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交通作为旅游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着旅游的发展,交通状况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现如今,旅游者对交通的要求日益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对交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的伟大诗篇《长征》中所说的“乌蒙磅礴走泥丸”就是现今的昭通。这里独特的区位优势、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作为云南旅游发展中的后起之秀,昭通将以更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人们面前。
2016年1月12日,记者随行采访,当汽车驶进昭通境内时,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敞的大道,延伸在昭通大地上,宛如一条巨蟒穿行于密林之中。惊喜之余,不得不赞叹昭通的发展速度已步入了快车道。
科学谋划 周道如砥
昭通的发展难点在交通,希望也在交通。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昭通调研时说:“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的建设要依托黄金水道,但又绝不止于交通的改善,而是一次发展的升级。”这话道出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强筋骨、畅血脉,优化资源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引擎。
为此,昭通把交通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突破口。2015年12月26日,随着麻昭高速通车,贯穿云南的南北大通道——文山富宁至昭通水富实现全程高速,解决了出滇、进川之交通瓶颈,昆明市民开车至成都、重庆也更加便利了。这条贯穿云南南北的高速大通道犹如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正引领昭通人民通江达海。而此举更为深远的影响是,麻昭高速公路通车以后,云南的高速公路将和水富港联系起来,整个云南的货物就可以通过长江进入全国各地。
麻昭高速开通,对昭通市的发展而言是一颗关键的棋子,落子后满盘皆活。同时,就在昭通立交区桥梁下部,一条通往大山包的一级道路,已由云南省公路局承建,昭通旅游将由此而被带动起来。接近鲁甸的一座“贵州威宁立交”,引导来自贵州威宁、六盘水、赫章等地的车辆,与长江第一港水富港对接。在“十三五”期间,昭通将实现县县通高速,通往每一个县的高速,其起点都与昭会、麻昭、水麻高速相接,南北大通道这条巨龙,将带动昭通经济一起腾飞。
昭通交通主动适应新常态、自觉担当新使命,抓项目实施,构筑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迈入新阶段。南北大通道全线贯通,昭通结束了中心城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镇毕高速全线开工,大山包一级旅游公路开工建设,几条高速公路即将完成前期工作,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全面铺开,昭通中心城市南客运枢纽站推进建设,水富港扩能工程做好开工准备,路网运输通道及枢纽构建进程全面提速。这极大地改善了昭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也使昭通在“十三五”期间建设“一枢纽、一门户、一走廊”成为可能。这也是昭通“十三五”发展定位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交通固定资质投资再创历史新高。 2015年完成公路水运固定资产投资103.2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高速公路、国省道改造完成投资约70亿元,成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对主力。超出年初确定投资目标11个百分点,比2014年高出11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投资增幅逐年收窄的大背景下,公路水运投资为服务全市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争取部省项目和资金支持再创新辉煌。都香高速、昭乐高速、巧蒙高速、水富港扩能工程、金沙江向家坝至溪洛渡高等级航道建设工程纳入《云南省五大基础网络发展规划(2016-2020年)》,沿金沙江高速、国道G356得到部省支持,为启动综合交通建设五年会战奠定坚实基础。除麻昭高速、昭会高速外,争取到位上级补助资金48亿元,连续三年排名云南全省所有州市前列。 “一事一议”模式开创了农村公路建设新局面。通过开展村两委“一事一议”实施通村硬化项目试点,县乡主体责任得到了强化,基层组织和农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建设成本下降了,建设工期缩短了,建设进度加快了。 “一事一议”模式开辟了一条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农村公路建设新路径,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鼎力支持。探索7座小型车辆参与班线客运取得突破性进展。主动适应多元化、高品质、定制化客运服务需求,率先在云南全省开展7座小型车辆参与班线经营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工作得到了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下一步,正在继续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果,在昭通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昭通交通的极速发展将有力地支撑起富民兴滇的梦想。为加快把云南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而麻昭高速的全线开通为云南省综合交通3年攻坚和“十二五”圆满收官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丝路旅游 百花竞放
