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敏
(杭州市萧山广播电视台,浙江 杭州 311201)
试论纪录片的戏剧性
陈少敏
(杭州市萧山广播电视台,浙江杭州311201)
纪录片的纪实性与戏剧性并不冲突,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观赏价值。增强纪录片的戏剧性可以从有目的的选择题材、调整作品架构、细节强化内容、运用情景再现等方面来着手。
纪录片;戏剧性
故事片通过虚拟的人物、情节、场景等来讲述故事,戏剧性是其必备的核心要素。而纪录片不能虚构,它所呈现的人物、时间、地点等都是真实的,这是纪录片与故事片最大的不同。然而,纪录片与故事片两者之间也有融汇共通的地方,借鉴故事片的手法来表现纪录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所肯定和运用,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增加戏剧性。克拉考尔表示:“戏剧性的表现手法是纪录片内在意涵的一个主要表达方式,而它在影片中的存在方式则是戏剧性场景。”
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波澜不惊的,仅仅是对生活的纯粹记录显然不够,就像一场婚礼录像、一台晚会的直播,虽然对其进行了真实记录,但不能称之为一部纪录片。纪录片的创作远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有故事片的视角,对拍摄的人物、场景、事件作细致观察,有目的地取舍,对表现细节的诸多素材进行选择。从受众观赏的角度而言,纪录片要吸引观众看下去,就要学会讲故事,加强戏剧性。除了拍摄真实,还要有选择地拍摄。《乡村里的中国》摄制组在山东农村一年间,历经春夏秋冬,记录了生活,使整部作品充满真实。另一方面,创作者手中的摄影机并非无意识地开机关机、纯粹记录,而是在开机前就有一个预判,有目的地选择出最符合作品本身的主人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故事,最终汇集成一部优秀作品。
故事片开拍前剧本是重中之重,往往几经打磨,而纪录片所拍摄的是真实的人物事件,特别是现实题材,人物命运、事件发展都是进行时的,创作者不可能在拍摄时对情节等方面进行编排和设计,但在后期剪辑时,创作者可在结构上精心设置,通过结构的编排来增强纪录片的戏剧性。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有《寻找小糖人》、《海豚湾》以及《舌尖上的中国》等优秀纪录片。比如《寻找小糖人》,按照逻辑推断,作者在知道主人公sugar man的下落和近况后,才开始拍摄此作(甚至有可能是先拍摄了主人公的现状素材),但他把谜底放在了最后,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讲述主人公寻找的过程,吸引观众一步步往下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海豚湾》,前面几乎全是摄制组试图进入海湾的过程,悬念重重,激发了观众一探究竟的观看欲望,最后的结尾才揭开谜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震撼不已。这两部作品都出自美国,体现出了强烈的“好莱坞风格”,并先后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如果人物事件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故事性”不是那么强的话,在结构方面做出处理,也能体现戏剧性。《舌尖上的中国》的结构设计是“花开几朵,各表一枝”,如第一季第4集《时间的味道》,分别讲述了东北朝鲜族女孩金顺姬、香港人阿添、湘西苗族少女龙毅、浙江金华叶师傅、上海汪姐等普通人与食物的故事,故事穿插进行,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人生际遇展现相互咬合递进。如果只是按照“讲完一个故事,再讲下一个故事”的表述结构,一来形式上比较呆板,二来观众会产生视觉倦怠。
除了在前期拍摄注意选择、后期剪辑调整结构之外,突出戏剧性情节、用细节强化内容、直接表现矛盾冲突、运用情景再现等方法也可以增强纪录片的戏剧性。近年来,真人秀节目火爆荧屏,在短时间内表现主题、尽可能深入地展现人物个性和事件本身、直接面对矛盾冲突成了不少真人秀节目的绝招。例如,上海台的《急诊室的故事》、湖南台的《一年级》、《花儿与少年》等,把人物放在一个时空相对固定的“人生大舞台”上,各种矛盾冲突赋予了节目强烈的戏剧性。当然,纪录片的本质在于真实地反映生活,在真实性与戏剧性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为添加进去的戏剧性因素,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观众的不满,甚至会扭曲事实。通过情景再现也能较好地弥补纪录片的短处,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讲述故事、表达主题,这种方式正在被广泛运用。例如,在美国创下高收视率的纪录片《美国,我们的故事》,以故事的戏剧化讲述为主要形式,完全抛弃了传统纪录片手法,直接通过电影化的角色扮演来呈现历史故事,全片共使用了1600多名演员,这一数量超过常规电影的演员阵容。对于历史题材,我们更多会使用空镜头加采访的表现形式,而大量运用情景再现则打破了常规,使得纪录片的戏剧性更强,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其实,纪录片对原生态与戏剧性的要求并不矛盾,艺术来源于生活,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生活的原始状态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因而从广义上说,“原生态”和“戏剧性”又是可以统一的。纪录片不能人为地制造事件发展的过程,不能限定人物性格变化轨迹,但生活有许多的不可预知性,纪录片的戏剧性场景和故事就是生活本身所赐。
对纪录片创作者而言,要更新创作思维,在纪实美学基础上积极借鉴戏剧美学的精华,以故事片的形式来讲述生活,增强影像语言的表达力,让作品更具可看性、更能打动人心。
[1]戴维•波德威尔(美).强化的镜头处理——当代美国电影的视觉风格[J].世界电影,2003(1):4-28.
J952
A
1674-8883(2016)09-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