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晨麟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0016)
让美术更美
——《审美中变化的自我》教学案例
吕晨麟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0016)
[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高中生的学业生活可谓单调辛苦,每天与题海战斗,为考试拼搏,生活只剩彻夜灯火和无尽练习。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看似被边缘的美术学科却恰恰可以为学生枯燥生活带来一丝亮色。如何通过高中美术鉴赏这门独特的美育课程,达到让高中生放松身心,开拓思维,勇敢创造,释放个性的效果。我在近期开设的一堂高中美术鉴赏公开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中,取得了甚为理想的效果,在此谈一点个人浅薄的看法。
[案例描述]
(一)导入激发兴趣
以“百年内女子妆容变化”视频导入新课
师:刚才影片中,女孩子们的妆容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生:发型,面部颜色,唇色,发饰,耳环……
师:你认为她们的化妆趋势会因为什么原因而产生改变?
生: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种及肤色……
师:女孩子精心打扮自己,说明了她们对美的认识,她们的审美标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正如每年都会有巴黎时装周、米兰时装周,这些都代表了时尚美的流行趋势和前沿,色彩、形式、材料年年更新。当然在不同空间中,比如视频中的三个国家,在它们各自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教育环境、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对待美的标准和审美情趣都会产生变化。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二)鉴赏体会审美变化
1.绘画鉴赏对比
师:看一看西蜀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和南唐徐熙的《雪竹图》有什么不同(色彩、构图、绘画内容等方面)
生:《写生珍禽图》描绘造型写实,勾勒精细,颜色浓丽,画面上的内容是宫廷的珍禽异卉,具有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雪竹图》画面内容为江南雪后严寒的枯木竹石,画面充满野趣和写意的特点。
师补充两人生平介绍:黄筌是宫廷画师,徐熙虽然出身咱们南京“江南名族”,可是一生性情豪爽,志节高迈,不肯做官,虽然才华横溢,深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但他只愿做一个凡人,有“江南布衣”之称,善画皆是野外的花鸟鱼虫,汀塘水鸟,具有一种野趣。
师:为什么两个人会有不同的画技和风格呢?
生:因为他二人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环境习惯不同,因而志向、审美都不同。
师:这两位五代末宋初的大画家被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徐黄异体”。并且对后世书画家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当时两大流派。在这之后,文人画兴盛。大批有学识有素养,出身名门,在朝官员,具有艺术技能的文人墨客开始利用绘画来抒发情感。比如吴镇《枯木竹石》,比如徐渭的《黄甲图》,吴昌硕《三千年结果》,每件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与魅力。特别是最后两幅已经加入了雅俗共赏的世俗气,桃子代表长寿,竹子代表着虚心、气节。这些说明了时代特征对审美风格的影响,而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个性和审美情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
(2)建筑欣赏比较
出示两组宗教建筑:一组为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另一组是日本京都金阁寺。
师:从建筑造型、功能、材料、环境等元素上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处?
生:大教堂拥有大圆穹顶,圣坛,石制、广场……而金阁寺是楼阁式、佛塔、木质结构、周围自然风景秀丽……
师:欧洲公共建筑以古罗马巴西利卡形式为主,呈现拉丁十字型。基督教沿用了这种建筑布局,使教堂信徒们经过幽暗狭长的大厅,来到位于十字平面中心的圣坛时膜拜与畏惧心理达到极点。这样的格局适合基督教宗教仪式。而日本金阁寺建筑具有典型东方特色。材料一律用木制,它的三层寺塔,刚好是日本建筑的三个代表时期样式,平安时代,镰仓时代,中国唐风等。佛教禅寺有舍利塔,所以呈宝塔状。东方建筑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他们以敏锐的感官去探究空间深层本质,进而转换成建筑空间元素,以榻榻米,竹,石、纸,原木等,简单的构成要素,形成独特的日本美学。所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宗教文化也会使美的标准、建筑风格产生巨大的改变。
(3)书法作品探寻
师:我们都知道,中国汉字书法有几千年历史,分五体书,分别是楷、行、草、隶、篆。而楷书是形成年代最晚的一种,它始于东汉,成熟于魏晋至隋唐。我们今天就以楷书最成熟完美的时期,盛唐的两位书法家为例,他们是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以排名第一、第二的颜真卿,柳公权的作品为例,比较一下两幅作品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可以从笔画粗细、字型结构上来比较。
生:颜体字,字形较宽,笔画稍粗,竖画有向心弯曲的趋势……柳体字,笔画稍细,字形向内挤,较瘦……
教师补充:颜真卿是一个大忠臣,官至颜鲁公,太师,身经百战,立功无数,被奸臣陷害,去传旨叛军。明知有危险,视死如归,只身犯险,最后被叛军抓捕,不屈不挠。誓死不降被杀。这是一个人格道德极高的君子。所以我们看他写的《自书告身帖》,结体宽舒,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是书法美、人格美的完美结合,有天下第一楷书,第二行书之称。柳公权的《玄秘塔》字取均衡瘦硬,笔画斩钉截铁,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有“颜筋柳骨”之称。两位书法家出自盛唐,官居高位。习书有节,风格迥异,应是两位艺术家自我审美和趣味喜好不同。人格经历不同,对各自的艺术风格也会产生影响。
(三)各抒己见
学生结合刚才所学的鉴赏视角,通过相互讨论等互动环节,自由发挥表达观点:
(1)根据出示图片和文字分组讨论拉奥孔雕塑与绘画在造型上的区别?为何会产生区别?
