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
(新疆师范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乌鲁木.830054)
建构主义视阈下的高校课堂教学
. 军
(新疆师范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乌鲁木.830054)
. 要:传统高校课堂教学在信息时代已经无法完成系统性的教学过程。新的时代对高等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建构起一种多维度的学习和教育体系。建构主义理论对我们建立这样的课堂教育教学体系具有借鉴作用。
建构主义;高等学习;课堂教学
高等学校的课堂学习是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进入的一个更为高级的学习过程。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化,很多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上仍然遵循以应试教育的“记忆、认识、背诵”为主基调的学习方式,尤其是文科类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锻炼,导致眼高手低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认知状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方式在初级知识形态中具有一定知识学上的价值,但在强调创新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和培育的高等教育中就突显出弱势。时代发展对我们的高等教育受教育者提出了更为高端的时代要求,即创新能力、推理能力、逻辑能力等的培育和培养。因此,在当下高等教育中引入适当的方式建构起大学生们学习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极为迫切的时代课题。
(一)建构主义
所谓建构,也叫做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个集合。一个机构的界限要由组成这个结构的那些转换规律来确定。在目前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里,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教育者就极为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教育模式。各个学习阶段用考试的方式衡量学习过程的效果,分数成为考核、考试的核心指标。这种方式将整体性的知识体系“切碎”为个体性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考试试卷上是单独存在的。学生的考试和考核就是在零碎的知识点的基础上依靠记忆的方式“复制”教师的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往往随着考试过程的结束而结束。各科知识点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实践通常不是融通的,由此形成学习是学习、工作是工作的隔离状态。学习不能成为工作的能源供给基础。
建构主义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初在语言学中由索绪尔提出的关于语言的共时性的有机系统的概念和心理学中由完形学派开始的感知场概念。这些概念在教育心理学中得到证实。教育心理学大师皮亚杰认为建构主义的特点是在一个学习领域里能够依据自我的原理建构起一种自我行为的解释体系和规范。他认为,知识在学习体系里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局部的、碎片化的展示。脱离了整体性的知识只是知识的片面化和有限化。只有在一个整体的体系里知识才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知识本身的历史实践性和信息的可传播性。在实践中,知识不是以片段性出现的,而是整体性;在知识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渠道中,只有完整的信息才具有传播价值。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学科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的是一种基于原则基础上的建设性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学习和教育领域的主流,关键就在于建构主义对知识本身不是进行相互拆解,而是基于知识自身社会实践性的基础上按照人与人交往的内在需要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认同和相互塑造的体系化理论。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者们强调对学生的学科理论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对学习过程来说极为重要。学习是一种个体基于自身需要的主动行为,这个行为是人作为社会性交往的内在心理需要,是人在生产和生活的真实状态下的自我实现和完成。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基于学习的基本信息要求以记忆、认识和背诵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这个合理性属于知识的初始阶段。但在高等教育阶段还以这个目标作为整体学习体系的核心指标,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不是以生产和生活的社会需要为核心内容,而是以考试分数作为学习的基本需要。这样就偏离了知识来源本身的内在价值,得到的知识既不能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在这个基础上再次生产更具有时代内涵的新知识。因此,基于知识的本性,建构主义认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探究、讨论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头脑中主动建构各类知识。在知识的有意义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习本身也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简单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学习过程,而是在教与学的双向环节里将知识作为一个载体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进行流通,让知识在流动中产生知识的增量。
建构主义理论体系里,学生在开始高等教育过程中,其内在的价值诉求不应仅仅停留在一种心理状态的模仿上,而是更为重视这个心理过程的创新性。这个过程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得到成熟发展后形成个人自身的认知场。这一认知场是作为个体的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学习者基于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所孕育的认知基础,充分体现了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对于人自身和自然的思考及知识的积累。
(一)在课堂教学中建构正确的知识观
知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解释和理解世界的一套体系。这套体系是以体系化、信息化、流通化为主要形式的人类智力成果。知识本身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人们在实践中由经验感知后沉淀下来的自我思考。这种自我思考往往是在假设、判断和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感知性认识。因此,知识是记载人类实践和认知活动的思想成果。随着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实践的不断进化,知识本身也有一个生产和再生产过程。这个过程与人类进步过程是相一致的。
但由于人类的实践行为本身在更为广阔的时间——空间域内是无止境的,人类得到知识的过程也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21世纪,随着人类实践领域的极大扩展,人类获取知识的总量也在不断膨胀。由此,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不再是依托于原有知识系统的简单复制,而是不断叠加和累积所产生。对这些巨量知识体人类不必通过简单记忆的方式就可以穷尽和掌握。人类的知识形态须能够具有自我的不断更新和创新。这对当前高等教育而言尤其重要。传统应试教育是在农耕文明基础上产生的认知和传授体系。这是一个简单系,只有在微量知识的基础上才可以成立。而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类每天生产的新知识已经不是人类单个个体所能穷尽的。这就要求知识学习过程的专业化、分类化和体系化。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也就必须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知识学习方式,建构起知识的体系化认知系统。
