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军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农村社会“空心化”渐趋明显、农民的社会分层加剧、农村经济政治结构急剧转型,给农村基层党建带来不少新问题、新挑战。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的影响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少新问题,不利于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与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速了农民的城乡流动与社会分层,农民在流动中分流、分化、分层,村级党组织对其控制和支配地位逐步丧失。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城市农民工,与村级党组织利益联接度降低,对村级党组织的依赖性和服从性下降,村级党组织权威受到限制;部分农民通过外出务工经商成为农村中新兴的经济精英,其依托强大的经济资源,权威甚至超越了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基层党建面临农村党员队伍能力不足、党员服务意识淡薄、党组织凝聚力下降等突出问题,弱化了村级党组织影响力。
农村党员队伍能力影响着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农村党员队伍能力建设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部分农村党员不能主动适应新情况、新要求,知识更新滞后、工作思路不宽、政策执行力不够、矛盾调处能力不强。目前,针对农村干部的培训不足,农村干部缺乏政治意识、市场意识的培训,以及各种政策执行能力的培训,致使其能力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需要,不能很好地带动农村致富,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导致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日益下降,相反,不少经济能人由于其带富能力强,在村庄的影响力高于农村党员。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城镇转移,乡村精英人才大量流失,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农村年轻人才缺少,致使村级党员队伍结构老化明显,影响了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近年来,尽管也有大学生村官党员的注入,但由于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与晋升机制的不完善,村庄难以留住这些外来的优秀年轻党员,不能有效带动并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能力结构,提高农村党员服务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部分农村党员服务群众意识淡化,宗旨意识较为淡薄,重对上服从轻对下服务,在工作内容上仅仅满足于完成上级交待的硬性任务,缺乏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关心基层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没有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甚至有个别农村党员以权谋私、优亲厚友、与民争利,而服务群众的意识较为淡薄。
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的经济待遇同外出务工村民收入相比普遍偏低,加上觉得政治发展不快,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挫伤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干劲,使得服务动力严重不足。有些党员和群众一样,甚至不如群众,过于注重私利,无奉献精神,服务意识淡薄,存在脱离群众的问题,党员的先进性没有体现。
由于农村党员队伍能力不足、服务意识淡薄,带来农村党组织凝聚力下降。一是群众感觉不到党组织在村庄、党员在身边。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没有关心基层群众想什么,很少与农民群众面对面地交心谈心,不愿倾听农民群众意见,加之“隐身党员”普遍存在,致使党组织未能及时了解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无法及时满足群众的切实需求,群众感受不到党组织存在,党员脱离群众现象较为明显。二是党支部书记、班子领导力不够,凝聚力下降。由于党员结构不优、素质不高,在党支部换届中,难以从本村选举产生合适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只能是“矮子里选将军”,一批“年龄偏大、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人进入了村“两委”,导致部分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减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有的党支部班子软、懒、散,作风不正,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党支部威信不高。
在城镇化深入推进与经济社会转型期,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增加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对于巩固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化解农村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构村级党组织影响力,要从资源整合、功能转型、有效嵌入、纳入考核等四个维度着手。
首先要有效整合优化基层组织资源。村支部、村党小组是村庄有力的组织资源。在城镇化与市场化浪潮中,党组织设置要秉承多元化、人性化、高效化原则,将党组织链条延伸到农村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发挥党组织在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夯实党组织执政基础,提升党的凝聚力。
其次要整合优化村庄人才资源。加强村支部班子成员培养,建立民主的选拔机制,将威信高、能力强、能带头致富的能人发展为党员,并进一步发展为村支部书记。同时,要加强对乡贤人才的挖掘,将本土的老干部、老党员、老书记资源以及乡土的各种青年才俊资源加以整合,团结在村党组织周围,为村庄发展献计献策,提升党的向心力、凝聚力。
随着农民独立性、自主性以及权利意识的逐步增强,行政命令式的治理方式很难得到农民的支持与服从。要获取农民的信任、凝聚人心,村级党组织需要实现功能转型,构建服务型的村级党组织。在留守群体增多的现实条件下,要做好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的关爱工作,为其提供贴心的服务,温暖“群心”。
村级党组织要能服务并带动村庄经济发展,有效维护村庄社会稳定。即通过整合村庄发展资源,带领农民发展产业,开展针对性的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新农人”提供信息、技术、资金扶持;协调处理好村庄社会矛盾,保障农民的安全与正当权益。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自主空间”的增大及其原子化、个体化倾向,成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下降的社会基础。要提高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就要在组织体系、价值理念两个维度将组织有效嵌入农村社会,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整合,提高村级党组织与农村社会的利益关联度,提升村级党组织影响力。
为此,党组织要有效嵌入农村自治组织、文艺社团组织等之中,建立各种功能型党小组,使之有效服务村民自治以及农民文化需求的供给中。党组织要有效介入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形成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推进农村“两新”组织党建,实现新兴社会领域“政党扩张”。同时,要将党的价值体系嵌入到农村社会之中,搭建有效嵌入载体,实现价值嵌入的柔性化、生活化、深入化、多样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村社会渗透力和说服力,阻止各种邪教组织价值、舆论的传播,引导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在农村社会生根发芽,并影响农民日常生活。
城镇化进程中,不少基层党委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抓党建不力、不严、不实,致使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滞后,影响了党组织影响力的发挥。要真正将“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落到实处,将村级党组织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在乡镇党委书记升迁考核中,首先要看抓村级党建的实效,提高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为健全农村党建工作责任考核体系,要完善《村级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对考核内容、考核方法、指标分值、考核结果运用规范化、制度化,形成责任明确、考核规范、评价科学、奖惩分明的村级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体系。具体将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党员队伍廉洁性教育是否到位,作为党委领导班子及成员党建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依据,营造“党建、经济”一起抓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