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德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6-03-01 21:24史建云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德育学校教育

史建云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江苏宜兴 214251)

新课标下高中德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史建云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江苏宜兴 214251)

本文从阐述当前高中德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更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手段;完善各项制度,调动学生主体性;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好潜移默化;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四个方面谈了增强高中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高中德育 现状 对策

一、当前高中德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德育的政治目的太突出

当前,高中德育的主阵地是政治课。教学内容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基本国情与形势政策等与政治相关的范围,而与高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领域则较少涉及。在某种程度上,高中德育更多地变成了一种政治宣讲,德育目的成了要把学生变成为一个“政治素质过硬”的人而非“懂得生活规范”的人。

2.德育内容远离生活,空洞乏味

由于德育内容与生活缺乏关联性,高中生自身在生活中的所遇所见与德育内容相契合的少之又少,高中德育给予学生一种假、大、空的印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上德育内容在文字表述上爱说教,只给予学生行为的标准而不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作解释,更让高中学生对道德教育提不起兴趣,德育在高中学生身上难以取得实效。

3.德育的教育手段过于单一

现阶段多数高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仍旧坚持灌输这一传统教学方法,老师们“晓之以理”有余,“动之以情”不足。德育的工具局限在教材、有限的影音资料、教学软件上;地点局限在课堂上;时间局限在上课时。通常情景是:老师拿着相关教材站在讲台宣讲,学生们坐在位置上,一语不发地默默接受。就算是讨论课,愿意发言的学生也只是少数几个人。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4.德育没有完善的考评体系,考核走形式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在现今高中阶段是普遍存在的倾向。高中德育目前仍没有形成一个完善、有效、可操作的考评体系。在高考的压力下,学校为了用升学率来提高自身声誉,往往要求把学生成绩与教师的奖金发放、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在这样的环境下,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老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工具课。德育过程变为了纯粹、说教式的知识传授。

5.部分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德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对德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中学的老师不仅要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们,还要在生活和教学中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品行去影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胸怀关怀、温暖学生。但有的老师在德育过程中“硬的多、软的少,罚的多、奖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批评多、表扬少,扣分多、加分少,强迫多、引导少,对后进生态度粗暴,动辄训斥、体罚甚至停课,致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不能及时与其家长联系,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容易产生逆反情绪,让中学德育难以取得实效。

二、改进高中德育的对策

1.更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手段

学校领导应树立“德育首位”的理念,加大对学校德育的投入,对学生既要育才更要育德,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既做学生循循善诱的师长,又做学生和蔼可亲的朋友;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运用价值判断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探索知识,了解知识,懂得怎么运用知识,知道怎么去判断对与错,让德育工作真正起到春风化雨的功效。教材编写者应联系实际,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喜欢读,让他们觉得学之有益,乐于探究。

2.完善各项制度,调动学生主体性

要让高中德育真正取得实效,就必须重视外因内因两个层面。高中德育的教育理念再先进,教材再新颖,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再高,运用的教育方法再妥当,都只是外因层面,高中德育内容不会因为这些的不断发展完善就能入学生的脑和心。所有德育内容,只有学生自己把它们内化了,才能形成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对事物的判断,外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因此,学校不仅要在学习中,更要在生活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校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各种竞赛,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例如,让学生会检查早晚自习纪律,检查做操出勤情况等,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学校还应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实践依然是青年获得真才实学、全面提高素质的大课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适应社会,能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政治认识。

3.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整洁、优美、蕴含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增强德育实效性不可或缺条件。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校园环境能够起到无声的德育功效。教室走廊墙壁上精选的名人名言;校园墙壁上醒目的校风、校训;语言精美的标语牌,内容丰富的黑板报;花园中矗立的名人雕塑;建筑物、休闲场所寓意深远的命名;不但能让事物本身成为校园的风景,更能让学生与高雅文化为伴,在品味中汲取内涵,在欣赏中深化信念,让道德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4.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

“正值长知识长才干时期的青少年,可塑性极强,但学生阶段,青少年自理、自控能力较弱,对自身思想修养认识不足,个人的思想行为受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影响极大,所处的环境、教育导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多管齐下。家庭和社会要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消除不良生活工作习惯、社会歪风邪气对学生思想道德政治认识的影响,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高中学生道德品质才能得到实质上的提高,高中德育才能取得实效。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 10- 24(1).

[2]李启平.中学德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8(9).

猜你喜欢
德育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