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思考

2016-03-01 21: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误区数学知识创设

侯 永

(安徽省泗县墩集镇第二小学 安徽泗县 234300)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思考

侯 永

(安徽省泗县墩集镇第二小学 安徽泗县 234300)

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该环节也正是新的数学教学理念的产物,它的产生昭示了教师不再是把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形态模本复制和剪贴到学生头脑中去,而是将教科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和素材,使他们在对数学内容的处理过程中获得发展。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每一节数学课上,均能看到与孩子们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事例。数学知识在每一位执教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变成了一个个学生熟悉的活生生的生活场面,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但是,在关于生活情境创设的探索道路上,我们还存在着极端化、形式化、无效化、虚假化和包办化的倾向。这是必须清醒认识,并加以更正的。

一、以生活情境创设为目的,走入极端化的误区

不可否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场景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也服务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也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均紧密相联的。如今,有的课堂关注的不是学生能否学到数学知识,关注的反倒是这节课有无联系生活实际。从这个出发点来说,这就走入了极端化的误区。如一位教师执教的《比例尺》一课,为了突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如何导出比例尺定义的环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花了十几分钟画出了教室的平面图形并作了分析。我认为:这种设计虽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花了几乎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来让处理这一环节,不能不说是一种设计上的遗憾。它挤占了课堂上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时间,以一种表面上的动手操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华丽,掩盖了其课堂教学空洞无物的实质。 对于这一倾向,我们必须从数学情境创设的目的着眼去解决。我认为:数学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沟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抛开这一根本目的来谈情境创设,一来不能让数学情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二来容易误导教师走入生活情境创设极端化的误区。

二、关注生活情境创设的细节,走入形式化的误区

当前,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有太多的形式化失误。比如:小组合作的虚与假、师生交流的散与空。在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上,也同样存在着过于注重形式,而轻视环节设计对教学目的达成的有效性。

如某教师在讲“两步计算式题”时,课始,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境。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车来到游乐园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教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均为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追问:“这些题目中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可以说,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只是外加的一顶“高帽子”。

对于这一倾向,我认为是教师过分注重情趣化教学的结果。诚然,生活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这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情趣化的作用就容易走入形式化的误区了。我们的课堂反复出现与数学知识根本不相关的小兔、小狗,这也是情境创设?在练习中人为地加入小兔博士、小狗同学究竟是有利于同学们的数学学习,还是反倒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师深思的问题。

三、刻意营造生活场景,走入了无效化的误区

数学课上生活情景的创设的终极目的必须是为教学数学知识服务。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让生活情境的创设为教学目标服务,才能创造出水乳交融的效果。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数学。但是,学生必须能被我们带出来。我们让学生处身于生活情境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还要让学生能更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不久前我听了一节《认识乘法》,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的一角”。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

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在啄米呢还是在吃虫子?

……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听到这儿,笔者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虽然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可课的性质却变了。

四、提供现成的问题情境,走入了虚假化的误区

如案例:《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推导公式”教学片段:

师:我们可以把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探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已学的图形。

师:请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发现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合作讨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我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拼图已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也具有了推导面积公式的基础,但这不是全面、系统的,而是零碎的。教学中,教师示意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拼”,学生也就顺利地探索出了结果,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这是真的探索吗?“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拼”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教材就是这样安排的。但怎么一开始就知道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这是怎么想到的?学生不知。这也就在他们的认知上存在了一道空白,我们的探究也就成了一个空壳,有形而无实。看起来是问题,却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功能。

五、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走入了包办化的误区

纵观现在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有了泛滥成灾的趋势。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上课没有多媒体就不是好课,以至走入了包办化的误区。所谓包办化指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面对生活情境创设的利与弊,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不能因为生活情境的创设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滥用生活情境;也不能因噎废食,放弃这一宝贵而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冷静的头脑、高超的教学技能,来真正创设一个水乳交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有效的、具有数学味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学习。

猜你喜欢
误区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冬季洗澡的误区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