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陆娅萍
充分关注表达,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夜晚的实验》教学例谈
□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陆娅萍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文本中适度有用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准确丰富的用词、形象生动的修辞、恰当的标点,来关注遣词造句的精妙,更要关注作者谋篇布局的策略,引导学生体会详略的写法,学会复述,掌握方法,习得写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目的。
关注表达品味语言掌握方法习得写法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一个标志就是能举一反三,“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会学生掌握运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感情或是通过语言理解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心智技能和言语智慧。下面就从“关注表达”的层面,结合《夜晚的实验》一课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夜晚的实验》是一篇有关实验的科学小品文,生动地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的经过。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恩惠。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篇课文和单纯性的实验介绍不同的语言,发现独特的教学价值来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1.品味用词的准确。教学中我出示这么一组词组:
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地飞行
轻巧自如地飞翔
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
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
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首先我请学生自己读读,想想,让学生发现这些词组描述的都是蝙蝠的飞行。紧接着范读这些词组,引导学生明白课文中多次出现对蝙蝠飞行的描写,难免感觉单调重复,只有像作者一样用准确丰富的词汇来描述,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才能不让人有单调、生硬的感觉。
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写科学家实验的故事,老师相信同学们课外一定看得不少,它们介绍实验的次数、实验的方法、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有条有理,非常讲究科学性,但这样的内容一旦成为我们读的课文,除了介绍清晰准确之外,还必须做到生动有趣,得让我们爱读,就像刚才描述蝙蝠飞行的词组一样,用词非常准确丰富。
2.品味修辞的妙处。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后,学习的欲望一度高涨,我趁势抛出问题:你们还能从文中找到哪些语言比一般的实验介绍更吸引人?学生有了刚才词组学习的经验,交流时能抓住许多生动的语言来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色,比如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在地。”学生能抓住“没了先前的神气,又像无头苍蝇一样”,体会到在作者的笔下,不会说话、不会表达情感的蝙蝠似乎就变得特别的可爱、有趣,学生又能自然领悟到:除了用词准确丰富外,还可以运用比喻等修辞,让语言更生动。
3.品味标点的传神。有的时候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往往使语言给人不同的感觉。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好几处带引号的句子,进行品味,深入体会。如: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引导学生读读,想象,明白这里的“瞎子”已经不是我们一般所讲的眼睛看不见的瞎子,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帕斯拉捷以为被蒙上眼睛的蝙蝠已经看不见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在黑暗中照样飞行自如。所以这里的引号表示的是特殊含义,一个带引号的瞎子,使得语言更加形象。
关注表达不只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遣词造句的精妙,更要关注作者谋篇布局的策略,揣摩文章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1.指导有效复述。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说明性的文章一般条理非常清晰,结构简洁明了,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高效地进行复述,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读读全文,根据全文的内容,把课文的顺序梳理出来,同时教给学生一个办法,边读边想,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帕斯拉捷的四次实验,每一次的实验方法是什么?结果怎样?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通过自读,交流,逐步整理出课文的提纲:
一、帕斯拉捷从生活中的现象发现了问题
二、帕斯拉捷进行夜晚的实验,揭开了蝙蝠夜晚飞行的秘密
1.蒙上蝙蝠的眼睛,结果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
2.堵住蝙蝠的鼻子,结果蝙蝠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3.把蝙蝠全身涂满油漆,可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4.堵住蝙蝠的耳朵,蝙蝠很快就跌落到地。
三、人们继续研究,弄明白了蝙蝠飞行的原理
四、超声波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恩惠
有了这个“纲”,课文内容就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文本,理清表达顺序,了解主要内容,提高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学生根据课文的提纲在脑袋里构成一个结构图,然后再读课文,把每个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具体,使语言生动。通过这样的复述,学生获得了深层次的感悟,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体会到语言表达的乐趣。
2.体会详略写法。教学时我还注意将一些写作的方法巧妙地渗透到教学的点点滴滴,并通过文本的语言形式去挖掘一些有价值的训练点。如本文中作者对第一次实验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从实验的结果、实验的方法、实验的原因写到实验引发的思考,而其余三次试验则写得简明扼要,为了体会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教学中我请学生任意选择后三次实验中的其中一次,来仿照第一次实验的写法进行改写。通过这种改写训练,让学生进行比较,后三次实验是怎样简明扼要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对这种写法有了更深的体会。学生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写法习得为学生课后写一次实验做好了准备。
教材文本的语言规范、优美,引导学生经常在阅读中模仿、借鉴,运用这些语句、段落、行文方式,就能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范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进而设计“仿化”的练笔,进行模仿写话。
1.比较中得结构。本课虽然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却也是一篇写实验的好例文,这是一次学生仿写的好机会。于是,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去文中探究竟,引导学生回忆五年级时学过的《天火之谜》,并与本文进行比较,小结出这类写发明创造的文章的一般结构:看到现象——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大胆推测——认真实验——得出结论——实际运用,结构十分清晰。学生也可以从中习得写这类文章的一般方法、技巧。
2.问句中串线索。结合文中“好奇、奇怪、猜想、思考”这四个词语,读读这四个词语引出的四个问句,让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表达斯帕拉捷思考、探索的过程的,还要让学生懂得以问句串联全文,实乃作者的精心构思。因此,这样的行文布局方式也值得借鉴仿照。于是,学完课文后,我以《一次____的实验》为题,指导学生完成一次习作练习。习作中,要求学生用上“好奇、奇怪、猜想、思考”等表示思考、探究的词语,并提出相应的问句,以此作为全文的线索。
因为有文本作为范本,学生自然不会感到无所适从,不少文章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设计这样的练笔方式,一来是调动学生的言语经验,加以运用,文本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二来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言语质量,做到前后衔接,有效延伸。学生在这样的练笔过程中不会有畏难情绪,而且在仿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充实着自己的言语经验,积淀着丰富的个性表达。
总之,语文课应该是学生自由翱翔的天堂,语文课上关注表达训练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使自己的语言得以积累、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吸收、内化、外显的过程。关注表达,在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