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探讨*

2016-03-01 21:24任春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系统论要素实训

任春梅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系统论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探讨*

任春梅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为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可以基于系统论视角,分析课程衔接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训实习、课程考核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按照系统论分析确定的以增强学生技能素质为目标、以适应市场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以应对职业多元发展趋势为标准、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为依托等衔接原则,根据可持续原则整合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念,基于系统论视角重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体系,依据协同性理念强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系等衔接对策,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

系统论 中高职课程 衔接

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提出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加强中高职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而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在中高职衔接中“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对于如何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不少学者和专家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探讨。荀莉在研究对比国外中高职衔接问题时发现,尽管英国、德国、美国等衔接模式的实现过程和方式各不相同,但其衔接的核心和关键点都是课程的衔接。[1]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认为中高职衔接中制度衔接是“标”,而课程衔接是“本”。[2]虽然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程衔接的相关原则,给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建议,对于深层次解决好这一问题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一、基于系统论透视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着的要素与部分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规律、结构的科学。由美籍奥地利人贝塔朗菲于1945年创立的系统论,强调人们在研究问题时,要从全局与整体的视角分析、判断问题,并进行综合处理,以实现问题处理的最优化。基于系统论透视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将问题中折射出来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训实习、课程考核等要素,视为一个整体,既要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更要注重要素与整体之间的互动,尤其要有大局观分析看待问题。具体而言,从系统论角度透视中高职课程衔接,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不能对接

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上,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两个培养目标对比,能够发现“高素质”、“高端”之间的区别不明显,单从字面上理解,人才的“高素质”是人才“高端”的基础,“高端”是人才“高素质”的一种结果。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将教育目标的这种抽象的描述细化,导致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其课程目标的对接存在着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2.课程标准存在雷同

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强调中高职衔接,但是并未建立一个能够打通且适应于衔接的课程标准体系。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省份都没有对中高职的课程按照专业内容进行区分,并制动较为统一的教学标准,划定区别明显的教学单元。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各个中职学校、高职院校都是基于自身的情况,各自划定教学内容、教学范围、教学标准,从而导致相关的教学要素在中高职之间出现重复、雷同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教学的统一性与协同性。

3.课程结构出现错位

高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得到重视发展,对于课程的标准问题,虽然国家在努力建构,但是并没有统一的专业课程标准。而中职院校在较长的发展过程中,其课程设置较为统一。这就使得两者之间的课程结构可能出现错位。另外,高职院校在招生中同时接收中职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但却无法对生源不同来源的学生进行区别教育。在课程衔接问题上,中高职的衔接不是简单的课程叠加,因为这种做法证明将会导致课程结构出现错位,而应该基于人才培养的一体化,适当区分两者的课程结构。

4.课程内容有所重复

对比一些中高职学校专业课程,可以发现重复的课程较多,有些专业甚至达到80%以上的比率,特别是在基础课程科目方面,同一专业的中高职课程重复雷同比率更高,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高职院校中专业下的课程科目更多更为细化专业。并且,在课程内容的考核上,由于课程内容本身的重复,导致了课程考核的知识技能点指标也存在着较大的重复情况。这种课程内容的重复,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造成学生学习成本的浪费。

5.实训实习缺乏连贯

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虽然同是接受职业教育,但是由于在课程设置上没有遵照系统论的思维、方法进行科学设置,导致学生在课程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训实习中缺乏连贯。按照系统论思维,中职学生实训实习的工作场所、环境以及工作对于学生技能的要求标准,都应该与高职学生的实训实习有所区别,一般而言,应该在层次上较低。而实际上,出现了不少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在同一单位实习实训的情况,甚至在同一岗位实习实训的情形,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

6.课程考核不能互认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不同,相应的考核标准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由于从系统整体上对于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导致在课程考核上,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考核标准没有统一,进而导致了中高职课程衔接中,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之后,之前的一些基础课程不能得到高职院校的承认,进而使得学生必须重复学习课程内容,造成了职教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基于系统论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相关的原则

系统论作为一种科学的分析问题学问,在处理问题时要遵循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目的性、最优性等原则。所谓整体性,是指要强调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联,不能单一的考虑某一要素;有序性强调系统内要素的结构有序以及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有序;动态性要求注重系统内要素之间的变化,并根据系统环境、要素变动进行调整;开放性指系统内外环境之间需要保持沟通,才能达到系统的动态平衡;目的性指所有系统的调整都要追求某种特定的目标,进而达到系统的预先确定的状态;最优性是系统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实现要素的最优化,更要注重系统整体的最优化。按照系统论的相关原则,结合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综合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系统论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时需要注意并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以增强学生技能能力素质为目标

