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芳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33中学 黑龙江大庆 163515)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刘忠芳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33中学 黑龙江大庆 163515)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留有更多的空间。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主要是从下面几方面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创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的。
挖掘利用 实际应用 能力培养
物理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课后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是课堂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应鼓励学生课后多动手、多动脑、多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读了“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后,学生课后制作了“土比重计”用来测液体的密度;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学生制作了“杠杆”;有的利用平面镜知识,制作了“潜望镜”;学了“光的折射”知识,学生制作了“青霉素瓶凸透镜”;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和“惯性”知识后,我还鼓励学生写了“假如没有重力”、“假如没有摩擦力”、“假如没有惯性”的小论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进行书本、桌椅、身高、手指等长度的测量,课后请教木工师傅讲测量的技术、自测从家到校步行和骑车的时间,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步行上学的时间约是骑车上学时间的4~5倍。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而应用意识的培养又来自于学生的不断实践。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源泉。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实践活动的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能源交通、环保、生态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能提高创新能力。学习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生进行“居民区、厂区、商业区噪声污染”的调查活动,并写出调查报告,针对其中的某些弊端提出创造性的建议。
学习了“光的反射”后,调查学校、家庭附近在社区的光污染现象,写出调查报告;学习“光的折射”后,学生收集生活中的镜子:汽车头镜、观后镜、反光镜,通过实例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了“凸透镜成像”后,组织学生调查图片、相片在档案和新闻中的作用,调查电影技术等的实践活动;学习了“质量和物质的密度”后,针对社会环境中大规模地开采与小型开发的经济社会价值进行讨论,让学生调查本地实际,到山上采集矿石测密度,并讨论开采价值;学习了“压强”和“大气压”后,让学生进行现场考察拦河坝、水库,请工程师讲述建筑技术、水泵的工作原理,说明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学习了“浮力的应用”后,组织学生参观石湖码头轮船的构造、满载量,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体现,其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创设稳定的创新环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不能达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日食、月食”教学中,我通过播放日食、 月食形成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得到一个直观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电流这一部分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制作出电荷的定向移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在电压的教学中制作“水压”作用下水流持续流动,帮助学生理解电压的作用。多媒体使教学的过程变得简捷、生动、有效,特别是在教学的引人、概念的描述、发展的预测性展示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网络以其充足的信息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其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的交流更及时、开放。对一些选学内容,我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网络资料,进行自学,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如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内容时,我除了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还让学生进入相关网站详细了解飞机的原理等相关知识。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新教材的使用上,我认为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教学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感觉物理知识有趣味、有用的基础上,在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