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陈卫东
打造联赛“美丽主场”,促进学生生命发展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篮球联赛活动探索
□江苏张家港市泗港小学陈卫东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学校女子篮球队始建于1987年,至今已近30年的光荣历史。“小女篮”历经艰辛,一路高歌猛进,在2002年到2015年的14年里,参加苏州市的小学生女篮比赛取得了12次冠军和1次亚军、1次季军的辉煌成绩。学校成为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江苏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12月被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命名为“江苏省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学校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向赛场、舞台”为宗旨,着力打造篮球联赛“美丽主场”,从年级联赛到片级联赛到市级联赛,在上百场的比拼中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学校为此获得一次又一次精神的洗礼。
“美丽气场”的建设目标是:营造自然开放的气氛、节日热闹的气氛、庄重友好的气氛。“自然开放的气氛”,即常态化运作,篮球馆(场)、篮球等一切体育设施设备不封闭,全天候开放。“节日热闹的气氛”,像儿童过生日、过节一样热闹,形式活泼多样,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庄重友好的气氛”,有赛场主持、有解说、有程序、有规范、有礼仪等。
营造“美丽气场”主要工作有五项:1.制作会标、横幅、撑牌,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2.编写主持引导、解说词等,旨在组织赛场秩序,讲求观赏礼仪,鼓动打球士气,规范赛球程序。3.配备摄像机、照相机、音响,播放适当的乐曲,把精彩的瞬间摄录下来,为后续的宣传报道、分析反思、评比表彰积累好珍贵的过程性资料。4.选择比赛成熟的时机,安排合理的观看人员等。重在训练有素,提高球队基本素质和表演节目的质量,增强观赏度。5.聘请好工作人员,包括主副裁判(一般由体育教师担任),记录员记分员、卫生监督管理员等(可以安排学生协助参与),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精神磁场”建设的目标是:倡导全员参与,个个出力;全程参与,自始至终;全心参与,开动脑子。把比赛的目的定位在扩大参与面,提高普及率,增强趣味性上。儿童活泼好动,是学校的主人,始终应该站在校园的中央,是赛场的“主角”。学校要用篮球运动的磁力去吸引儿童一颗颗活泼颤动的心,在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使得篮球运动成为儿童内心期盼和向往的体育项目。
打造“精神磁场”的主要工作有五项:1.团队名命名、口号征集。团队名命名要突出速度快、力量巨大、斗智斗勇;口号要求简短精练,朗朗上口,能弘扬斗志,凝聚精神。如“金鹰金鹰,绝对精英”、“灵猴灵猴,更胜一筹”、“飞豹飞豹,勇夺荣耀”等。2.服装选配与图案设计。总体要求统一服装款式和色彩,选配合身得体、各队之间不重复式样,要富有个性。3.助威用道具制作,啦啦队表演排练。学生自己设计、创作,自己组织排练、表演。4.小记者采访训练,小广播事迹宣传等。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弘扬先进,鼓舞意志,培育良好风尚。5.做好保险,安全教育。学校为每位球队队员做好人身意外保险,加强运动心理学、生理学知识普及,提高比赛活动的科学性,落实赛前热身,赛中保护等措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人格力场”的建设目标是:赛出水平,彰显能力;赛出精神,奋力拼搏;赛出人格,不骄不躁。不拘活动的形式,重在“兴奋起来”、“活跃起来”、“振作起来”;也不看重名次和输赢,重在享受过程,尽情体验,体验成败带来的喜怒哀乐,实现心理的自我调节,促进学生体质与心智、品德与人格同步发展、健康发展。
锻造“人格力场”的主要工作有三项:1.教师层面:赛前动员、学生分工、完成比赛、环境与氛围的布置、道具的制作等一切准备工作,打“有准备之仗”;赛中指点队员如何发挥好自己的最佳水平,做好攻防工作,指点观众如何喝彩鼓励,保证场面的热闹和欢畅;赛后组织分析成与败的原因,鼓励学生加强业余训练,引导学生懂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简单道理。2.学生层面:撰写成长日记,组织自我反思或互相评价,提出好的建议;引导学生明白“做人第一,比赛第二”的真正含义: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爱拼才会赢”;在实力悬殊情况下,“重在参与”;在“比拼”中我们不一定要“超越”别人,重要的是要“超越”自己;“输球但不能输人”,不能输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信心和斗志、目标和梦想、团队的灵魂和风格、集体的荣誉和形象。3.学校、班级层面:评比篮球明星、最佳神投手、最佳防守、最佳进攻手,评比最佳设计员、创作员,最佳主持人、小记者等,通过表彰激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
总之,打造联赛“美丽主场”需要的是一种气氛、一种精神、一种文化,重在培育其“精气神”,一切为了凝聚人心,焕发斗志,振奋精神,凝练文化。“美丽主场”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生命场”、教育的“智慧场”、学校的“管理场”,它应该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核磁场”,吸引、鼓舞着学校全体教育人以篮球为抓手,形成课改强大的内源动力,并辐射至学校的各个部位、各个层面,推动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革和发展。
作者简介:(陈卫东,学校校长兼支部书记;从事学校管理及教育科研20多年;在省级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