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军敏感事件的舆论应对策略

2016-03-01 18:37李承霖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军车舆情官兵

李承霖

(南京政治学院 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 南京 210003)

涉军敏感事件的舆论应对策略

李承霖

(南京政治学院 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 南京 210003)

关于军车的舆情涉及各级部队和具体官兵,因此在舆论应对上需要包括军车管理部门和新闻宣传部门在内的全体官兵在现场处置和事后舆论管理的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以实现防止发生网络热炒、发生后能够尽快疏导、为军车问题“脱敏”的三重递进目标,有效引导舆论。

涉军敏感事件;舆论应对;军车

近年来,网络舆论对于涉军事件的关注热度始终不减,而且多数呈现出负面倾向,形成了“逢军必炒,逢炒必热,逢热必被黑”的恶性循环。与其他的涉军敏感事件相比,一方面,由于军车问题往往被贴上“腐败”、“特权”、“权钱交易”等标签,动辄引起较大的舆论关注,表现出突出的敏感性和危害性;另一方面,军车问题具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涉及各级部队和官兵。因此,防范此类舆情酝酿成为热点事件,修复已有的负面影响,仅仅靠军车管理部门和新闻宣传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需要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

网络热炒军车问题的有效引导包含3个依次递进的目标:一是防止发生网络热炒;二是发生后能够尽快疏导;三是为军车问题“脱敏”,补上“短板”,修复因其而受到损害的军队形象。

网络热炒军车问题的应对处置,需要军队宣传部门和军车管理部门、主流媒体、网络信息监管部门、各级部队以及官兵个人的协同努力。从军队角度看,所需投入的努力大、所需进行的工作头绪多、内容复杂,但归纳概括起来,实际包含两个方面:现场舆论处置和全程战略管理。

一、现场舆论处置

现场舆论处置部分主要是军车事件发生现场人员和涉及部队在第一时间需要采取的舆论应对举措。

首先,当军车的某一行为造成现场群众围观以及拍摄时,在现场的人员要迅速统一思想和行动,以维护军车和军队形象为大局,冷静周全地处置现场情况,控制事态发展,切不可冲动应对、情绪用事,更不可卷入冲突。

其次,在现场的人员要第一时间如实向所在单位领导报告情况,以便上级领导及相关主管部门能够根据反馈的现场情况作出判断,及时部署下一步的处理方法。

第三,单位掌握情况后,要将情况第一时间报告上级尤其是舆情监测部门,同时给予现场处置的明确指示,或派专人赴现场参与处置。此时应避免严厉批评现场人员。

第四,现场人员应约束自身言行,并与现场群众和执法交警有效沟通,避免旁观者拍摄引起误解、激化情绪的图片或视频。当受到部分群众现场质问时,要耐心细致地讲述事件发生的经过。如果责任不在我,应该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妥善解决现场状况;如果责任确实在我,更要态度诚恳地承认错误,以平复围观群众的激烈情绪。

第五,注意保存现场图片、视频等证据材料,掌握执法交警、事故对立方、部分旁观群众的通联方式。当网上出现不完整信息造成网民误读的情况时,这些信息和材料能够还原现场的真实情景,为网民做出理性判断提供材料。[1]

二、全程战略管理

实现对网络热炒军车问题的有效引导,尤其是要逐步修复不时出现此类舆情对军队形象的积累性损害,仅仅针对一时一事的网络热炒现象,由涉事单位和官兵做好现场处置,由相关主管部门做好媒体应对沟通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整个军队的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而言,还需要把加强综合防治、消除网络热炒军车问题和其他涉军敏感问题的舆论土壤、夯实公众对军车的信任度和支持率作为更重要的舆论应对和引导目标。这方面的工作,实际就是围绕军车这一公众关切点进行战略传播。其要点包括:

首先,要抓住典型个案,抓住舆论关注的契机,进行深入剖析,以正视听,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增强对此类事件的鉴别力。例如,一段时间以来网络涉及军车问题的舆情平稳,就跟2013年7月24日晚《焦点访谈》播出“让假军车无所遁形”专题有关。这期节目结合南宁6.14事件真相大白、责任人被审判的契机,集中剖析数个假军车引发谣言的案例,让公众再遇到类似军车事件时,产生“假军车可能性”的预判,抵御网络炒作的发生。近年来,主流媒体纷纷开办针对那些流言、传言、谣言和谎言,通过深入调查和科学判断,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专题专栏,如《人民日报》办的“求证”栏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设置的“真相调查”专栏。新浪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也开辟了辟谣渠道。这些,都给我们澄清谣言、维护形象提供了制度化的高质量平台。

其次,在官兵的教育管理方面,一方面,提升全体官兵面对全媒体传播环境的风险意识,防止在不经意间引发炒作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提高官兵的媒介素养和沟通能力,当出现情况时,涉事官兵就可以在一线成为妥善处理事态的前哨,有效防止舆情的扩大。[2]另外,还要根据单位实际,加强对军车执行任务舆情风险的预判,必要时,还要提前准备预案并进行预演。

第三,因地制宜地在合适的层级建立部队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公众对部队各方面的建设性评价,查知网络空间中涉及本部队的信息变化,从中发现可能引起网络热炒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舆情风险不良倾向和苗头。

第四,在处理涉及军车的话题及相关问题时,不能以息事宁人为原则,也不能一旦息事宁人就宣告收尾。要持续调查和掌握并且注重公开各方面证据,向舆论场投放后续信息,暴露恶意造谣者的丑陋面目和险恶用心,最终起到教育公众、消除网络涉军舆论中的非理性成分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向公众传递军队彻底治理特权军车的决心,既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更要保证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确保军队的公信力,集聚网民信任的正能量。

第五,增强正面宣传的有效性,根据新媒体的特点,把握受众心理,做出读者乐意接受的正面宣传。例如,在介绍军车整顿的突出成果、宣传转变作风的坚强决心之时,应当避免简单地罗列数字、高喊口号,而应讲述真实生动的故事,才更能贴近读者的需求,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第六,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治理模式。可以设立统一的军车违章群众举报电话,成为与群众沟通动态、及时维护军队形象的渠道和窗口。必要时,由保卫部门协调公安等部门,对恶意攻击、影响恶劣的谣言进行揭批究办。

[1] 黄勤,付德勇.网络涉军舆论的引导[J].新闻战线,2011(07):75-76.

[2] 孙磊.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0-31.

G206

A

1674-8883(2016)07-0115-01

猜你喜欢
军车舆情官兵
被烧毁的军车
东风猛士军车立足未来战场需求实现系列化车族化平台化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军车通行高速公路信息共享系统方案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