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2016-03-01 22:41:11邓海威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人际精英集体

邓海威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浅析新媒体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邓海威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0)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进入了全媒体传播时代,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必然对未来民族文化的传播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外两大方面七个角度试图探讨新媒体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机制。

新媒体;民族文化;传播;作用机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改变我们的现实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发布的垄断,打破了精英阶层对文化传播的控制,使普通大众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然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民族文化传播机制又有何变化以及新媒体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

一、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一个人们共同体(如民族)的社会成员中作为接力棒式的纵向交接过程,这个过程受到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具有强制性和模式化要求,最终形成文化的传承机制,使人类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1]

1925年,法国社会学者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然而,对大多数族群而言,集体记忆意味着基于“我们”的话语和行动而形成的共同的命运感,共通的文化血缘和共持的价值信念。[2]

民族文化的传承可以说是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继承与传播,而保证集体记忆的传承就是社会交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就为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工具,如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社交软件为社会交往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同时,互联网拥有无可比拟的信息存储和即时检索功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更是为信息挖掘和使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如通过建设民族文化云平台,通过云技术为民族文化提供存储和传播的手段,公众可以通过访问云平台进行数据的检索、查看和下载。一方面,通过建立民族文化数字博物馆,作为网上展厅和实体展厅的补充,通过图片、影像、模拟动画、音频等方式呈现民族历史文化,公众通过终端可以足不出户体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但在享受新媒体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要防止工具理性,信息生产机制也会造成只“记录”不“记忆”的文化困境。当集体记忆窄化为社会记录,文化再生产也就简化为知识的存续和累加而非文化的传承。

二、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指对人与人之间或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然而,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3]

在人际传播中有一个很著名的“镜中我”理论,是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自我认识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我”。

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自我是自我认同的基石,即自我认同是在人与人互动中形成的。传统的人际传播主要通过面对面交流、书信、电话等方式,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拓宽了人际交流的途径和渠道,同时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交软件与千里之外的人互动交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且实时在线交流,可以不必像写书信需要花费较长的等待时间,而且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身体的缺席状态使人际交流成为常态。因而新媒体成为人际传播的新场域。

在新媒体塑造的场域中,人际传播的范围扩大至全球,人际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更为广泛的认同,这种认同会对原有的民族文化认同造成侵蚀和消解。同时,网络是一个无地域、无国界的全球性媒体,人们在使用网络时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增强了人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这种世界一体化的意识伴随的是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的减弱,民族身份的消解。

三、文化建构

如前所述,民族文化即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那么文化的建构则可以理解为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关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族群中的精英,这一点从一些代表性学术成果的论题中即可得到印证,如《村庄精英的行动场域、组织、话语与记忆》《集体记忆与精英行动》《地方精英与族群认同——一个村庄族群记忆的研究》。“这些人中有知识分子、商人、地方官员、医生或者其他有财富、有权力、有影响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通过对地方历史的重新诠释,可以有选择地强化某些地方认同的符号,从而主观地建构起一套与现实认同相符合的‘历史’。”民族、国家层面也是如此,生成集体记忆的权力场域总是为精英所主导。[2]

在传统社会,集体记忆建构被精英阶层垄断。从权力视角看,集体记忆本身即意味着结构性失忆,那些无法用来解释和合法化“现实”的历史元素,在充当历史“立法者”的精英那里往往“视而不见”,进而灰飞烟灭。[2]

如今,随着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当下进入了一个人人拥有麦克风的社会,每个可以接触到智能端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言,参与到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中。然而,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记忆建构的话语权在当代新媒体语境下重新分配,集体记忆的建构不再由精英阶层垄断,普通大众也参与其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10.

[2] 胡百精.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03):99+102.

[3]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03.

G206

A

1674-8883(2016)12-0347-01

猜你喜欢
人际精英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42
它们都是“精英”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14
警犬集体过生日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1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世界汽车(2016年8期)2016-09-28 12:11:11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