“丝路马帮铃声远,丝路文化永留存”。2015年,为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共同树立品牌形象,抱团发展旅游经济,增强区域影响力和对外知名度,昭通向川、滇两省的成都、昆明等12州市发出倡议,重塑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生命活力,共同打造和树立“南方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环线”品牌。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昭通独特的资源禀赋,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水、民俗、气候、生态、文化等差异化旅游度假产品,使得昭通成为省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重要目的地。大山大水大峡谷孕育了神奇的乌蒙山水,昭通市拥有生态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资源、养生旅游资源等众多优秀旅游资源。昭通旅游资源禀赋高,开发潜力巨大,全国74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昭通就有58种,西部大峡谷温泉、大山包、豆沙关古镇、扎西会议纪念馆、小草坝、黄连河等已经成为省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重要目的地。昭通文化底蕴厚重,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南夷文化、巴蜀文化在这里碰撞与交融,威信、彝良、镇雄红色文化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与2010年相比,2014年,昭通接待海内外游客从591万人次增至1800万人次,增长了3倍,年均递增32.1%;旅游总收入从20.1亿元增至85亿元,增长了4.2倍,年均递增43.5%;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1.9%增至5.07%,首次突破5%大关。
“与昭通秀丽奇异的旅游文化资源相比,目前昭通旅游在昭通全市的GDP占比是不匹配的。”中共昭通市书记范华平指出,昭通旅游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经过多年的旅游产业打造,昭通旅游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昭通要素体系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体系基本健全,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能力。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宣传营销,昭通旅游产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干部群众对发展旅游促进昭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了普遍的认同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和面向西南开发桥头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下,昭通正围绕旅游强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以推动昭通旅游再上新台阶。
2015年,昭通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065.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77%;实现旅游总收入113.3亿元,同比增长33.3%。完成旅游总投资37.75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30亿元的126%。其中,“四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30.008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02%。旅游配套设施完成投资2.3亿元。鲁甸6.5级地震灾后旅游项目恢复重建完成投资5.45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6%。
2016年,昭通的旅游工作主要围绕“一心、两点、三带”开展。一心,即昭阳集散中心。把昭阳建设成昭通旅游集散中心,抓好昭阳区的产品、配套以及环境建设。抓好昭阳古城、大山包景区、龙氏家祠、宁边花海、绿荫荷花观光等产品建设,旅游厕所、交通导视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整治昭阳城区脏、乱、差现象,提升昭阳区人文环境,积极倡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提升昭阳城市形象。两点,即大山包、西部大峡谷温泉两个引爆点。举昭通全市之力抓好大山包和西部大峡谷温泉的开发建设,以两头带中间,全面推动昭通旅游发展。“三带”,即昭水南丝绸古道、水巧高峡平湖、镇彝威红色文化三大旅游产业经济带。以昭水南丝绸古道和镇彝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为重点,推进三条大旅游产业经济带的规划策划、招商引资和宣传营销等工作。
“十三五”时期,随着昭阳—大山包一级景观大道的建成,都香、宜毕、宜昭、昭泸、昭乐、巧蒙、沿江等7条高速公路以及渝昆铁路、隆黄铁路和昭通机场迁建等项目的加快实施,昭通旅游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将进一步提升。昭通将在2016年底前完成大峡谷5A级景区的创建;大山包景区游览车环湖观光设施、景区游道、国际翼装飞行培训基地、自驾房车营地、游客休息站及集镇接待服务设施建设, 2016年底前完成4A级景区申报;抓好小草坝景区开发建设,确保2016年4月底前全部建成并对外营业;全力推进豆沙关品质提升工程,确保2016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并完成4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
此外,昭通正在抓紧抓好昭阳古城、乌蒙古镇、葡萄井彝族文化、龙卢家祠、绿荫荷花旅游景区、大龙洞景区,鲁甸桃源片区伊斯兰文化,威信湾子苗寨、扎西会议旧址,绥江千年渔村、水上娱乐城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一批3A级景区。
旅游兴则昭通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新思路,建设旅游离不开大手笔。旅游资源是昭通取之不竭的财富,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昭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依托。
昭通交通的大发展,势必带动昭通旅游的大提速。旅游与交通从来都是利益共同体,“行”是旅游六要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交通行业的发展将推动旅游市场的发展,而旅游市场开发又反过来促进交通行业的运营。交通是旅游的通道和媒介,是构成完整的旅游功能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昭通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使高速公路成为串联景区景点的旅游精品线和丰富游客体验的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