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凤(华北石油钻二小学 河北任丘 06255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
刘金凤
(华北石油钻二小学 河北任丘 062552)
摘 要:作为学生最早接触正式教育的小学时期,语文教育肩负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铸造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学习生涯意义重大。
关键词:自主性 语文教学 技巧
通常,我们认为初等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塑造人格、培养情操、启迪智慧和开拓思维等重要的作用,而处于初等教育核心部分的语文教学的作用则尤为突出。但基于现今语文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过于陈旧的现状,便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着重于运用心理学原理并辅以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加强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身感触,以期达到加深学生认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修养等效果。本篇文章阐述了本人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和担任班主任的经历中积累的一些经验。[1]
语文不应该”曲高和寡”,语言的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还是源于生活。而课本中名家的名作都是有相应的生活阅历才能作成,并不是凭空而就的。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传授课程,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二是激发学生对教材文本所写事物的共鸣和思考进而触类旁通,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提升修养。而后,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扫去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沉闷,激发课堂的生机。综上,提高学生自主性的第一步是加强在日常教学中内容的发散性,并基于生活实际的向学生授课。[2]
在初等教育的同时,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来自学校及教师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处于初等教育中核心地位的语文教学正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过程,这便需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需要我们教师正确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传授与学习之间辩证统一的哲学关系,做到在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和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不仅在知识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而且更应该是个人格健全自主发展的人。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不断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和个性上的不同特点,从而可以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由于人都各有长短,只有取长补短才能做到全面发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外,学生的非智力也应该着重开发,并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做一个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的四有新人。然而要做到这些,便需要教师拥有并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思想和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拥有一颗以学生为本的心,身体力行的成为学生的朋友,用自己求真务实的精神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课堂学习中,一般教师是作为传道授业的主体,而学生则多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但是这样的传统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丧失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降低学习的效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将学生放于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位置,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被迫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求知状态,并给予他们自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机会。这样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感触,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教育学生。
1.提出课前思考问题,发掘教材背后的故事。
在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让学生尝试发掘课文背后的故事,教师可以提出适当的引导问题,给与学生一定的思考方向。例如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课文的创作背景以及别的作家对于这篇课文的评价等。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更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动手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如此还能够在课堂学习前,激发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效果,从而达到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果。
2.提倡小组讨论。
前文所提的取长补短不仅可以指在个人发展中自身各方面的取长补短,也可以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间的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小组讨论,则使学生在一个全体的环境中发表自身对于教材的理解,学生个体间存在着的文化背景任职水平和个性等差异在小组讨论中能营造个各抒己见的环境。学生在相互的交流间相互学习促进和提高,进而取长补短,达到激发积极性的效果。
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并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灵活掌握课堂当中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的整个自学过程当中,还应当着重鼓舞学生敢于提出疑问,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在激励学生自学时,更加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急于教授答案。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的过程当中,会质疑本身就是对其思维的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教学模式,例如“一日教师”、“今日班长”、“演讲比赛”等等,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在准备内容的同时,通过质疑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的相应的思维训练。[3]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方向。教学课堂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学生的启迪与质疑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不仅如此,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其学习能力也会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的总结教学经验并且探究多种教学方法,拓宽教学途径。在传输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成为未来新时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秀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青春岁月,2010
[2] 齐俊平.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小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
[3]刘亚芹.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