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绩效分析

2016-03-01 10:23何晨
财政监督 2016年14期
关键词:财政补贴政策性补贴

●何晨

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绩效分析

●何晨

农业保险是我国保险业展开扶贫的主攻方向,我国农业保险大部分保费由财政补贴,因而如何确定财政补贴额度和比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DEA分析方法对2007-2014年的全国数据进行评估,得到各年补贴的综合效率,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确定影响政策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及财政补贴政策的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及建议。

农业保险 财政补贴 DEA 多元回归分析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扶贫减贫已进入攻坚阶段,精准扶贫成为重要指导思想。对贫困的农户而言,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会将其再次推向贫困的深渊,农业保险能够为贫困户生产经营兜底,依据各农户的实际生产情况和损失程度,精准定位帮扶和赔偿对象,准确地确定赔偿金额,为精准扶贫搭建起一道人工屏障。2015年底保监会为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农业保险确定为保险业打好扶贫攻坚战的主攻方向之一。但由于农业生产风险高、收益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农业保险市场成为典型的柠檬市场,亟需政府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保障保险供给,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因此,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财政工具和金融工具相结合的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有利于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困境,降低其贫困水平,保障农业稳定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业保险健康发展。

2004年之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一直由商业性保险公司独立经营,没有政府的支持,难以为继。自2004年起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作出重要部署,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相关农业保险开展工作的精神,财政部在深入研究和总结国外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及我国部分省市成功做法的前提下,从2007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对主要农作物保险的保费进行政策性补贴的试点。然而对于目前财政对保费的补贴力度是否合适、补贴的政策效果是否令人满意等问题尚未有定论,国内现有的关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制度模式的定性分析和讨论,鲜少涉及对现行财政补贴制度绩效的研究。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是否真的降低了人们的生产风险,切实改善了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是否对第一产业的平稳增长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财政补贴额度是否精准合理?财政补贴是否具有规模效率?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探讨。

本文采用了两阶段分析思路,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7年至2014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分析,来评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的效率水平;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各因素进行回归,剔除显著不相关的影响因素,确定影响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关系,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我国自2007年农业保险试点以来,理论界对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农业保险的属性、政策支持模式、发展机制以及分析现有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这几方面,且绝大多数为定性分析。甘亚冰(2009)认为只有清晰认识农业保险的属性,才能解决农业保险所产生的市场失灵问题。他认为农业保险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私人物品,又区别于公共物品,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潘永辉(2008)在综合分析比较美国、日本、西班牙三国财政支持下的农业保险运作情况后认为“农户+区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国家农业再保险集团”四位一体模式是目前中国最为现实可行的选择。邢鹏、黄昆(2007)利用1978-2000年全国分省农业生产数据和价格数据,在历史模拟分析方法下模拟了6种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及补贴的方案对农民收入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认为财政支持应结合地区种植业的生产比较优势、生产风险分区、农民务农收入比重等指标,择重点优势产品予以补贴。范梅(2009)认为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状况要求农业保险应创新经营风险管控机制,赔付分两次进行,建立以中央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兼有农村金融体系和保险公司的资金筹集机制。

而关于财政的保费补贴方面,现有研究多止步于证明财政补贴的重要性,对补贴额度的研究大多也只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靳玉红(2007)指出农业保险的开展需要中央政府牵头,地方政府主导,以各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体,开展多种渠道广泛联营的农业保险模式。何宗干(2007)运用数量经济模型分析我国1984-1998年农业保险各项数据,认为农民家庭纯收入和政策因素是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大因素。施红(2008)在研究分析了美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后,认为高额的财政补贴对农户和保险公司的影响效果不佳,财政补贴的耗散情况突出,财政压力大,因此主张我国适当提高农户保费补贴,改进对农业保险公司的财政补贴。庹国柱(2012)认为财政补贴农业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广泛试验和发展最重要的政策激励,保费补贴鼓励农户投保。肖卫东、张宝辉(2013)认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助推器,但在补贴力度上明显弱于发达国家,存在补贴项目单一、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理论界至今还未提供关于合理补贴界限的实证研究结论,本文力求在对2007年至2014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较为合理的结论,为财政补贴农业保险合理额度及比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三、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一)DEA分析及模型的构建

