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楠
(尼勒克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新疆 伊犁 835000)
分析县级新农村建设中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
李楠楠
(尼勒克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新疆伊犁835000)
县级广播电视新闻是我国的基层广播电视机构,直接面向农村基层,县级广播电视具有接近群众实际生活的优势,能够将基层人民的生产生活、群众意见、要求及心声等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从而发挥出广播电视事业服务于群众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出发,对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分析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作用和具体方法。
县级;农村建设;广播电视新闻宣传
新农村建设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参与,需要社会各阶层力量一起努力。而广播电视作为思想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农民群众,需要更多的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他们满足需求的重要途径就是广播电视。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涉及农村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此外,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乡风文明。主要是将农民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包含了文化、风俗、社会和法治等内容,必须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加大对农村文化工程的建设,让农民群众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中。第二,村容整洁,是对农民生存状况的改善,是生存状况的重要标准,要做到农村面貌的整洁,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环境。第三,管理民主是完善健全农民自治制度的要求,是主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含义。广播新闻作为宣传的重要途径,必须结合党的实际工作与“三农”政策,贴近生活、接近农民,创造一个正确的舆论氛围。
县级广播电视和市级广播电视台相比较,在新农村建设中县级广播电视具有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地域性。县级新农村建设中广播电视最了解当地的民生情况,和当地情况密切相连。因此,新闻宣传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农民群众更容易接受符合自己品味的电视节目。第二,内容具有针对性。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任务,要求具有阶段性,高要求、任务重和内容多。县级广播电视因熟悉了解本地情况,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明确宣传内容开设节目、栏目等。可依据工作中发生的新问题及新情况,及时进行思想沟通,帮助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第三,传播即时性。和报纸等媒体相比,广播电视传播速度较快,特别是现场报道能够与新闻事件间进行同步传播。而且,还可以开通直播节目,和农民面对面交谈,及时倾听农民群众内心的想法,以便政府、相关部门与农民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第四,收视便捷性。由于受各种因素(文化素质、欣赏习惯和生活消费环境等)的制约,与报刊、网络等媒体相比,农民相对比较习惯听广播、看电视。农民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看,能够及时获取知识与信息。这样一来,广播电视收听收看的便捷和农民生活习惯比较贴近,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可促进县级新农村建设。
(一)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和谐环境
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良现象(假种子、劣质化肥、假农药、压级压价收购农民水果蔬菜、生猪和粮棉等)。广播电视新闻在宣传中央及各级政府的“三农”政策时,还需要宣传报道各地区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典型事例,通过对各种不稳定因素(坑农、伤农和害农)的适当告诫、劝导及批评监督,从而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例如,中央台《聚焦三农》十一特别奉献:我们的新农村。自2002年开播以来,始终坚持接近生活、接近农村、接近农民的创作观念,对党与国家的“三农”政策进行宣传,密切关注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新闻事件,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新闻宣传作用,备受业界认可,取得众多好评的同时提高了收视率。
(二)弘扬正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努力弘扬正气,使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培养新型农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会经营、有纪律和懂技术等)。鼓励与支持农民发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和创新创业的精神,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如依赖等待、坐享其成等。将各地农村典型案例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农民群众伟大的创造力、歌颂各农村地区中的新人新事,让农民满怀激情地去创造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三)扬容抑耻,培养一个具有文明道德风尚的新农村
目前,农村中各种消极落后的现象还没有完全绝迹,封建迷信、赌博偷盗、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等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而社会道德规范中“八荣八耻”的基本标准,也是营造和谐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县级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宣传,对人民群众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进行确定,从而形成团结互助、融洽和谐、扶贫济困和理解宽容等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带动农民“精神增收”,营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精神是支柱、文化是底蕴。据相关资料可知:在我国农村5亿劳动力中,文化程度在高中和高中以上的约为13%,49%为初中文化,38%为小学文化,而且大部分低学历人口集中在不发达区域。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不但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的资讯服务,更要利用不同的节目传播先进文化。利用电视剧、综艺节目及文艺节目等,通过戏剧、舞蹈、歌曲和相声的形式,寓教于乐、贴近生活、愉悦民心、鼓舞民志。
广播电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应时刻坚守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的位置,正确合理地处理好接近性,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把握正确舆论的同时,创作农民群众爱听、爱看的节目,让广播电视新闻时刻接近生活实际,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质量。
[1]方维林.新农村建设中的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宣传[J].科技传播,2015(8):7+3.
[2]王郧.县级广播电视加强对农宣传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4(5):115+147.
G22
A
1674-8883(2016)09-0252-01
李楠楠(1983—),女,甘肃武威人,本科,助理记者,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