让我对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前辈们充满了敬仰之情。这一路何其艰辛,想到蔡金华先生全家,为了他的学费东拼西凑……这般艰难的家庭环境,让知识改变命运的念想扎根于心,蔡金华先生肩扛着这一份责任、一份担待、一份承诺,刻苦发奋,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考上了人人欣羡的大学。
踏过苦难的人,总有刚烈好胜的脾气,也正是因为这一份执拗,蔡金华先生能在想做的事情上充满决绝的勇气,一路朝前奔赴。顶着巨大压力完成学业,刻苦钻研、博采众长自是不必赘述,且这超越极限、有勇有谋的性格,更值得我们90后细细品读、思考并学习。
蔡金华先生并不是文学的科班生,却能在学好自己理科化学化工专业的同时,挤出课外时间进行广泛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皆不放手,文学梦也渐渐枝繁叶茂。紧接着,蔡金华先生创建文学社,办社刊《冶苑文学》,花主要精力在文学社上,同时笔耕不辍,坚持创作,蔡金华先生的校园诗人之名,便从那时为大家所熟知。
要学好自己的理科专业,又要投身文学社,要坚持阅读和创作,又学习了第二专业……这样高的效率,让我这些习惯了做寄生虫躲在大学象牙塔里、埋在被窝里的年轻人着实羞愧,蔡金华先生的大学生活可以如此充实富有意义,以昂扬的奋斗姿态为之拼搏,以不屈的意志品质为之坚持,是我们90后的年轻一辈所欠缺的。
而“除了奋斗,别无选择”这句话同样适用在我们这一辈人身上。虽然如今的生活给了我们诸多便捷和安逸,无需为了吃食而犯愁,但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多的对90后的质疑,让很多90后年轻人迷失在了人生的路途上,他们或寄情于虚拟的网络空间,或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或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从蔡金华先生充满励志的人生奋斗历程来看,读者更应该从《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中汲取正能量,面对困难挫折要坚强反抗,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希望,走对人生的路子。
参加工作后的蔡金华先生,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他也曾发生徘徊和犹豫,但也只是短暂的徘徊,蔡金华先生的果敢让人佩服,之前他就放弃过大学留校的“诱惑”,还怕舍不得眼前的“铁饭碗”么?然而,大丈夫行事有勇有谋,蔡金华先生说服家里人,并对自己的未来做了清晰的规划后,才毅然选择放弃令旁人羡慕不已的“铁饭碗”工作。
有舍才有得,蔡金华先生最终选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为之顽强奋斗!
“无心插柳柳成荫”,蔡金华先生的诗集《情感地带》荣获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大奖“骏马奖”,足见他的文学成绩之盛。而写作不仅要靠才气,还要有天赋,这两者无疑是蔡金华先生都有的,这样的青年才俊,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他日后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烧。蔡金华先生不忘孝道,在大学里、工作后为悼念相继去世的父母,坚持三年不情,选择了孓然一身。我记得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生活可以艰苦,日子可以清贫,爱情可以放弃,惟独文学之梦不可弃。”是啊,谁的青春不倔强,年轻时穷得只剩下梦想的文艺青年,能与梦想为伍,为梦想奋斗,这样的人,纵使年轻,也值得人尊敬。
作为一个成熟有担待的男人,蔡金华先生确定自己稳定工作后,才考虑寻觅伴侣,而缘分终让蔡金华先生找到了可以同甘共苦的人生伴侣。字里行间,蔡金华先生待人谦和,彬彬有礼的君子风范跃然纸上。
再看段平先生和官玉华先生合著的《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这部长篇励志文学,全面、生动、真实地展尽了蔡金华先生的童年时代、大学时代、创业守业时代,作者的语言朴实直白,将蔡金华先生贫苦的童年生活,在校的勤奋刻苦,工作后的拼搏奋斗历程真切地还原在读者面前,笔触不仅真实,同时还夹杂着许多作者自己的思考,很多地方以画外音的方式,向读者表达作者自己的看法,对蔡金华先生人生奋斗历程上的种种选择和决策,做简明扼要、浅显易懂的阐述,画龙点睛!很多富有思想哲理的话语常常闪耀于纸上,可见作者是在用情写作,用心思考。
蔡金华先生的励志故事,值得看。两位作者书写间伴随的哲学思考与总结,更是点醒了读者,富有意义的生动故事加上成熟老道的记录书写,两两相得益彰,更加重了这本书的看点和传达的意义。
潜心向下读去,在传记的后半部分,我们看到了蔡金华先生不为困难挫折所动的勇气和毅力。“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海明威这样告诉世人,而在蔡金华先生的奋斗史中,我们看到他在创业之初,顶住压力独自负债,从一个人的光杆司令到小试牛刀、扭亏为盈,渐渐找到传媒事业的门路并走上康庄大道的蔡金华先生。一个农村来的“三无”青年,凭借满腔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终究创造了属于他的商业帝国,他的睿智与胆略让无数人钦佩。
在赢得成功后,蔡金华先生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回想自己艰难贫困的童年生活,蔡金华先生毅然决然选择了投身慈善事业,联合众多企业家带头认捐回报家乡,为家乡修路,向家乡的贫困学子伸出援手,鼓励后辈们好好学习,并努力为乡亲们排忧解难……真正有良心的企业家,便是这般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家乡人、家乡事尽心尽力。
大浪淘沙方见真金本色。
拿为办好《生态经济》的例子来说,蔡金华先生在不确定能否见到著名主持人周涛的前提下,专程来到北京诚意约稿,最终用行动赢得了周涛的肯定。不仅如此,他还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在北京等待时想方设法约见记者,用内行的方式“投石问路”,为《生态经济》完成了一次不动声色的成功营销,到后期的“三大战役”都能堪称经典和大气。
之后的转行单干,从智业公司到《商界名流》杂志,从《风光·时代名流》杂志到《风光》杂志社的“四刊一网”,种种创业守业的经验之谈,蔡金华先生不吝赐教,均在书中详尽道出。
《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励志文学,给读者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滋润,更是一部传媒帝国开疆扩土的经验史,值得心怀梦想、不甘落后的年轻人细细品读。
“除了奋斗,别无选择”。不愿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那就“站在今天,战在未来”吧!
责任编辑:段先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