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基础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架构设计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系统设计与实践研究》成果介绍

2016-03-01 16:23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育人职业

叶 朝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社会不仅需要有较高理论水平和高学历的管理人才,而且大量需求那些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实用人才。在这个方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需求是相一致的。从某种角度说,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各行业不断输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实用人才的同时,立德树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和改进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市场形象的塑造。如果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是停留在职业道德知识的传授上,那么,学生即使了解和掌握了书本上的道德规范,也很难在今后的实践中将它们转换成为必要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相对于对企业而言,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思想依托。所以,应科学设计高职的职业道德教育架构,使其与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1]我们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改革,而且有助于围绕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形成来实现课程整合,以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构建和素质的提高为目的,从而实现服务专业、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目标。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高职不同阶段(情境)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的区别设计与研究:把高职不同的学习情境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实施方法加以区别和设计。这种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情境、不同方法的教育,有助于落实教育的效果,提高针对性。

2.职业道德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调设计与研究:职业道德的显性教育主要体现在课堂知识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制度)文化教育等;职业道德的隐性教育主要体现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与养成、班级文化建设管理、社会实践的参与、校外顶岗实习实训教育等。高职学生学习期间不同阶段(情境)下的职业道德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交叉与协调配合,有助于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职业道德教育的衔接机制和管理机制设计与研究:职业道德教育是系统工程,只有衔接紧密才能保证其效果的针对性、长效性。在不同阶段(情境)下对高职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教师、辅导员、行业专家等)是不同的(即谁来教、如何教),对其的管理要求和教育操作要求也有区别,而完善的制度设计是实现目标和取得成效的保证。

4.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和研究: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的升华进而在职业行为上的自觉性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要体现系统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保证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二、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创设了适合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不同阶段(情境)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教育方案

该方案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主要在第一学年上学期)。这个阶段主要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个人角色的转变,学会正确认识自我,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与潜能、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生初步认识职业道德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树立初步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通用性技能,提高基本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专业思想准备。[2]尽快让学生了解专业及熟悉专业的能力要求、专业发展的前景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积累阶段(主要在第一学年下学期至第二学年下学期)。通过学生各种素质的拓展活动,培养学生较强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和职业观。通过开展人才咨询、提供职业信息、职业能力测评、打造创客空间等方式,推荐和鼓励学生参加职业培训、社会实践、创业锻炼等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未来专业的发展趋势,拓展职业知识技能,提升自我素质并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3]不断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定位阶段(主要在第三学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修正,使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个人职业发展评价,确定合理的择业期望标准和职业定位,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通过导师辅导、职业信息的收集和筛选、就业技巧培训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素养和能力,树立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身份的过渡与转换。

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一是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企业的普遍要求,推行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岗敬业,是一个人从事职业工作的内在要求。实施爱岗敬业教育,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品质形成的基础和保证。我们还重点强化了以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为核心的职业纪律教育。遵纪守法是公民的基本道德,也是从事职业的基本要求。只有学生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逐渐把法纪约束内化为自觉行为,由他律转化为自律,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注重把健全的人格培养作为职业道德教育取得成效的心理基础。提出了“道德提升,从心出发”的思路,构建“点”(面向“问题个体”学生的网络心理互动)“线”(面向“特殊群体”的团体心理辅导)“面”(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讲座)并且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面面俱到相结合的立体化职业素养提升体系,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实现了职业道德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调配合,体现了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职业道德教育的显性教育主要体现在课堂知识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制度)文化教育等;职业道德教育的隐性教育主要体现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班级建设管理、参与社会实践、校外顶岗实习实训教育等。学校的管理制度与企业的管理制度虽然有区别之处,但相互之间可以学习借鉴,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的制度。实践中,我们在高职订单班如“金鹰轨道”班、“神龙”班等都推行了“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理念、制度和运营方式融入到学校的班级管理中,推行学校的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对接,实现学习岗位和工作岗位要求的贯通,解决了高职学生学习期间不同阶段(情境)职业道德显性与隐性教育的交叉与协调配合的问题。从对这些实验班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看,职业道德素养方面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三)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过程导向性,我们有效重构、科学序化了教学内容,构建和实施以思政课为主渠道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体系,强化思政课程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建立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依据职业活动与工作实际,立足于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分析,面向职业岗位与工作实际,打破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融合式的课程改革,将从业所需的人文知识、基础技能、职业态度和素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开发出不同的学习领域及其每个领域内相应的学习情境单元,使思政课程的教学能穿插到各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做练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并最终通过就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来检验教育实施的效果。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如中国南车襄阳分公司轮对车间车工班长毛随甲,中美诺威特生物营养(湖北)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监、总经理助理沈国涛等。

(四)大力推动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开发了基于事实—思考—知识—思维—实践的“5S”教学法和校本课程(案例教程)

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并实施多方位的社会实践(推行“1+7”实践教学形式),以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为依托、效果检测为目标构建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新路径;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营造“校园处处有教育、员工人人是老师”的育人氛围。[5]构建了以第一课堂(课程教学)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第二课堂(校园生活)的注重养成、润物无声,以社会课堂(社会实践)培养责任、拓展理想的“三个课堂”协调一致的育人体系。

三、推广和创新价值

(一)对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系统规划与设计,提出了一个比较科学、新颖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结构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和调查研究法等,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高职探寻“把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的可行方式提供了文本借鉴。该研究对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操作流程所进行的系统规划设计,解决了目前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空泛问题,实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该研究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突破高职院校将心理教育纳入职业道德育范畴进行理论研究的思维模式,从心理学和教育应用的角度进行研究,强化心理教育实践应用中的“育德”功能。二是在体系上突破传统的心理教育只针对问题行为进行研究的模式,强调心理教育对于所有人的发展的影响,包括人的正常发展和问题行为的教育等。

参考文献:

[1]王水成,赵波.职业道德论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3-106.

[2]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178-179.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11-215.

[4]吴建平.高校公共课理论精品课程开发与教学技术改革及质量考核评估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97-101.

[5]顾明远.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育人[J].教育研究,2010(1):56-58.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爱的职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