DEA(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基于线性规划技术用于评价同类型项目工作绩效相对有效性的特殊分析工具,常被用来处理不能折算成统一单位的多个输入、输出量,对决策单元的有效性进行估量和评价,并能够指出各决策单元非DEA有效的程度和原因,多用于衡量公共部门的相对效率。著名运筹学家A.Chames,W.WCooper和E.Rhodes在1978年率先提出了数据包络模型CCR模型,R.D.Banker,A.Charnes和W.W.Cooper在1984年给出了BCC模型。本文采用BCC模型的产出导向型模型,即在一定投入条件下力求实现产出最大化。BCC模型用于假设投入面规模报酬可变,分析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以去除规模效率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决策单元是指通过“投入”一定数量的要素从而得到一定数量“产出”的实体,简称DMU。通过分析投入和产出比率,以各DMU投入、产出指标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运算和评估,在得到的有效生产前沿面上,根据各DMU和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来确定各决策单元是否DEA有效。模型设定:有n个决策单元,用j1,j2,...,jn表示;每个决策单元有相同的m种投入,用i1,i2,…,im表示;每个决策单元有相同的l项产出,用r1,r2,…,rl表示;xi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i项投入;yr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r项产出。即有:

则说明j0决策单元不处于生产前沿面上。基于上述事实,得到如下模型:

当结果出现E<1时,决策单元j0非DEA有效;否则,决策单元j0DEA有效。

本文搜集整理了2007年至2014年共8年的相关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处理各年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人均收入等数据,探究财政补贴率应如何变动以实现以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农业保险密度、农业保险深度等为反映指标的补贴效率尽可能地高而有效。

(二)对得到的各年补贴效率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

在(1)式中β0,β1,β2,…,βp,是p+1个未知参数,Y为被解释变量,x1,x2,...,xp是p个可以精确测量、可控制的变量,即解释变量。ε是随机误差。理论回归方程如下:

运用DEA分析得到各年财政补贴的综合效率,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各投入产出因素对综合效率的影响情况,层层剔除影响不显著因素来确定影响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的主要因素,对近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效果作出评价并对补贴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绩效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DEA分析

本文数据为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试点至2014年的全国各项数据,来自于2008年至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及国家财政部官网,使用DEA分析软件Deap2.1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年的综合效率。

1、效率评定指标。本文拟采用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收入水平两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效率。对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用农业保险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两个指标来反应。本文对保险深度、密度的概念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定义:农业保险深度=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农业生产总值;农业保险密度=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农业人口数。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和农民收入水平则分别用人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农村居民人均务农收入两个指标来反应。本文的绩效分析是基于两方面指标的综合效率。

运用DE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的财政补贴效率,需确定决策单元、产出指标和投入指标。本文选择2007年至2014年的全国作为决策单元,投入指标确定为农业保险赔付率(下简称赔付率)及保费财政补贴率,产出指标确定为农业保险深度、农业保险密度、农村居民人均务农性收入(下简称农业收入)、人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表1 各项指标的解释

2、各项数据。采用DE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的效率,决策单元为全国,以2007年至2014年各指标数据为分析对象,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2007-2014年各项指标数据

3、分析结果与解释。

表3 2007-2014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DEA分析评估结果

(1)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是有效率的。由表3描述分析结果可知,除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三年以外,其余年份的综合效率都为1.000即DEA有效成立,此结果说明财政对保费的补贴投入是有效率的。

表4 2007-2014年的产出指标DEA分析结果

(2)过度的保费补贴会使政策的规模报酬递减,政策效果下降。由表4的各年份产出指标DEA分析结果来看,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三年的保险密度和农业收入两个产出指标明显不足,即在相应年份的赔付和补贴情况下,保险密度产出应该分别相应增加23.379、30.217和30.078个单位,而农业收入产出则应相应增加869.974、1137.526和896.456个单位。表4的产出指标分析结果和表3的DEA分析结果得到的结论一致,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开始实施),国家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的实行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综合效率为1.000,DEA有效。然而,在DEA无效的年份里,即2008年至2010年,综合效率小于1.000,且政策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这三年的补贴率分别为74.70%、78.36%、81.89%,说明财政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存在过量情况。随着保费补贴额和补贴率的增加,规模收益开始呈现递减的态势。而2011年之后财政补贴率的回落使得政策综合效率恢复1.000,实现DEA有效,规模报酬为不变。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本文作出以下假设: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率影响该政策的效率和规模报酬变动情况。政策效率与财政补贴率成负相关关系变动。

