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青
(山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浅析普通话水平测试作品中轻声词的使用
朱冬青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轻声在普通话中是一种普遍的音变形式。从普通话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变化而来,失去了原有的单音节调值,听起来短促而模糊。但变调之后它不属于的四种声调,它的表现形式在汉语拼音字母中不标注任何声调,这就是普通话中的轻声词。轻声词在现在看来,其定义、性质和划分情况仍处于模糊状态,至今在判定轻声词的时候仍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本文在60篇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诵作品中分析并总结了232个轻声词,其中划分了13个可轻声词,不考虑后缀“的、了”和语气词“啊、吧、呢”等两种轻声词情况。通过对这232个轻声词的分析和总结,划分了以下几种轻声词的使用情况。
轻声词;普通话水平测试作品;分类;使用情况
轻声词的分类:
名字后缀为“子”的词语,在这60篇作品中全部为轻声词,且出现频率较高。其中有19个词语,如“村子、铲子、孩子、金子、麦子、女子、妻子、梭子、柿子、小伙子、叶子、样子、院子、影子、种子、柱子、竹子、身子、儿子”。其中“女子”是属于可读轻声可不读轻声的词语。在1号作品《白杨礼赞》中,“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里的“女子”可读轻声;“这个女子年芳十八”里的“女子”是不可读轻声的。而后缀为“头”的轻声词有5个,如“前头、石头、想头、源头、馒头”。后缀“子、头”的词语在普通话中是比较特殊和典型的名字,后缀基本全部读轻声。这两种轻声词的类型放在朗诵作品中读起来比较口语化,而且接地气,很有人情味儿。这类名词放在作品中是具有实际含义的词语,“子”和“头”都是前面一个字的辅助,使得表达效果更加有节奏,从而加强文章的渲染效果。
凡是词语后缀为“着”不仅轻读,而且通常为动词,在六十篇作品中有这些词语有:荒着、划着、接着、看着、露着、落着、忙着、拿着、拍着、起着、随着、走着。在后缀为“着”的词语中“着”通常是修饰前面的那个字,如“走、拿、拍”等这类表示动作的字,这类轻声词可以增强动作的连贯性,因为这类轻声词通常后接名词,表示一个连贯的动作。例如,“拿着本子”和“拿本子”两个词语中,带有“着”的这个词语表示一个正在发生的连贯性动作,而“拿本子”只是表示持续性的动作和阐述一个未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例如,在54号作品中“一次,苏东坡的朋友张鹗拿着一张宣纸来求他写一幅字,而且希望他写一点儿关于养生方面的内容”,这个句子中的“拿着”正好说明了这个词表示一个持续性动作。所以,动词后缀为“着”的轻声词的使用,可以使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更具生动性,读起来也很有节奏感,为文章增添鲜活的生命力。
以“上、下、里、面”4个字为后缀的词语都是表示方位的轻声词,在朗诵作品六十篇中有:“船上、地上、戴上、挂上、赶上、街上、马上、爬上、树上、身上、天上、晚上、早上”。这13个词语是以“上”为后缀的,其中有6个表示方位词,2个表示时间,剩下的表示一个动作。以“下”为后缀的是“底下、乡下”,而以“里”为后缀的是“那里、这里”,这些全部都是方位的词语。这里词语的使用是表示一个大概的方位指示,而不是确切的某个地方,范围较广,所以词语表达模糊不确切,只能泛指大体的位置。
以“上、过、得”为后缀在词语中担任助词,是用来辅助前面的表示动作的字,从而形成一个连贯性的动作。例如,“见过”和“觉得、认得、记得”以及上面提到的以“上”为后缀的一些动词。这些都表示一瞬间的动作或一种状态。例如,在8号作品中,“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认得”在句子里面担任一个动词,这类轻声词的使用让词语在句子中更生动。又如,在10号作品中“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的“见过”这个词语也是作为助词出现,在这里轻声词的使用可以增添口语化特点,强调了词语的轻重格式,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以“这、那”开头的量词全部读轻声,其中在朗诵作品60篇中有:“这个、那种、那个”三个表示量词的轻声词,当然还有以“这、那”开头的表示方位的轻声词。但不管“这、那”后面跟什么字,一般情况下都读轻声。这也就是遇到就读轻声的情况。这些词语只是表示一个大概的量,而不是具体的,是泛指,而不是特指。即便是“这个、那个”两个词语也只是泛指,不确定所指的事物的量是多少。这类轻声词在使用的时候,应注意是用来泛指某种事物的。
名词性的重叠词读轻声主要表现为对人的称呼,如在60篇朗诵作品中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叔叔、太太”等词语。除了这些表示称呼的词语,还有“妹妹、弟弟、爷爷、奶奶、伯伯、舅舅”等,在普通话中这些称呼词语全部是轻声词,也就是第二个字读轻声。这种词语读起来只发前面一个字的确切读音,而第二个字则形成变调,也就是“轻读”。当然除了称呼类词语,还有普通名词“事事、星星”和形容词“整整”等。重叠双音节动词读轻声在60篇朗诵作品中主要有“常常、尝尝、看看、时时”。经过重叠可以使得词语本身的含义更加丰富,同时加强语气和效果,使得表达更加流畅。
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60篇朗诵作品的分析和总结,发现轻声词在普通话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因为轻声词难以分辨且没有规律性,容易产生歧义,所以在普通话中是一大难点。通过对这些轻声词的归类和分析,可以使大家在使用和朗读过程中更加注意轻声词的用法,以便提高普通话水平。
[1]劲松.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34.
[2]鲁允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45-55.
[3]李莎.轻声的形成和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34-45.
H116.4
A
1674-8883(2016)09-0308-01
朱冬青(1992—),女,山东泰安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影视语言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