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材,扎实训练
——提高低年级学生说写能力的几点体会

2016-03-01 00:40安徽省六安市梅山路小学车福俊
新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六安市美的课文

□安徽省六安市梅山路小学 车福俊



紧扣教材,扎实训练
——提高低年级学生说写能力的几点体会

□安徽省六安市梅山路小学车福俊

低年级说话、写话是作文的基础。在教学中,依托教材,重视语言的积累及语言文字的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

一、借助拼音,由说到写,悄然过渡

《汉语拼音》教学需一个多月时间,这段时间里,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虽有难度,但不可忽视。教学中,我结合汉语拼音的情境图,不断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如教学学《g k h》时,先指导学生说说图上有谁?怎么称呼?它们在做什么?一个情境图练习一次,一个多月下来,孩子们从小声说渐渐变成大声说,从愿意说到大胆地说。一年级孩子说话最大的问题是说不完整。于是我就告诉学生,完整的话就是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别人,你说的是“谁”?是“什么?”“他们怎么样了?”“干什么?”等等。在学生明白了“完整话”的概念后,我就让他们在课堂上大量地反复练习,并放手让学生评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提高。紧接着,指导学生写话,学过的生字和自己生活中认识的、会写的汉字可以写汉字,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从说逐步过渡到写。

二、依课创境,培养兴趣,乐说愿写

为学生巧妙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心情愉快,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学生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源源不绝。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时,首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到公园、广场、社区、田野寻找秋天,用心去观察,面对神奇的自然现象,沸腾的社会生活,壮美的自然景色,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课堂上,在孩子们读到“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时,我煞有介事地问:“是啊,枫叶都去了哪儿呢?”“全被秋姑娘写了信!”“还会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信上会说些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秋姑娘给我的妈妈写了信,别忘了带我去公园欣赏美丽的秋景。”“秋姑娘给扫马路的老爷爷写了信,让他们加一件衣服别着凉生病。”……美的生活,美的世界,激发了说的欲望、写的兴趣,为说写训练创造了条件。

三、随文随堂,寻找素材,落实说写

孩子在校的每一天,都在上着不同的课,学着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接受着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些都能成为孩子说话、写话的内容。尤其是我们语文老师更应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进度,实实在在对孩子进行说话写话的引导与训练。如学习了《识字2》,能结合每行词串说说自己早上起床后的场景;学习《识字3》后,能说说写写书本插图上的内容和自己去公园游玩的场景;学习《练习1》后能写自己了解的小动物们遇到危险时有何逃生的办法,自己万一遇到危险时能想到哪些保护自己的好办法,还能结合“口语交际”写爸爸妈妈为什么帮我起这个名字?学习课文《人有两个宝》后,可写自己的双手会干些什么?学习《我叫“神舟号”》后,可写自己对宇宙飞船的了解,嫦娥姐姐回到家乡自己会怎样招待她,嫦娥姐姐回到家乡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相信教材的每篇课文都能挖掘出有效的说写素材。

四、依托文本,变换文体,夯实说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1》的“读读背背”中有清代高鼎的《村居》这首诗。教学中,在孩子们熟诵之后,我出示了这样的填空题:时间:_____,地点:_____,看到的景物有:___,人物:,做的事:________。很快,一首古诗就变成了一篇叙事散文:二月春风吹,地上长满了青青的小草,蓝蓝的空中莺儿飞来飞去,堤岸上柔软的柳枝随风飘拂,像小姑娘的长发。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就这样,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在阅读古诗后很乐意用自己的话将其变换成散文式的一段话。

五、巧用插图,适当补白,强化说写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拿到语文课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图片,觉得感兴趣会再去读读文字。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孩子与生俱来对直观形象就特别喜爱。因此,课文中那些精美的插图,便是训练学生表达的优质素材。如《这儿真好》这篇课文,开课时先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画面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岛?小熊的面部表情怎样?他是怎么想的,假如是你,你想说什么?在孩子们纷纷举手练说之后,紧接着出示第二幅插图:孩子们,此刻的小熊又是怎样呢?为什么?能用图画把自己想说的话画出来吗?适当补白,激起千层浪,小手涂画,小嘴滔滔不绝。结课时,让孩子们再读课题:“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引导孩子们说说写写,在说写中意识到保护坏境的重要性。

六、课文引路,观察比较,延展说写

《春笋》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前一周,我带领孩子们在花盆里种下20粒向日葵种子,嘱咐他们一旦有什么新发现要及时告诉我。第四天早晨,张子歌同学(平时不爱说话)兴冲冲地跑到办公室告诉我:“老师,我们的向日葵种子发芽了!”这一下,花盆成了孩子们课前课后的热门“旅游景点”。我借机告诉它们:要留心每一粒种子是怎样破土而出的,出土后的样子、颜色是否相同?这样他们指点与交流的次数与日俱增。

教材仅仅是“例子”,如何从这些“例子”中寻找到恰如其分的训练点,进而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车福俊,安徽省特级教师,六安市学科带头人,六安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王先如名师工作室成员)

猜你喜欢
六安市美的课文
六安六面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艺术天地
《晨曦》
背课文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