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川
(漳州电视台,福建 漳州 363000)
社会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研究
沈白川
(漳州电视台,福建漳州363000)
社会上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媒体行业或者记者在报道社会新闻事件当中往往只注重报道事件本身,缺乏对受害者或新闻事件主人公的人文关怀。因此,本文将结合人文关怀的概述以及现阶段社会新闻报道的现状,简要谈谈人文关怀在社会新闻报道中的渗透。
社会新闻报道;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概念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被提出,报告强调,需要在继续加强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成了新时期的流行词。人文关怀就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要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怀、人与社会之间关爱,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尊重。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指在报道社会新闻时,要更加关注人的内心感受,通过社会新闻报道引导受众者关爱自己,同时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用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的艰难困苦与挑战,学会用一颗平等包容的心来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物,大家共同创建美好和谐的社会。[1]
(一)缺少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现阶段的社会新闻中缺少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爱护。弱势群体主要指的就是老人、小孩、贫困人群、残疾人群等。这些人群和正常人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并且其中一大部分人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本该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然而,现在很多社会新闻报道中对其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例如,一些媒体和记者在采访弱势群体时,仅仅对他们的生活现状进行报道,并没有关心弱势群体的真实需求和真正想法。尤其是有些记者在采访乞讨者和农民工的时候,态度非常恶劣,语气十分强硬,经常用一种蔑视的眼光对其进行采访,在报道中表现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甚至直呼他们“非常脏”,用一些带有偏见的词汇进行报道。这不仅没有充分尊重弱势群体,平等地看待弱势群体,并且与社会新闻报道求真务实、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相违背。
(二)缺少对边缘人群的人文关怀
边缘人群,顾名思义就是指徘徊在社会边缘,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人群,如同性恋者、乙肝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患者等。他们因为自身身体和心理上与普通人不同,所以在主流社会中一直不被认可,甚至遭到主流社会的排斥。现在一些关于他们的社会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语气和词汇来把他们“妖魔化”。例如,部分社会新闻报道对同性恋群体使用“变态”、“恶心”等词汇,极大地挫伤了这些社会边缘人群的自尊心,也大大践踏了他们的人格。有一些心理脆弱的边缘人群因为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而饱受世人责难,最终选择以自杀、跳楼等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2]
(三)为了阅读量和点击率不择手段
部分媒体和记者在报道社会新闻的过程中,对于高点击率和高阅读量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追求。他们为了让自己报道的社会新闻最大限度地吸引新闻受众,不择手段地选择一些具有挑逗意味的字眼作为标题,或者是配上一些充斥着血腥、色情、暴力等内容的图片来博人眼球,更有甚者所报道的社会新闻完全与事实不符。例如,在每年的电影红毯报道中,总有一些无良媒体抓拍明星的走光瞬间,并对其进行大量曝光;甚至有媒体在某些社会新闻中,直接公开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个人隐私等,以博取新闻关注度。前段时间的女生酒店遇袭的新闻,就有一些媒体为了显示自己新闻报道的“与众不同”,将受害女生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等个人隐私进行曝光,使得受害女生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一)加强对新闻当事人的人文关怀
社会新闻报道需要加强对新闻当事人的人文关怀,在报道他们的不幸遭遇的时候,更要注重关心当事人的真正所需,并对新闻受众进行积极的情感引导。首先,记者在报道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新闻当事人,端正自己的采访态度,用平等的角度对待新闻当事人。在报道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带有偏见和侮辱性的词汇,在新闻当事人不愿回忆和叙述的时候,不能利用强迫的手段强行对其进行采访,必要时可以中断甚至停止采访。另外,在社会新闻报道中,需要注意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对于不愿透露姓名的人,需要在报道中使用化名或者对其图片和照片进行马赛克处理,确保充分尊重当事人,对当事人展示出真正的人文关怀。[3]
(二)加强对新闻受众的人文关怀
社会新闻报道的另一个构成要素就是广大的新闻受众。因此,在报道社会新闻时,还需要加强对受众心理和情感上的引导,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意识。例如,报道贫困家庭学生无法上大学的时候,在报道完他们不幸的遭遇和贫困不堪的家庭情况之后,媒体或记者可以在最后用充满号召力的语气和口吻进行情感上的号召和呼吁,呼吁社会各界的好心人士伸出援手,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渡过难关,并且在最后留下一个帮助热线或是捐助方式,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一起帮助寒窗学子完成求学梦。记者要通过真实的社会新闻报道来对新闻受众进行人文关怀的宣传和倡导,利用饱含深情的语气和表情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树立和培养新闻受众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其在现实生活中用人文关怀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
总而言之,社会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件本身固然重要,但是其中的人文色彩、人文气息更为重要。在社会新闻报道中渗透人文关怀就是将冷冰冰的新闻事件“焐热”给受众,通过新闻事件对受众进行心理和情感上的价值引导,使广大新闻受众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和体会到新闻背后的内容,用博爱的胸怀和人文关怀的精神来善待自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大家一起携手创造更加和谐美满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1]刘毅.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社会科学论坛,2005(08):67-70.
[2]王海柳.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研究[D].河海大学,2004.
[3]吴玉兰.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经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04):506-510.
G212
A
1674-8883(2016)09-0219-01