对上述DEA分析得到的各年财政补贴的效率分数及各项投入指标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被解释变量为各年综合效率,解释变量为各项投入、产出指标共六项,分别为赔付率、财政补贴率、农业保险密度、农业保险深度、农业收入、人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第一次回归结果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因素有:农业保险密度、农业收入和人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三个指标。剔除不显著相关的三个变量后对剩下的财政补贴率、赔付率及农业保险深度进行第二次回归,结果见表5。

表5 回归系数

由表5可知,各项指标均通过检验,在1%的限制性水平下显著。R2=0.930,方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补贴效率财政补贴率赔付率农业保险深度

由该回归方程可知,当农业保险赔付率和农业保险深度一定时,财政补贴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效率分数下降0.694个百分点,政策效率与保费补贴率成负相关。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1、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超过一定额度会使得政策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由于财政补贴率极高,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三个年份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当财政补贴率超过74%-75%这一警戒区域时,政策实施效果出现规模报酬递减。此时若继续增加补贴、提高补贴率,效率反而很低,不仅徒增了财政压力,也会导致资金浪费,不利于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2、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效率与财政补贴率成负相关。超过一定额度后,财政补贴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政策效率下降0.694个百分点,即补贴率越高,补贴效果反而越差。因为过高的财政补贴可能会加剧道德风险,诱使不法谋利者骗取保费补贴,将严重影响农业保险调节农业生产、平滑农民收入、降低贫困水平的作用。

(二)政策建议

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

1、严格控制财政补贴率,防止过高的补贴率造成财政资金浪费,使得政策实施低效。补贴率不应该超过74%,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补贴方案也应做到相互协调,且各省市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确保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

2、完善农业保险监督机制,严格监管保费补贴流程,防止虚假投保以骗取财政补贴。现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大部分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承担,这种各级财政联动补贴制度极易诱使保险公司伙同相关职能部门、乡镇组织、村委会串通造假,虚报保险标的以骗取财政对保费的补贴,影响财政支出的合理化分配,加剧财政压力,不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总体改善和提高。因此,强化补贴监管,对保费补贴的发放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严惩违法行为,保证保费补贴真正被用于生产活动遭受损失的农民身上,起到精准扶贫的效果,以提高保费补贴的效率。

3、扩大补贴品种,调整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

目前的保险品种仍比较单一,在自然灾害频发、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高生产风险的农产品仍不在承保范围内,但这些生产条件极为脆弱的农户往往处在贫困的边缘,最需要农业保险来分担其损失,保障他们的收益。适当拓宽参加农保补贴的农作物范围能够改善处于贫困线边缘的农户的生产状况,分散该农作物的生产风险,稳定其收入,改善农户的生活状况,降低其贫困水平,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以促进相关农产品的生产。

4、健全我国农业保险的扶持机制,建立多层次的补贴体系,使农业保险的供给与需求能够长期可持续地平衡。除了继续对参保农户进行保费补贴外,还需建立多元化补贴机制。第一,进一步完善税收减免制度。第二,科学测算需要提供农业保险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地区的实际费用率,实行差别性的费用补贴。第三,尝试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准备基金,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补贴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体系。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1.Barry K.Goodwin.2001.Problem with Market Insurance in Agriculture[J].Amer.J.Agr.Econ,83(3).

2.Baylis K.,Rausser G.C.,Simon L.K..2005.Including non-trade concerns:the environment in EU and US agricultural polic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4(3-4).

3.Dick W.J.A.,Wang W..2010.Government Interventions in Agricultural Insurance[J].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Science Procedia,1(1).

4.Mahul O.,Stutley C.J..2010.Government Support to Agricultural Insurance:Challenges and Op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10:1-219(219).

5.费友海.2005.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深层根源——基于福利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金融研究,3。

6.邝欣.2013.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支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7.聂荣、闫宇光、王新兰.2013.政策性农业保险福利绩效研究——基于辽宁省微观数据的证据[J].农业技术经济,4。

8.潘勇辉.2008.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7。

9.施红.2008.财政补贴对我国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技术经济,9。

10.庹国柱.2010.当前农业保险发展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经济与管理研究,6。

11.庹国柱.2012.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障碍与前景[J].保险研究,12。

12.邢鹂、黄昆.2007.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的模拟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3。

13.徐维.2009.农民收入水平与农业保险的关系研究——以陕西省为例[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4.尹成杰.2011.中国农业保险组织制度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5.余磊.2014.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绩效评价[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16.苑梅.2009.农业保险的财政政策选择[J].经济纵横,1。

猜你喜欢
财政补贴政策性补贴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罗克辛刑事政策性刑法体系批判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财政补贴不是产业发展的唯一路径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旨在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研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