(二)在课堂教学中建构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是认知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如今在这个学习型时代将成为一个人贯彻生命始终的一种状态。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本身是一种客观和主观并存的存在体。每个人基于自身先天自然条件和后天社会条件的不同开始建构起适合自身的学习体系,这个体系是人面对极为复杂的人类社会体所必须呈现的一种存在形态。当代世界是按照一种社会进化论的方式建构起来的,这就要求人在知识面前必须完成一种社会的进化,即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叠加。人们通过个体的感官系统认知整个外在世界投射在人个体上的信息,由此形成人认识世界的直接经验,这些直接经验成为人学习的基础。人们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自我学习和完善,从而有了对于世界的理性认识。高等教育中,由于学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成熟,对理性认知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认知的过程来说,处在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认知和复制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包含对学科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演绎、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就如,在课堂教学中对文科类知识应用数学推理方式教学,从命题假设到逻辑起点的设定,再到概念和判断的运用,最后完成对整个命题的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更多知识点不再是书本上用文字的方式标注的知识,而是这些知识成为一个证明体系的内在逻辑证明过程,这些过程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自身知识进行有效引导和合理推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这就需要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一种更为高端的学习形态,即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思辨思维的锻炼。这种锻炼是脱离了知识的经验基础,是在教师的理性引导下通过理论假设、判断和推理完成的一种认知形态上的再认识。因此,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是学生在知识形态的经验认知从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的重要平台,在此形成的学习观对学习者今后的人生学习过程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在课堂教学中建构正确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是建立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基础上学生和教师面对面、点对点的信息单向流通过程中。在有限的知识形态里,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集中面授的教学方式在当下知识爆炸年代的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不再成为一种主要的学习形态。
建构主义认为,现在学生学习是一种多维度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全面改变,更是学习哲学的全面调整。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教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许多新见解,比如,合作式学习、网络化学习、互动化学习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性地完成知识最为基础的认知和普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内在整合和集约化。这就对课堂教学本身提出更为高端的要求。基于这种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发生全面变革。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主导者——教师就需要进行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调整。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系统里,教师不再纯粹备课、写教案,也不是制作PPT和放映视频,而是要建立一种多维度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不是仅仅将学生作为一个单向的学习者,更要将学生作为一个教学过程的合作者,一同掌握教学资源,一同分享教学内容,一同制定教学计划,一同完成知识更新。在传统的学习形态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被动者和应付者,而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将是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因素和参与性因素。这样,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割裂的对立面,而是一个系统中的不同子系统,两个子系统的正常合理运转是整个学习过程正常运转的核心构建。在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教学体系里,教师不再是一个单向的信息提供者,而是一个信息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和布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关系引导学生从记忆——背诵的逻辑里走出来,运用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知识的自我寻找和自我证明。
[1] 叶浩生.心理学史(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Hergenhahn B R,Henley T B.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M]. Cengage Learning,2014.
[3]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2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 皮亚杰.建构主义[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
[5] 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静)
On Teaching in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LI Jun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The paper holds that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is unable to complete the teaching process systematically in the information times and the new times presents a higher requirement for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hich requires the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a multidimensional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system.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uch system.
constructivism.learning in universities.classroom teaching
G64...
.
1674-8689(2016)02-0026-03
2016-03-29
.. 军(1970-),男,重庆人,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学、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