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晨(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7)
浅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手段体系的改革
郭 晨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7)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与实用性,面对教育改革的现状以及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需求,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手段体系的改革,以期为社会培养更高素质的经济人才。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教学方法 体系改革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并能够灵活地在实践中运用,形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悉进出口合同条款中的内容、了解与落实相关的程序及国际惯例。学生除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当掌握填写专业外贸合同、填制单据的能力。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训非常关键。[1]
《国际贸易实务》是学校商务英语以及国际贸易等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者的必修课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实践性,涉及到银行、商检机构、保险公司、海关、法院等多个领域和环节,要求该课程学习的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各个基本环节的知识与管理,客观认识成本核算、合同签订以及交易磋商等环节,从而具有独立进出口的能力。就当前来说,大部分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以理论为主,将重心放在国际贸易流程知识点的讲解,教学方法多以案例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不足。尽管学生能够通过案例了解到课程的知识,但是由于信息量较大,课后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消化知识。
1.突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主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基本知识与技能作为主线,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将理论知识传授作为教学基础,围绕着核心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具体体现为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态度的培养结合起来,促进三者之间融会贯通,相互提高;将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核心,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最后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与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做人,全面协调发展。[2]
2.构建良好的教学平台
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应突出技能培养在其中的地位,为学生构建国际贸易课堂教学平台、场景实训平台以及进出口仿真模拟实验平台等,解决当前理论知识与实践培训脱节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工作的对接。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将实践技能培养引进课堂,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定期邀请具有国际贸易工作经验的专家等人前往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就国际贸易实务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2、与进出口公司、银行等社会实践平台构建良好的关系。学校可以构建校外实践与学习基地,增加产学研教育的投入,为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构建良好的平台。
3.完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围绕技能培养以及素质教育的中心,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1、遵循现代教育的规律,应用启发式与互动式的教学。针对学生的需求采用互动性较强的方法授课,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增强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兴趣。对单一的案例启发教学进行发展和扩充,例如语言启发、实物启发、图示启发等方式,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成效。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想法,与教师进行辩论,提出具有创意的新思路。2、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强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学校教师组织编写针对学生实际水平的案例教材,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情况实施添加新的案例,让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3、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利用构建的教学平台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教学计划中应当列出专门的课时对学生进行实务训练,增加技能实训环节教学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分析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重视国际贸易特殊缓解的操作与演练,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能力。4、推广和普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讲授相关的贸易知识,例如增加英文条款与英文单据的教学量,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实行双语教学。[3]
4.构建具有“四化”特色的教学手段体系
实现课程内容数字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很多任课教师都能够掌握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技能、对教学软件进行设计。在这一基础上应用更多的数字化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为生动直观的课件,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演示。数字化的课程内容教学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2、技能教学模拟化。教师应用校内局域网络以及仿真软件等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强化在仿真条件下对学生技能的训练。除了开展网上教学之外,还能够在课下与学生进行网上教学互动,实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实现动态化的学习。3、教学资源信息化。任课教师应当积极搜索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通过信息化手段处理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丰富多样的互联网络资源很大程度上扩充了教师因教学研究与改革的资料。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参考文献等均能够通过网络查找。学生也能够利用学校网站中《国际贸易实务》课件过其他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不再受到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并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4、课外辅导教学的网络化。在学校教育网站中设置教学互动答疑平台,巩固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在平台中开设学习提示、重点与难点知识导读条目,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相关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根据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对课程实施改革非常重要。突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主题、构建良好的教学平台、完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体系以及构建具有“四化”特色的教学手段体系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宏青,颜凌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层级化、体系化改革刍议——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实务课程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143-145.
[2] 孟亮,张晓芬,周杨等.普通高校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的效果分析及改革对策--以辽宁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对外经贸,2015,(2):137-139.
[3] 范明.工作过程导向下高职《国际货代实务》课程改革实施效果评价分析[J].价值工程,2013,32(2):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