本机设计创造性的将重锤拉紧装置设于两个驱动滚筒之间,借助重锤的上下自由移动消化吸收了胶带的弹性伸长,为双驱动胶带机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不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不论是课程教学,还是实训实习,其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力素质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背后其实应该是一种通过课程所培养的能力的衔接,大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力是较为初级的基本知识、技能、能力、素质,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力应该是中高级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能力素质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技能能力素质培养的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技能能力素质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技能能力素质培养的一种拓展。因此,合理的区分不同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技能能力素质指标,并根据这一类指标划定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标准,是一个关键。

2.以适应市场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

职业教育的课程对应的是学生的技能能力素质,而学生的技能能力素质对应的是市场企业用人需求。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里涉及到系统论的动态性、开放性原则问题。职业教育系统的存在,是因为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而存在的,而这种需求某种程度上来看,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职业的发展而变化的,这种变化必须体现在职业教育中,才能使得职业教育所培育的人才能够具备市场的职业生存能力。中高职衔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其最终的归宿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在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上,应该遵循开放性原则,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课程衔接的内容与方式等,以适应用人需求的变化。

3.以应对职业多元发展趋势为标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用人需求方面,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不再简单的强调职业教育人才的专业性,而是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素质,进而适应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发展变化。以新闻传播类职业人才培养为例,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开始日渐显现,原有的按照媒介形态不同而划分的电视节目专业、报纸采编专业、主持播音专业等,都在逐渐淡化专业的边界,强调不同专业的融合,以适应专业对应的职业未来发展的变化需要。因此,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过程中,要按照系统论目的性随时调整的原则,能够根据职业发展变化以及职业教育的动态变化,拓展学生的能力素质,适应职业多元发展趋势。

4.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为依托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课程衔接不仅仅是课程的本身需要衔接,其实还涉及到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管理体制问题。按照系统论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要达到系统的最优化,不仅是单一要素的做优化,还要实现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最优化。课程虽然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但是这一衔接的实现与完成,离不开与课程相关的师资、实训、考核等其他教学要素的互动。也就是说,要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合理性,就要以职业教育其他要素之间的对接为保障。可以说,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并协调职业教育系统内其他资源要素,在实现课程衔接顺畅目标的过程中,达到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这一系统最优化目标。

三、基于系统论完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对策建议

1.按照可持续原则整合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都隶属于职业教育资源,其唯一区别在于两者在知识内容、技能训练等方面存在层次高低的区分。按照可持续原则,从人才培养角度以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视角,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是职业人才知识体系、技术能力、素质素养持续提升的一种必然要求。并且从知识内容、技术能力、素质素养的教育培训的生理、心理接受规律以及知识技能的学习发展规律来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是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做准备的,是基础性学习,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与提升,因此,中高职课程衔接依照可持续原则要考虑到中高职课程之间的连续性、层次性与递进性,才能实现课程衔接的可持续原则。

2.基于系统论视角重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体系

系统论视阈下的课程观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训、课程考核等要素,基于系统论视角重构中高职课程衔接,并形成一个协调的体系,需要做到:首先,在明确中高职课程目标的差异性基础上寻求其共同性,一定程度上看,中职教育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经验技能,而高职教育课程目标是训练学生的策略技能,高职与中职的课程目标的技能层次不同,但都属于职业教育这一类型。其次,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衔接这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核心上,要求中高职课程彻底打破学科本位回归能力本位,针对社会发展、企业需求、职业要求建构职业岗位对应的专业课程技能标准,进而再构建起相应的课程内容。再者,对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接触课程结构衔接,要根据课程目标衔接的情况,合理区分中高职课程资源中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比例以及其在中高职不同层次课程体系中的所占的比重,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学生重复学习情况的出现。最后,在课程考核、课程实训等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保障要素方面,对于课程考核要按照课程目标的不同,实现考核的层次性与梯度性,即中职对于技能的考核可以是初级性的要求,而高职对于技能的考核要求必须是中高级的;课程实训安排在实训单位、实训岗位等方面也要如此。

3.依据协同性理念强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系

政府部门应该为中高职课程衔接创立较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在中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充当起联系人,将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对接起来。中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协同主要在于对于人才培养标准的认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必须反映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双方可以通过共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的形式,确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中人才的标准,进而为课程衔接提供了指引。中高职课程衔接中中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协同,体现在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方面,要尊重学生学习意愿以及家长对子女学习的期盼,尽量通过课程衔接,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提升家庭对子女成才的满意度,减少职业教育发展的压力,进而提高社会整体对职业教育的信任度。

[1]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47.

[2]李玉珠.中高职发展踏上“和谐号”[J].教育与职业,2011(33):16.

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PDCA的中高职衔接运行管理机制研究》(编号:XJK015BZY01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系统论要素实训
新兴权利保护中利益合法性判定的动态系统论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