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2016-03-01 03:34林宇
城市轨道交通 2016年4期
关键词:城轨研讨会轨道交通

本刊记者_林宇

第二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本刊记者_林宇

12月9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研讨会由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学院承办。来自国内各城轨交通企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的240多位同仁汇聚一堂,交流经验、分享成果、聚焦问题、献计献策。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原巡视员李国勇,人社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俊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敏华、专家学术委委员安小芬出席并讲话,广州地铁刘智成副总经理致辞。研讨会分上、下午两个阶段,分别由协会副秘书长李成新和广州培训学院书记兼副院长李坤主持。

安小芬围绕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形势紧迫、工作起步、任重道远、大有可为”等层面,发表题为“积极发挥协会作用,推动行业人才培养”的主旨发言。她说,“十三五”期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结构网络化、制式多样化、系统智能化、市场国际化等发展趋势明显,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出。如何跟进、适应、支撑以及促进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城轨行业人才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政府引导、协会统筹、会员单位的支持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近年来开展了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编制行业标准、培训师资队伍、规范培训教材、培养高端人才及打造交流平台等基础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果。面向未来,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协会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作用,坚持“数量质量并举”,坚持领导重视、政策引导、上下联动、校企合作、规范运行等原则,继续加大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力度。

李国勇同志一直以来关心和重视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工作,他回顾了201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委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牵头组织业内高校和企业开展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的情况,包叙定老会长对课题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令他印象深刻。他希望协会继续发挥好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协调推动作用。

结合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王俊峰主任认为,作为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职业分类、职业标准、专业建设、计划大纲、教材教辅等环节。职业标准在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处于龙头位置,起着导向作用,是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为此,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开展行业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研究,制订发展规划、编制工种岗位职业标准,开展师资培训、编写培训教材,思路和做法都是符合行业需要的,协会也将在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训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轨交通持续快速发展,人才短缺日益严重,行业内普遍存在人才培养需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敏华在讲话中表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成立以来,始终把行业人才培养工作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协会牵头组织落实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得到国家发改委、人社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工信部、国家安监总局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肯定。行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企业和学校是行业人才培养的主体,行业协会是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创新思路是行业人才培养的活力所在,今后协会将一如既往为行业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宋敏华指出,人才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大家形成共识,互动互利共同推进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宋敏华代表协会对国家发改委、人社部等政府部门对城轨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关心和指导,对城轨交通企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对协会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研讨会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宁波等城市的业主单位分别就推进人才技能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加强青年员工培训等话题,交流了实践体会及工作设想和建议。北交大、西南交大介绍了学校教材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加强校企人才培养合作等举措,分享了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广州培训学院针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个平台、两种手段、三类业务、四项优势战略”的做法,并共享了技能培训策略、管理+增值业务策略和云教育业务思路等方法。

本届次研讨会亮点频出场上,发言单位准备充分,PPT制作精美。场下手机扫码下载App可观看现场直播,一时间场内场外、线上线下形成积极互动,不少人表示搭建的平台非常重要,起到了为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凝心聚力的作用,希望下一届的研讨活动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城轨研讨会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李元洛《诗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