(2)三张自画像反映了艺术家着装打扮造型方法都有哪些改变?说明了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质?
生:雕塑拉奥孔是古典风格,注重人物比例解剖结构,表现再现悲壮的瞬间美。
绘画说明格列科结合了巴洛克宏大的场面和动态的构图,有意识的夸张变形,烘托画面的悲剧气氛,强调主观感受,风格主义作品。
丢勒:着装华丽,精心打扮,自喻耶稣,提高自身艺术家地位,人物造型写实。
毕加索:着装休闲,人物造型平面化;
科洛斯:超写实主义,反对抽象,着装浮夸;
(四)美术可以更美
今天我们通过对中西审美变化的了解,清楚的看出社会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产生变化。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段是多样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和谐健康
的社会审美风尚和个人趣味。
[案例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针对课程安排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让兴趣做最好的老师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接近美术,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而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自然能起到激发兴趣的效果。这节课我特意选择女孩子的化妆作为切入点,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喜欢的事物中放松下来,而化妆也属于美术的表现形式。相比从前一上课就展示各种绘画、建筑、雕塑,学生对这些生活化的点滴更感兴趣,也更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意外的收获是男生对女孩子化妆的观察更加细致,分析的头头是道,这也让始终担心男生会索然无味的我松了一口气。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日益开放,对于美的追求已经冲破了传统性别区分的藩篱,成为所有人共同的向往。当学生对课堂主题“审美”产生兴趣之后,他们就更加容易以一种思维开放性的想象与理解的学习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二)让德育融入美术课堂
传统观念中,德育教育应该是文史哲这些学科的任务,美术就教教绘画好了。但其实,每位艺术家的创作特点都与他个人的人生志趣和追求密不可分,在品画析人之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体会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并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在鉴赏比较西蜀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和南唐徐熙的《雪竹图》时,我没有单纯着眼在画作色彩、构图、绘画内容方面的区别,而是通过对画家生平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人各有志,从事不同职业、身处不同生活状态都可以追求自己喜爱的东西,并在自己领域中独树一帜、成就一番事业。生活、职业不分贵贱,只有大胆追求,持之以恒才是最重要的。从素质教育角度上讲,这个例子也反映独木桥式的高考并非人生唯一的道路,由此让学生从古人的优良品质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三)让美术急学生之需
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美术学科往往处于被忽略的尴尬地位,甚至有学生问:为什么要学美术。确实,在一切为高考服务的指导思想下谈提高审美,谈陶冶情操似乎较难被充斥着实用思想的学生接受。但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书法教育被教育部不断提倡,并将相应要求列入教学大纲,书写水平的高低甚至关系到语文等学科的卷面成绩。而当代学生的钢笔字水平却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平时正规练习时间少,更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对书法的审美有缺失,不知道什么才叫一手好字。因此在本节课中我特意选择书法作为艺术风格比较的例子。而楷书是目前学生实用的字体,对他们的影响更切实际。颜体、柳体是最典型性的唐楷字体,“颜筋柳骨”在书风上更具比较性,学生也很容易区别开来,让他们在课内更有自信心去挖掘深层问题。过去学字大多只接触其中一种字体,现在将两种字体放在一起比较,同属楷书,同一时代,风格却大相径庭,让学生十分感兴趣。同时,这组比较把人格美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也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树立高尚的志向,建立良好的人格,这对他们走出校园,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四)让美术走进现实
建筑比较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将学生从相对枯燥的绘画美术中拉出来,回到现实生活里。选择形式上具有极大反差的教堂与寺庙式建筑,是因为这两类宗教建筑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因为熟悉,他们也更容易了解并愿意进行探讨。再结合高中美术鉴赏课曾经学习过的宗教美术欣赏《礼仪与教化》篇章中的部分内容,加深对建筑形式美学的理解,把握建筑造型风格与功能的联系。更让我意外的是班上有位来自有宗教信仰家庭的孩子,他迅速找到两种宗教在建筑形式中的表现方式,让班级其他孩子也体会到西方张扬而神秘的个性,东方内敛而宁静的气质。而两种不同气质对东西方审美眼光的影响也让这些在两种文化影响下长大的孩子们颇感兴趣。通过这个比较实例,学生们体会到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发散性、联系广泛性的艺术,让学生主动将身边的知识联系起来更有助于对美术学科的学习,此为相辅相成之理。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节课的内容是很有启发性的,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放开心胸,挣脱束缚,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树立自己的独特个性。艺术与人生一样远远不只一条路,不要被学习内容束缚住思想,勇敢追求,大胆创造。虽然在上课伊始,高中生回答问题还是有其通病,不够积极,怕回答不正确挨批评,胆怯等原因导致出现“冷场”的局面,慢慢的通过这一课学习,孩子们放松了下来,观察事物和理解问题可以更辩证和多角度了,每种风格特点都有它值得学习的地方,为何局限了自己想法呢?学生明显更为大胆了,在讨论和表述环节上也开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我想这也许就是目前教育环境下美术教育应该起到的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