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郭凯鑫 张荣芬
(贵州大学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浅析国际化视野下的贵州省电子信息类人才*
王旭 郭凯鑫 张荣芬*
(贵州大学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摘 要:贵州省电子信息类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后发优势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应对电信类人才国际化的挑战,吸引、培养并留住大批不仅熟谙国际行业规则、具有敏锐的国际意识和战略思维,同时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优秀电信类人才尤为重要。他们是贵州电信类产业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我省各级政府、电信类企业以及各类 高等院校应当立足省情、着眼实际,积极探索出一条不仅符合贵州特色,同时又体现人文关怀,包容开放的电信类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电子信息 专业人才 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人才流动全球化的步伐,尤其是行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国际化程度。如何更好地应对电信类人才国际化的挑战,吸引、培养并留住大批不仅熟谙国际行业规则、具有敏锐的国际意识和战略思维,同时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优秀电信类人才,已成为我省各级政府、企业和高校所面临的共同课题。[1]
电子信息类人才国际化,涵盖了整个电信类行业人才构成、人才流动、人才个人素养、人才教育培训以及人才评价与人才政策法规的国际化等。一方面,从环境角度来讲,我省必须努力构建一套复合贵州特色、行之有效的适应电信类国际化人才引进、成长、发展的有利环境和保障措施;另一方面,从个体角度来讲,我省从事电信类的团体或个人不仅要熟谙国际电信类行业规则、具有敏锐的国际意识和战略思维,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应在国际电信类全球化竞争中努力争取主动、善于把握机遇,并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因此,我们要求的电信类国际化人才至少应当具备以下五种基本素养:1、具有国际化、开放、包容的视野与思维模式;2、熟练掌握电信类专业国际最先进的知识结构、技术和信息动态;3、熟知电信类行业的国际运行模式,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化协调能力;4、熟识中外文化风俗,具有良好的跨文化跨风俗交流能力;5、具有较强的运用和处理电信类行业专业信息的能力。具有这些良好素养的国际化人才才是整个贵州电信类行业真正的“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他们处在整个行业生产力的最顶端,是整个行业生产力中首要的、重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2]
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社科院编撰的《贵州省人才资源统计报告-2013年》和《贵州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省委省政府为引进高科技电信类国际化人才,相继制定并出台了《贵州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贵州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贵州省“5 个100工程”人才支撑工程实施办法》、《贵州省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着力实施人才培养与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各类人才引进项目80余项。截止2013年,引进各类国际化电信类专家、学者来贵州定居、工作已达400多人次,同比增长22%。至2014年,相继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立了国家、省、市级三级高新产业园、高科技示范单位、大数据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实施“5个100人才专题培训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电信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方针,开展行业内人才海外培训业务,同时积极推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截止2012年,贵州大学已建成了“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及“植物保护”等共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4至2015年连续两年举办“贵州省人才博览会”,其宗旨就是为了广纳天下英才,尤其是电子信息类国际化人才到贵州来,发展和建设贵州,共创美好“新”贵州。[3]
贵州省电子信息化、大数据产业的应用和发展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强劲的内生动力,人才国际化的后发优势明显。一方面,从环境和资源上来讲,贵州省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交通越来越便利,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这里有丰富的与电信类、大数据产业息息相关的硅、锗、镓、锰、锑、铝、锂、稀土等矿产资源,为我省电信类、大数据类产业的后发赶超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保障。另一方面,从政策上讲,国发2号文件(国务院为贵州新型产业的发展专门下发的红头文件)明确指出,国家将全力支持贵州省大力发展并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类及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着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软件开发等高精尖产业,同时加速三网融合以及新型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要实现贵州电信类人才国际化战略就必须立足于省情、着眼于实际,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统帅,以打造电信类人才创新环境为切入点,吸引并诚邀电信类高端国际化专业人才为工作重心。[4]
对于政府工作而言。首先,政府要做好职能转变,从以前的以统管为主,转为以引导为主,以营造良好的电信类国际化人才引进、培养和应用的氛围为主。对于电信类国际化人才,政府需要以政策法规来引导并积极参与人才需求分析、引进。其次, 要打造好良好的工作与经济环境、国际化通用人才制度和开放性文化兼容模式。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电信类人才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前提,而优质的经济环境,则能够为电信类人才国际化战略提供多方面的条件支撑,是实现电信类人才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对于高校电信类专业而言,加快培养自己的具有国际化思维模式、掌握国际电信类最新动态,具有开创精神的国际化人才队伍责无旁贷。其一,坚持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立足省情,立足实际,进一步深化“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利用外语和专业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的能力。其二,积极更新传统教育理念与办学模式,全面实现全省高校间的优势资源共享。
对我省电信类企业而言,参与国际电信类竞争经验的缺乏,国际化战略的理念不够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过于单一,企业内部技术人才外语应用能力较差等问题,很难促使本土人才实现国际化,更甚会造成这些人才的再度流失。为此,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其一,必须树立起符合贵州电信类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创新培养观,同时系统地规划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其二,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形成开放、包容、多元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想面向全球发展,就必须跳出在贵州
本土形成的狭隘视野,实行开放、包容、多元的企业文化。其三,探索并健全以人为本、以提高员工满意度为原则的具有鲜明贵州特色的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各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其目的在于有效激发员工创新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有效地设计企业的激励体制,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坚持物质与精神激励并举,注重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激励,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激励。坚持刚性与柔性激励并举等原则。最后,应尽早建立并完善电信类企业自身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内部专业人才国际化队伍体制。可以考虑从一下三个渠道实现内部专业人才国际化的培养:首先,要加强企业内生优质资源建设,选拔那些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准高、外语优势明显的年轻人才,以充实自身专业人才国际化储备队伍。其次,强化海外实践锻炼,同时采取订单培养,每年与各大院校合作,选拔一批新分大学毕业生到高校、或者出国去进修、深造或交换见习,从而加强自身后备国际化人才建设。再次,坚持项目培养,积极采取“师徒结对子”方式,将新人和技术经验成熟的国际化人才组成团队,“师徒结对子”、师带徒,从而有效地实现人才促业务,业务促人才的崭新局面。最后,坚持岗位互换培养原则,坚持区域、不同部门、不同职务、不同业务间轮岗互换交流,到基层中去,到市场中去,在历练的同时,熟悉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从而增强国际化竞争意识,提高国际化水准。
参考文献
[1] 申渝. 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 北京﹕ 中国人才. 2002(09).
[2] 陈关聚.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创新效率研究[J]. 北京﹕ 中国科技论坛. 2015(09).
[3] 孟秀勤, 史绍洁. 国际化人才战略与开发[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4] 许彬彬, 谢作渺. 实现人才国际化的策略[J]. 北京﹕ 国际人才交流, 2008, 6.
[5] 孟秀勤, 史绍洁. 国际化人才战略与开发[J].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王旭(1984-), 男, 汉族, 贵州贵阳人, 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纳米功能材料,
张荣芬(1977-), 女, 回族, 贵州兴义人, 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电路与系统、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
*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2014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